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地理》玩悬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15:22 世界新闻报 | |||||||||
图片一直是卖点 这期偏不卖图片 《世界新闻报》驻联合国记者伊怀杰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一向以专业的摄影图片著称于世,其封面照片更是精挑细选,为人称道。然而,在最新一期发 行的非洲专刊中,该杂志的封面很罕见地没有使用任何照
一张照片难概非洲全貌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9月号无封面照片,这是自1988年该刊纪念创刊100周年特刊以来,第二次打破常规。 白底的封面没有过多装饰,只有通栏大字“非洲”外加两行小字:“无论你曾怎样想,请再想一遍。” 该刊新任主编克利斯·约翰斯做过30年的摄影记者,其职业生涯大部分时光留在了非洲,可以说,他对非洲是有独 特认识和了解的。约翰斯认为,长期以来,内战、疾病、贫困和生灵灭绝等字眼虽不断占据报刊头条,但人们似乎对此已多少 感到麻木了。他很希望世人能重新认识非洲、了解非洲。 问题是,在信息选择如此广泛的今天,如何才能做到引人注目呢?“一反常态”正是他寻找出的答案。约翰斯解释说 ,这期杂志是非洲专刊,而非洲的内涵,是任何一幅照片都无法将其囊括的。 独家图片堪称无人能及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创建之初只是一本学术性很强的科学杂志。从1979年起,该杂志开始以地理为切入点,融 入了新闻、生态、环境和人文等多种因素,成为大众杂志。此后,该杂志照片水准一直很高,文字浅显易懂,同时具有文学特 质。 为追求图片和文字质量,该杂志不惜巨资投入。看过美国《国家地理》的人都知道,其上刊登的照片绝不是在一般杂 志中所能看到的,拍摄者往往需要亲身前往常人难以到达的环境,以特殊手法进行拍摄。例如,该杂志的摄影师要近距离拍摄 凶猛的野兽,或潜入深海。 美国《国家地理》平均每年要拍摄和撰写150个专题故事,为此,在世界各地的签约摄影师旅行里程超过100万 英里,每个专题都需要耗费几百个胶卷,每幅刊出的图片,都是从上千张候选照片中选出来的。 至于拍摄本身,甚至可以与拍电影相提并论。 1992年,为了在西伯利亚做深水拍摄,该杂志的摄影师克里斯托夫把价值100万美元、重达15吨的摄影器材 运至贝加尔湖,总共动用了171个箱子,而最终只刊出6张照片。1995年,为拍摄一个关于恐龙的报道,摄影师皮奥斯 和助手托运了42个箱子,仅托运费用就高达6位数。 然而,一些评论人士也认为,尽管实力强劲,但在百花齐放、竞争激烈的时代,美国《国家地理》也仍面临严峻的生 存压力。这也是该杂志不得不使尽浑身解数,制造“眼球效应”的原因之一。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