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日本新设海外情报部队 显示其欲当情报大国野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08:24 环球时报
日本新设海外情报部队显示其欲当情报大国野心

今年5月,一名日本士兵在塞马沃地区用相机拍照搜集情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正当人们关注日本各党为9月大选展开争斗之际,日本媒体8月25日报道出的两条有关日本要组建新的情报部队和延期反恐特别法的消息,不仅转移了人们的视线,还让人感到了日本要做情报大国的野心和想继续在海外派兵的企图。

  新设600人的海外情报部队

  据日本《朝日新闻》等媒体8月25日透露,日本防卫厅将在陆上自卫队设立一支600人的情报部队,为自卫队参加海外军事行动提供更好的情报保障。这支部队将由陆上自卫队下辖的“中央地理队”和“中央资料队”整合而成,预计在2006年底前成立正式编队,目前它已经列入防
卫厅2006年的预算。

  即将成立的新情报部队将主要通过“与外国人的接触”来收集情报,也就是说它将是日本自卫队第一支在海外获取人力情报的部队。它包括4个小组,每组有10名专家。情报部队将在自卫队派驻的国家实地“采访”当地居民和政要,执行战术侦察任务,为自卫队搜集第一手情报。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的情报部队有点儿类似于活跃在伊拉克战场上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或特种部队。

  摆脱对美情报依赖

  “兵马未动,情报先行”。根据《朝日新闻》的报道,防卫厅在陆上自卫队成立新的情报部队是为组建新的海外派遣部队做准备。这支部队分为两个支队,每队1300人,它将使日本政府具备同时派遣到两个不同地区执行紧急任务的能力。海外派遣部队的所有官兵定期注射疫苗,以便随时派往海外执行任务。目前陆上自卫队只有一支250人的应急反应部队,这远远不能满足日本政府彰显实力的要求。

  自从日本自卫队1992年首次向海外派兵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它一直依赖其他国家提供情报,但今年却受到了现实挑战。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日本派遣陆上自卫队前往伊拉克南部塞马沃地区参与战后重建。由于单独驻扎,自卫队失去了其他国家的情报支持,尤其是今年6月以来,自卫队营地多次遭到迫击炮袭击,由于缺乏情报搜集能力,日方连袭击嫌疑人的身份都搞不清楚。这进一步坚定了日本发展自主情报能力的决心。

  此外,日本加紧建设情报系统,也是为了摆脱对美国情报的依赖。二战结束后,日本在情报工作上一直依附于美国,靠美国向其提供各种情报和分析报告。日本虽然是《英国-美国情报分享协议》签字国,但是作为协议的第三方,日本得到的情报无论在价值上还是时效上都大打折扣。美日两国虽然签订了安保条约,但这并不代表美国会将所有情报及时提供给日本。此外,美国的情报难免有不准确的时候。《朝日新闻》今年5月曾报道,当月1日朝鲜曾试射一枚巡航导弹,但由于美国的情报失误,误将朝鲜试射的巡航导弹判断成了弹道导弹,在美日两国引起了一场虚惊。诸如此类的事件,使日本各界要求建立自己的军事情报搜集部队的呼声更加强烈,多数人开始感到在涉及有关国家存亡的情报方面,完全依赖美国是不可靠的,也是危险的。

  冷战结束后,日本面临的安全形势发生变化,日本迫切希望从经济大国转变为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这就要求它有独立的情报获取能力。事实上,日本的情报体系已相当完备,除内阁情报调查局、法务省保安调查厅和防卫厅情报总部3家主要情报机构外,还有几家较大的情报机构,如外务省国际情报局负责搜集外交情报,贸易振兴会负责搜集商业情报。

  反恐特别法延期两年

  部分日本媒体评论说,防卫厅的这一新方针,标志着日本目前依赖外交渠道从美国获取海外军事情报现状的终结,日本将通过自己的“军队”,直接搜集海外情报,以此强化自己的能力。更多的媒体在猜测,防卫厅选在这个时候公布这一重大举动,很可能是另有所图,意在躲避来自媒体和民众的指责。一位叫鲛山的网民尖锐地指出,政府此举就像向伊拉克派兵一样,造成既定事实。如果真正考虑国际贡献,那就让外务省来搜集情报足够了。

  同一天,日本政府还公布了一项新方针。据《读卖新闻》报道,方针决定把即将到期的反恐特别法延期两年。这意味着应该在11月1日结束活动、撤回国内的日本海上自卫队还可以继续留在海外,参与有关军事活动。《读卖新闻》还报道说,为使该项方针得到通过,政府不惜召开特别国会。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孙秀萍 本报特约记者 吴惟

  《环球时报》 (2005年08月29日 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