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未来日本 将变“小日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06:32 华商网-华商报

  核心提示

  亚洲的觉醒已经成为20世纪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龙和印度象的腾飞被世界瞩目。一个如此纷繁复杂又极具潜力的地区,将有着怎样的未来?亚洲的各个国家,在这个未来中又将扮演怎样的新角色?专家学者为我们想像了亚洲的未来……

  8月20日至8月24日,由中国上海社会科学院和荷兰国际亚洲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国际亚洲研究学者大会吸引了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80多个国家的1500多名学者。

  中美与亚洲共繁荣

  日本宫崎国际大学助教授、政治学博士洪停杓相信:过去是美国领导亚洲,将来是中美与亚洲共繁荣。“2003年APEC会议,胡锦涛与布什的会面让中美关系更进一步。前不久,关于改革联合国安理会的问题,美国也显然考虑了中国的影响,对四国提案表示了反对。”他认为中美关系正越来越紧密。而毋庸置疑的是,这两个国家,无论哪方,将来在亚洲的地位都会上升。对美国来讲,“虽然它不是亚洲国家,但是太平洋把美国和亚洲连在了一起”。“同时,中国地位的上升也不可否认。2004年中日贸易已经超过了美日贸易。中国在经济上的腾飞必将引领亚洲。”

  他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察:1964年东京奥运会,日本起来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韩国起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也将要起来了。而且中国的速度更快。

  日本在亚洲的地位逐渐变“小”

  那么,日本呢?北海道大学大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研究院讲师渡部淳做了一个手势:用两只手圈成一个圆形,逐渐缩小。“日本在亚洲的地位会这样逐渐变小,最后成为一个重要的协调者。”他说。

  虽然日本一直是亚洲合作的积极分子、东亚共同体积极的倡导者,“但是历史问题限制了日本的发展。如果它过于强大,必将招致周边国家的顾忌。”

  8月20日,日本《朝日新闻》说,日本在亚洲的分量将越来越轻。为了争取“四国提案”的联合提案国,日本外相町村信孝竭尽全力,却收效甚微。今年6月,町村外相对文莱、柬埔寨和越南的访问,却只换得三国“还要讨论讨论”的回答。

  而在经济上,日本也已今非昔比。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说:“日本是很先进,但是国内市场很小,所以最近几年经济的恢复性增长还有一定的难度。”

  上海和加尔各答争当“世界首都”

  “中国的经济增长本身已经形成了一个惯性,印度也会产生这样的惯性。而更有优势的是印度人的大脑。”美国托莱多大学亚洲研究所主任、经济学教授张欣说。“印度就像香港,英国殖民者留下了很多规范的金融和法律体系。”张欣认为,这些条件让印度比中国更容易融入世界。

  日本索菲亚大学种族政治博士研究生、印度人奥古斯丁,对大会一个名为“上海:21世纪世界的首都?”的讨论表示了不同的意见,他说:“实在要找出一个城市作为世界首都的话,那应该是印度的加尔各答。”他说,在拥有2500万人口的上海,你看到的是高楼大厦和满街的汽车;在拥有3000万人口的加尔各答,你将看到高楼大厦和动物拉车共存的画面。“要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富人,但是穷人更多。而加尔各答反映的才是世界的真实面貌。”

  大城市群落取代国家联盟

  一直以来,被学者们常常提起的亚洲一体化的话题现在却遭到了广泛的否定。不仅因为亚洲有着太多不同的语言和宗教,“还因为亚洲国家还存在很深的矛盾,让彼此出让一部分主权来形成一体还不太实际。”洪停杓说。

  在这样的情况下,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高级讲师黄小明提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群将被越来越重视,国家的概念将被淡化。

  与欧洲关闭的地区主义不同,亚洲的地区主义是开放的,所以亚洲要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将非常困难。黄小明认为,国家作为主导的未来很难再现,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这样的经济群落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体,它们之间的合作可能比国家间的合作更直接。

  亚洲爆发危机的可能性

  清华大学中法人文社会科学中心主任、法国人多米纳克说:“亚洲进入危机已经到一定程度了,如银行业的一些问题可能还会导致金融危机。但最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危机。”“中国的一些城市学到了很多西方的模式,但是没有找到自己的模式,这在全亚洲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他认为,对西方过分迷信,还会影响亚洲在政治上的独立和经济上的发展。

  而张欣则认为石油将成为亚洲最大的未知数。要避免危机,“一要找油,二要找油的替代品和省油的办法。”据《瞭望东方周刊》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