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阿根廷:“预防性监禁”惹争议(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09:16 检察日报
阿根廷:“预防性监禁”惹争议(图)
  今年6月21日,在经历了3年半的牢狱生活之后,卡洛斯和他的儿子米格尔·安赫尔终于重见天日。这对父子曾被指控强奸并杀害了一名妇女。而法庭最终判决他们是无辜的,因为当年指控他们的重要证据——在他们的卡车里发现的“血迹”经过化验被证实是甜菜汁。事实上,这只是每年发生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众多冤案中比较典型的一例。

  “预防性监禁”被滥用

  阿根廷最大的报纸《号角报》本月21日公布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省,每10名在押犯人中就有3个是无辜的。该报援引官方的统计数字指出,目前布省在押人员共有近3.1万人,其中2.5万人被关押在全省39所监狱中,另外5800人被关押在各地警察局的拘留所里。在他们当中,有75%的人尚未接受法庭的审判。

  尚未被定罪的人为什么会被关起来呢?这就牵涉到阿根廷法律中一个颇富争议的概念:“预防性监禁”。“预防性监禁”是拉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司法措施,即在犯罪嫌疑人被警方逮捕直至法庭宣判期间对其实施的羁押,其目的是防止犯罪嫌疑人在法庭宣判之前逃逸、自杀或通过毁灭证据、收买、威胁、干扰证人等手段妨碍司法调查,继续侵害被害人乃至危害社会。“预防性监禁”被视为刑事诉讼程序中一种例外的强制措施。

  然而在阿根廷,这种“例外”却成了“常规”,被大量使用乃至滥用。以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为例:根据以往的统计,在该省所有在押人员中,28%的人最终被判决“无罪释放”或“停止审理”。对于这些人来说,所谓“预防性监禁”实际上是一场无妄之灾。按照这个百分比,目前在该省有将近9000人正在坐“冤枉牢”,这个数字可谓触目惊心。

  悲剧还是闹剧

  像上文提到的卡洛斯父子那样仅仅因为卡车地板上滴了几滴甜菜汁就被认定是强奸杀人犯固然是极端的例子,但类似的荒唐冤案却并不鲜见。

  2002年6月,21岁的萨布瑞娜·卡斯塔尼亚雷斯和她的丈夫一起被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圣伊西德罗市警方逮捕,罪名是持械抢劫车辆。不久,警方宣布,有证人证实萨布瑞娜被捕前曾在一所小学附近出没,而委内瑞拉籍女明星凯瑟琳·菲洛普8岁的女儿正在这所小学就读。据此,警方推断,萨布瑞娜夫妇正在策划绑架菲洛普8岁的女儿。经济危机后的阿根廷绑架案激增,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警方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舆论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圣伊西德罗市警方成功“粉碎”一起绑架图谋的新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条。负责此案的阿尼瓦尔·德加斯塔尔迪警长也如愿以偿地在自己的警局里成立了反绑架专案组。

  然而,在监狱里呆了1年零7个月之后,萨布瑞娜和她的丈夫双双被无罪释放了。出狱后,萨布瑞娜指责此案是警方自编自导的一场“闹剧”,并将德加斯塔尔迪警长、审理此案的法官以及布宜诺斯艾利斯省政府告上了法庭。德加斯塔尔迪随即被停职接受调查。这场既没有证据、也没有被害人的莫须有的绑架案从佳话变成了笑话。

  谁该为冤狱买单

  这种频频上演的闹剧究竟是谁造成的呢?舆论的矛头首先指向了腐败丛生、玩忽职守、好大喜功的警方。阿根廷警界的黑暗早已经是全社会默认的现实。警方背后往往隐藏着政治势力,为了包庇真正的罪犯而陷害无辜的事情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经济危机以后,阿根廷社会治安恶化,犯罪率激增,司法界对刑事犯罪采取“严打”的态度。为了彰显警方的办事效率,许多案件被草率结案。

  此外,司法机构效率低下、办事拖沓也是导致监狱里无罪的“犯人”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阿根廷的法律条文多如牛毛,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人选择以法律为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原因很简单:无论大事小情,只要闹上了法庭,就得做好准备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司法程序进展缓慢,工作人员贪污腐化,就连自己聘请的律师也可能为了多挣律师费故意拖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每年进入审判阶段的案件最终宣判的只有4%,96%的案件悬而未决。按照阿根廷法律的规定,“预防性监禁”的最长期限为两年,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被告人为了等待一审结果常常要在“预防性监禁”名义下吃上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牢饭。如果不服一审判决而提出上诉,重获自由更是遥遥无期。

  作者:李晶晶

  (来源:检察日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