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联体内部矛盾致其地缘政治格局面临重要转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10:30 环球时报 | |||||||||
8月26日至28日,独联体各国元首将齐聚俄罗斯名城———喀山,讨论独联体改革问题。近年来,独联体形势千变万化,内部形成以俄罗斯和乌克兰为首的两股势力,独联体是“独”还是“联”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好像是在出席一场葬礼”
8月23日,独联体外长会议在莫斯科召开,各国外长谈了4个小时,远远超出计划安排。据俄媒体透露,外长会议是为独联体峰会做最后准备,敲定峰会所有议题,特别是要在独联体改革问题上达成共识。但恰恰在这个事关独联体生死存亡的问题上,各国外长无法找到共同语言。 在会议上,率先发难的是格鲁吉亚。该国代表团拒绝草签独联体国家领导人就联合国成立60周年发表的共同文件,称不能接受其中有关联合国解决民族冲突的作用的表述,理由是格鲁吉亚和阿布哈兹、南奥塞梯的冲突至今未能解决。格还以同样的理由拒不加入独联体人文合作宣言。乌克兰则连同摩尔多瓦对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倡议建立的独联体集体安全委员会投了反对票,俄方提出的妥协方案也被两国否决,这意味着俄哈等国推动的独联体改革的关键措施被彻底封杀。此外,土库曼斯坦本来就长期游离于独联体之外,用俄专家的话说是“只顾卖自己的天然气”。在这次外长会议上,土提出今后只当独联体的联系国,俄舆论认为,土库曼斯坦用这种方式第一个提出了退出独联体的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长在会谈后忧心忡忡地说:“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这次就好像是在出席一场葬礼。”主持会议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则向媒体承认,“没有一方对会议结果感到满意”。 裂痕越来越明显 自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相继爆发“颜色革命”以来,本来离心力很强的独联体“独”多“联”少的趋势更加明显。尤其是独联体内国力仅次于俄罗斯的乌克兰,在美国和西方的扶植下开始联合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与俄分庭抗礼。其活动特征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乌格邀请独联体外国家波兰和立陶宛于上周末在克里木半岛召开四国峰会,正式启动“民主选择共同体”的筹建工作。《独立报》等俄媒体评论文章认为,“民主选择共同体”是要营建一个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再延伸到里海的跨地区组织,与北约和欧盟去年双东扩后的界线“自然缝合”,以西式民主这一共同的意识形态为结盟标准,从西面和南面对俄形成合围之势。第二,乌格等国拓展“民主空间”,被视为要在独联体中继续推动“颜色革命”。乌格等国与独联体“未革命”国家的反对派接触频繁,由于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今明两年将进入选举年,它们对乌格两国的做法非常排斥,这成了独联体分裂的第二个动因。第三,独联体内部出现松动。乌克兰外长曾于8月19日称放弃参与俄倡导的“统一经济空间”。格鲁吉亚也曾经扬言要充当“摧毁独联体的旗舰和先锋”。第四,融入西方之风渐起。乌格明确表示要加入欧盟和北约,目前已着手制定时间表。就连摩尔多瓦也将于今年年底前与北约单独制定合作纲要。此外,格鲁吉亚总 统萨卡什维利近来还亲自飞往亚美尼亚,游说和拉拢俄在外高加索地区的铁杆盟友。独联体很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向西方倾斜的迹象。 为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乌克兰等国已开始策划“巴库—杰伊汉2号”输油管线,即一条从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经格鲁吉亚、乌克兰到波兰边境的油管。这样,乌格等国就可以运营绕开俄的从里海到欧洲的能源管线,既可以突破俄对里海能源外运的垄断,又能为本国创汇。此外,乌克兰日前还到伊朗寻求采购石油,早在今年初就与土库曼斯坦达成新的天然气购买合同。独联体国家对俄的最主要依赖就是能源,一旦乌克兰打破俄罗斯的能源控制,独联体分化的势头必将加速。 先天不足+后天乏力 独联体这个由前苏联12个加盟共和国组成、涵盖近3亿人口的组织,已经走过了近14个年头。如果将喀山峰会计算在内,独联体至今已经举行了40次峰会,签署的协定和条约多达几千个。独联体机制非常完备,从国家元首到政府首脑到各个行政部门以及议会都有定期会晤机制,有庞大的秘书处,内部还有俄白联盟、欧亚经济共同体、中亚合作组织等各种次地区组织,然而,独联体却始终受“独”、“联”之争的困扰,摩尔多瓦总统曾将其形容为一个笨重的大箱子,扔了可惜,提又提不起来。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源何在?现在看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独联体先天不足。今年3月,普京在与亚美尼亚总统科恰良的会晤中推心置腹地表示,“独联体最初的成立就是为了文明离婚。”俄乌白三国领导人创立独联体的初衷就是为了让苏联解体实现“软着陆”。俄政治技巧中心独联体问题首席专家米赫耶夫向记者表示,如果一个组织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去一体化”,就不可能促成真正的一体化。因此,独联体通过的各项决议成百上千,而真正付诸实施的不过数十个。多数国家只把独联体看成是一个谈判的平台。 第二,独联体各国推行“本土化”政策。为了寻求新的国家定位和历史坐标,独联体各国基本都在奉行所谓的“民族主义路线”,即去苏联化、去俄罗斯化,重塑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比如乌兹别克斯坦立国后就大书特书曾称雄一方的帖木儿王朝,视其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的精神支柱。独联体国家的民族主义使各国之间日渐疏远。 第三,地区力量格局多元化增加了离心倾向。苏联解体后,美国和西方大肆渗入独联体地区。独联体各国独立后基本上都采取左右逢源的战略,而“颜色革命”使美国和西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俄著名政治学家别尔科夫斯基认为,普京执政初期,俄还是独联体各国政权合法性的源泉,而现在则变成了美国。 第四,一些区域性国际组织对独联体构成了严重威胁。由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组成的“古阿姆”集团在今年年初得到西方的大力支持后被重新激活,“民主选择共同体”的发展势头也很猛。在独联体内部,“关税联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等组织实际是对独联体经济、政治资源的一种严重侵蚀。 第五,俄在独联体政策上有过失误。独联体成立之初,俄罗斯自顾不暇,对独联体国家的离心倾向视而不见。即使发展关系,也是为了保护其在这些国家众多侨民的利益,而不是将独联体视为巩固大国地位的战略依托。等俄罗斯经济和政治形势稳定后,外部势力早已乘虚而入,深入独联体腹地。 独联体风风雨雨14年,过去都能逢凶化吉。这次情况危急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独联体各国政权面临或已经更迭。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各国过去的领导人都随着政治惯性顺利执掌政权,但经过10余年发展,各国国内政治生态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独联体老领导人成长在苏联时代,相对比较认同独联体的作用,但政权更迭后新政权对独联体已经不太感兴趣了。 俄调整政策,乌以柔克刚 8月23日,克里姆林宫高级官员向俄新社发表长篇讲话,批评西方利用乌克兰等国分化独联体,宣布俄要大幅调整对独联体政策,这成为俄罗斯媒体关注的重中之重。据悉,俄高官的谈话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层意思:一是俄今后将对独联体国家区别对待,不再按照优惠价格向具有反俄色彩的独联体国家供应能源。二是俄作出上述调整的目的不是要谋求恢复“颜色革命”中失去的影响,而是要重塑独联体范围内日益混乱的游戏规则,与美欧形成“文明关系”。也就是说,俄在对独联体政策中将首先追求国家利益,凡是有利于维护俄国家利益的就去做,反之就不做。俄将不再把独联体视为私有品,而是与美欧展开合法竞争、协调立场、和平共存。 在对俄立场上,独联体各国有自己的考虑。以乌克兰为例,在独联体问题上乌虽然做了很多分化工作,但其现实立场是既不脱离独联体,也不受制于独联体,加紧成为独联体地区有影响力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中心。为此,乌方在参与独联体事务时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乌在独联体内的任何活动既不能影响其年内加入世贸组织的近期目标,也不能干扰其日后加入欧盟的远期目标;二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主张建立独联体内的自由贸易区,但不参加“关税联盟”这样涉及出让部分主权的超国家机构;三是借独联体峰会,发出声音,为“民主选择共同体”造势。 有评论指出,同为“颜色革命者”的尤先科在对俄外交上有别于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他不愿扮演一个“与莫斯科展开斯拉夫对决”的激进者。在乌克兰入盟努力遭遇“欧盟扩大冻结期”的艰难时刻,尤先科需要缓和与俄关系,以免陷入“两手空空”的尴尬境地。与乌俄两国政治上龃龉不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乌俄经贸关系呈现发展迅猛的势头。乌俄双边贸易额已突破200亿美元大关,比2000年翻了一番。这或许是乌俄两国“最牢固”的联系纽带。 独联体进入新一轮动荡期 俄独联体问题研究所所长扎图林认为,喀山峰会仅仅是一个礼节性活动,只具有一点儿象征意义,不可能解决独联体内部的任何实质问题。 今年以来,独联体地区形势复杂多变。外部力量纷纷汇集,角逐加剧。内部分化组合加速,矛盾丛生。独联体地缘政治格局面临重要转折。美国和西方对独联体的步步逼近和俄在独联体的防守反击,以及独联体各国内部因素,必将继续扰动独联体地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格局。独联体将进入新一轮活跃期和动荡期。●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卢冠霖 ●本报记者 谭武军 《环球时报》 (2005年08月26日 第十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