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铁血雄鹰摇身变成和平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00:15 现代快报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刻,2005年8月23日,以色列警方宣布,萨努尔和胡迈什的撤离行动宣告结束。至此,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25处犹太人定居点已全部撤完。那个一度被称为“屠夫”的阿里埃勒·沙龙,此刻已将巴以和平作为他政治生涯中最大的赌注。定居者死死拽着身后的栏杆,叫喊着“叛徒”、“纳粹”,声嘶力竭;被斥责的以色列军警则努力将他们的手掰开,拉拽着将定居者拖走……回望身后的家园,许多军警和定居者最后都抱头痛哭。

  看着电视中的直播画面,77岁的沙龙泪流满面。

  历史就是这样弄人:1974年,约旦河西岸,刚脱下军装的“铁血将军”沙龙和这些定居者一样,也曾以自己“血肉之躯”挡在推土机面前,阻止拉宾政府拆除非法定居点的行动。最终,沙龙也在汗水和泪水中被军警拖走。从一个捍卫定居点的最强硬的鹰派领袖,到现在下令放弃加沙的以色列最高决策者,沙龙的转变不可谓不大,其下的赌注也不可谓不重。他会成为将犹太人带向和平的当代“摩西”,还是如定居者所言的“历史罪人”?历史最终会给出答案。但不管成败与否,沙龙都已作为以色列最具争议性的领袖载入史册。他推土机式的倔强个性,他大转弯的政治胆量,都不由得让人刮目相看。沙龙为何要口衔橄榄枝

  阿以和平的第一扇大门是以色列右翼先驱贝京开启的,就是他,同埃及总统萨达特达成了历史性的戴维营协议。拉宾更是“赎罪日战争”中的功臣,但他一旦决定媾和时,就毫不犹豫启动了“勇敢者和平”。但沙龙不同。自1967年以色列占领西岸和加沙地带一来,他就一直竭力推动定居点建设。以色列《国土报》一篇文章说,在过去几十年中,沙龙一直是定居者运动的精神支柱。

  以色列评论家西蒙说,右翼仇视拉宾,骂他是国家的叛徒,总还有点觉得拉宾是左派,跟他们不是一类;“问题现在是沙龙就是他们中的一员,这个人为新定居点设置蓝图,对右翼来说,沙龙就是他们的家长,现在背叛来自家里。”

  现实就是这样的无情,当年最反对奥斯陆协议的鹰派领袖,现在似乎摇身一变成了口衔橄榄枝的和平鸽,而且比他的任何一个前任走得更远———即使是最温和的拉宾、佩雷斯政府,当年都不敢这么大规模地拆除定居点。

  美联社说,沙龙如何完成从定居点的建设者到定居点的摧毁者的转变,实在是一个谜。但仔细观察沙龙的言行,橄榄枝背后,可能还是他对巴勒斯坦人的极度不信任。沙龙最近就说:“我母亲曾对我说‘千万别相信他们’。”

  在沙龙看来,撤离加沙,主动权始终掌握在以色列人的手中,远远要比和巴勒斯坦谈判更有实效。

  沙龙的最大作风就是“打了再讲”,他拙于言辞却崇尚实际,也总是能在实际中赢得最大好处。以色列记者乌齐·本杰明就这样评价沙龙:“遇到红灯他也不会停下来,他没有什么道德或思想禁忌。”和平成为77岁沙龙最大的赌注

  对已77岁高龄的沙龙来说,单边行动计划,是他一生的最大遗产,甚至超过他当年为保卫以色列进行的战场厮杀。因为战场决定的是只是一时形势,政治决策则将给犹太民族留下巨大的生存空间和利益。历史留给沙龙的时间不多了。从身体上讲,他大腹便便,身体状况一直不佳。感冒就多次让他卧床在家以至于更改国事安排,去年又被查出肾结石进医院开刀。和他同一辈的阿拉法特已经作古,沙龙不得不考虑自然规律。

  为了这个遗产,沙龙一年多来也几乎是不惜一切代价推进。定居者指责他“投降”“叛国”,沙龙回应说,作为一个为以色列浴血奋战的老兵,“这里没有一个人对祖国的感情,会比我的更深……”

  面对党内的分歧、定居者的辱骂、多位阁员的拂袖而去,沙龙被迫一再改组政府,几次濒临倒台境地。但他依然拒绝放弃。他做出了一生中最重大的政治赌博,他输不起,也绝不允许自己输。

  不能说沙龙没有一点和平的诚意,但这个在阿拉伯世界最“臭名昭著”的将军也很难说是一个真正口衔橄榄枝的“和平使者”。

  在单边计划酝酿过程中,哈马斯成为沙龙撤离加沙的“祭旗”对象。去年先杀亚辛,再杀兰提西。沙龙大开杀戒,就是警告哈马斯:撤离绝不是示弱。

  沙龙警告说:“现在,世人正等待巴勒斯坦人做出回应———伸手迎接和平或引燃恐怖之火。如果他们伸出和平之手,我们将以橄榄枝回应,如果他们引燃恐怖之火,我们将以最强硬的手段扑灭恐怖之火。”橄榄枝的背后,是沙龙的极端强硬,可以闻到呛人的血腥味。

  沙龙艰难地走出了和平的第一步,他将以色列带到了一个新的和平门槛前面,这或许是以色列近代史上最具意义的一个门槛。历史正等待着沙龙的下一步。在某种程度上,这个一度被称为“屠夫”的鹰派人物,已成为巴以和平的最大赌注。沙龙面对暗杀威胁枕枪而睡

  沙龙近期入睡时都会将一把子弹上膛的手枪藏于枕下,因为反对加沙撤离计划的极端分子已经对他发出了暗杀威胁。

  以色列国家安全总局曾向沙龙报告了来自极端民族主义犹太团体的威胁。这些犹太团体强烈反对加沙撤离计划。安全部门认为,如今距离撤离计划开始实施已不到两周,暗杀沙龙也许是惟一可能阻止撤离行动的手段。

  为报复加沙撤离计划的始作俑者沙龙,大约20名以色列极端分子举行仪式,向他发出死亡诅咒。

  沙龙的贴身随从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没有证实关于沙龙睡觉持枪的报道。但是这名保镖承认,曾任将军的沙龙反复以玩笑方式躲避关于他是否持枪的问题。众论沙龙

  “精明圆滑的战术家”、“常胜将军”、“大巫师”。

  ———法新社如此描述沙龙

  “惟这样做,沙龙才是沙龙。”

  ———以色列一媒体评论沙龙

  “战争机器。”

  ———数次中东战争后,媒体给予沙龙这样的绰号

  “我们认为,他(沙龙)并不极端,我们能同他展开对话。”

  ———多次公开表示“决不同阿拉法特握手”的沙龙,在私下同阿拉法特的亲密下属会晤后,一位参与会谈的巴方官员这样说“不要惊奇,因为他是沙龙。”

  ———以媒体评论在沙龙的个性中,有着与强硬一样出人意料的灵活与圆熟铁血沙龙

  沙龙出生在动荡年月,深受父亲坚强好斗秉性的影响,6岁就带着大棒保护果园,从此棒不离身,被称为“大棒小子”。

  他早早入伍,出人头地,但军旅生涯坎坷。他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任师长,勇猛善战,围歼了埃及一个旅。但他野心勃勃,任南方军区司令后,因树敌过多,没当成参谋长而退役,从此投身政坛。

  他精力过人,经常光脚穿着凉鞋,身着衬衫,像指挥军队一样,联合起三派,和贝京等人创建了利库德集团。

  1973年十月战争,他重返军队,任南线师长。有一次他在电话中竟然要上司住嘴,不要瞎指挥。那次战争中他采用的海盗式突袭成功了,包围了埃及第三军,扭转了局势。身先士卒的沙龙头缠绷带,得意地笑了:“这全靠冒险。”这正是他一贯的作风。

  沙龙1981年如愿当上国防部长。他大显身手,上任仅两个月,就制定了“阿波罗行动”计划,策划对黎巴嫩发动战争。该计划由于美国的反对而被搁置。1982年6月3日,以色列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员暗杀,以内阁决定报复。沙龙瞒过议会,于6月5日发动了对黎战争。等议员们明白他的意图时,战争已经打响。当年8月27日,当选才两周多的黎巴嫩总统遭暗杀,愤怒的沙龙再显暴虐,他支持黎基督教民兵攻打两个巴难民营,3天内屠杀了1500名难民。这次屠杀使他被西方媒体称为“屠夫”。后来他被迫辞去国防部长职务。

  1999年大选利库德集团失利,内塔尼亚胡甩手不干,沙龙当仁不让,卷土重来,当上了利库德集团主席。沙龙强闯耶路撒冷圣殿山,点燃了以巴冲突的导火索,并最终导致巴拉克下台,他登上总理宝座。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