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国还在反恐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01:53 东方早报

  “9·11”后,各国决策者和国际关系观察者普遍同意这样一个论述:美国进入了“反恐时代”,正在进行堪与二战、冷战相提并论的“反恐战争”,其全球战略也围绕反恐重新规划。由这个前提出发,各国的对美战略乃至全球战略也自然作了调整。

  不夸张地说,反恐,是牵动我们对整个国际关系现状认识的“主题词”之一。然而在“9·11”将满四周年之际,笔者已经听到越来越多的人发出疑问:美国还在反恐吗?

  让人心生疑问的事例很多: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的硝烟渐渐落定之后,似乎没有人知道美国人在“反恐大业”方面忙些什么;拉丹、扎卡维一个也没有抓住,布什却开始大谈自由民主,为“颜色革命”鼓呼;特别让我们中国人有些敏感的是,美国国内有关中国威胁的讨论突然多了起来,难免让人担心防范中国是否已经取代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焦点?

  为此,笔者对美国影响力最大的《纽约时报》的网络版做了一个初步的量化统计。今年以来,《纽约时报》报道标题中包含“中国”的共计293篇,而标题中包含“伊拉克”的为667篇。而该报社论及言论版的文章中,标题包含“中国”的为20篇,包含“伊拉克”的为136篇。从这个数字来看,我们很难得出结论说,美国人的关注焦点已经从中东转移到中国。因为仅关于伊拉克的报道就大大超过关于中国的报道,更不用说还有大量关于中东其他国家的报道。以笔者阅读《纽约时报》的直观感觉,该报头版几乎每天都有一到两条关于中东的新闻,而关于中国的报道并不经常出现在头版。

  再以美国总统布什的每周广播讲话为例。在2005年的34次讲话中,关于美国内政的讲话最多,共计13次;其次就是关于伊拉克中东反恐战争反扩散主题的讲话,共计9次;尤其是最近两次讲话(8月13日和8月20日),主题都明确在“反恐战争”上。其他与外交和国家安全有关的讲话包括海啸援助2次,出访欧洲1次,教皇保罗二世去世1次。从这些数字来看,我们实在难以得出结论说,布什的外交工作重点已经从反恐偏离。确实,美国的十余万军队还驻扎在伊拉克,恐怖“大亨”不但非但没有归案,最近伦敦的爆炸更凸显恐怖主义能量仍存。更重要的是,美国民众心头因“9·11”造成的创伤仍未平复,超过半数的美国民众并不认同“伊拉克战争使世界变得更加安全”的说法。在“近虑”未除的情况下,美国尚无不反恐之理。

  不过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在反恐上,一些事情出现了变化。推进自由民主,确实有取代军事行动成为美国反恐主要手段的趋势。对外推销美国式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固然是美国百年来外交的恒久主题,然而此番“民主热”,除了美国人根深蒂固的理想主义观念外,更多地是建立在安全需求亦即“反恐”之上。

  因此,我们也许应该说,美国的反恐战略在“深化”而非“异化”。与此相印证的是8月初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该报披露说,美国正在酝酿调整反恐战略。新战略最大的变化是,美国不会再执迷于用军事手段解决恐怖主义问题,而是将通过加强与温和穆斯林团体的接触、削弱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吸引力、更多地与盟国合作等办法,从根源上解决恐怖主义。

  在反思其反恐战略的同时,美国决策精英也的确在思考恐怖主义之外是否有其他威胁兴起。今年的“中国威胁”热潮表明,大国挑战的“幽灵”又开始在不少美国人心头徘徊。

  在这样一个时刻,对中国人而言难度很大的一件事就是支持美国反恐战略的深化。既然恐怖主义是我们反对的,美国以军事手段解决恐怖主义也是我们反对的,通过政治、经济、社会的综合治理解决恐怖主义根源是我们支持的,那么我们在原则上就应该支持美国反恐战略的深化。当然,中东国家是不是一定走西方民主道路等问题,则是可以讨论的第二层次问题。至于与美国反恐战略深化同时出现的“大国挑战论”,我们大可不必自乱阵脚。在反恐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与美国保持合作,本身就有利于“中国威胁论”的化解。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