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维也纳马克思大院——世界闻名的公益住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10:54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这座建筑最长的一侧达到1公里,设计得凹凸有致,一点儿也不会让参观的人感到单调。主体建筑的“拱形”造型就好像搭建在江河上的大桥,而建筑物庞大的楼体看起来更像是一座巨大的防御工事,“拱形”外观的上部有无数被花草装饰的阳台,许多人正坐在阳台上晒太阳。这就是世界闻名的公益住宅——卡尔·马克思大院。超大型的居民楼

  一战结束后,被分裂的奥地利面临食物短缺、住房紧张以及通货膨胀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当时在维也纳执政的社会民主党党内有很多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制定了众多以进步和人道为宗旨的恢复社会秩序、改善生活条件的计划,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缓解住房危机。政府出资建造了很多楼群,一般家庭只需要拿出6%-8%的收入来交纳房租,就可以拥有一套住房。1919到1934年间,社会民主党在维也纳市郊建成了多处公益住宅楼,由于这些楼里囊括了一些公共设施,所以将它们叫做住宅大院也很贴切。其中,位于维也纳市19区的马克思大院最为著名,俨然成为了众多“红色住宅”中的“旗舰”。

  当时的设计理念认为,建筑体积越大,成本相对越低廉。因此,马克思大院的规模令人惊讶,总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包括1382套房屋,可以容纳4000名左右的居民。一套住房面积大概50平方米,内部结构为两厅一室,即前厅、客厅和卧室,同时配备有自来水、卫生间、浴室和厨房。大楼里还有许多公共设施,比如洗衣店、幼儿园、公共澡堂、图书馆、牙医诊所等等。住宅楼群建好之后,维也纳成了当时欧洲社会福利政策的典范,欧洲许多国家纷纷来维也纳考察,维也纳也被称为“社民党的红色维也纳”。

  工人斗争的最后堡垒

  马克思大院建成后,受到了奥地利内部保守势力的攻击。他们认为社民党修建这样类似军事堡垒的建筑是为了把维也纳变成共产主义的桥头堡。1934年,奥地利发生了内战,社民党和“红色工人”们与代表极端保守主义的亲纳粹政府的军警展开激战。在维也纳的巷战中,马克思大院成为了工人战斗的最后堡垒。最终,内战以社民党和工人的失败告终,1000人遇难,9个起义领袖被判处死刑,随后,社民党也被取缔。这段残酷的历史给当时的奥地利造成了极大创伤,但庆幸的是,战火并没有给大院带来很大的损伤,后来的修葺使得大院仍然保持了原先的外观。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楼正面最明显的墙上,挂着一块纪念匾额,题目是:“解约原因:非雅利安人”。原来,这座大楼的住宅一旦租住,除非住户自己不愿意再住下去,或者不按时交纳房租,才有可能搬出大楼。但是在1938-1939年间,有66个家庭被赶了出去,其中部分犹太人成为了纳粹屠杀的牺牲品。仅仅因为不是雅利安人种,就成为了不能在这个大楼里居住的理由,碑文记述了那段历史,也缅怀那些被无辜杀害的人们,更警示着世人不要再犯相同的错误。

  游客热衷的热门景点

  现今,奥地利政府的公益住房计划仍然在继续,租金约为5欧元一平米,相对于过去有所增加,而且入住条件也更加严格了,比如租房者要事先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请,提供收入状况和家庭规模报告等,收入较高的则得不到批准。按照传统,租房者主要是公务员、教师、警察等,但是现在,维也纳的公益住房也对外开放,只要条件符合,什么人都可以申请居住。前面提到,过去作为公益住宅的样板,马克思大院曾吸引不少欧洲国家来考察,而现在这里作为一个文物保护区,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当人们沿着1公里长的大楼漫步时,那巨大的窗户,错落有致的角楼,与周围现代化的环境形成了强烈对比,游客仿佛步入了历史和现实的时空隧道。(来源:环球时报/禾页)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