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城市是减灾的重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09:30 南方日报

  灾害风险管理

  段华明

  城市素有“人类文明之花”的美誉,同时又对灾害有放大效应,并成为新的酿灾场所。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发展步入快速增长期,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人为灾害也在增加,
城市危机、城市风险等词语频繁出现。每天大众传媒报道的城市中的灾难性事件,扑面而来,简直成了城市生活的组成部分。

  现代城市,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阳光都被限定在人工环境中。城市人口生存在排污、用水、通风、煤气、垃圾、贮藏等管道网络之中,更多地呼吸着自己排放的废气,充斥着现代化的噪音和室内污染、化学污染、光污染,这种生存环境的污染都是致灾因素。

  现代城市的结构、功能和运行,致使灾害损失扩大。城市病是城市特有的灾害现象。当今城市是环境灾害、技术灾害、金融危机灾害、战争灾害的重灾区。交通事故、人群拥挤事故、传染病、建筑物倒塌、环境污染事故,是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城市灾种。

  现代的都市人,工作快节奏,生活有压力,变得特别敏感,过于脆弱,极为神经质。每当突发城市灾害,极容易发生盲目从众、连锁反应的心理和行为:情绪感染——相互刺激——加重恐惧——削弱理智而受情感支配——失去自我控制能力——不由自主地按照所观察到的别人的所作所为模仿行事,不加考虑地接受某种意见或做某事,进而造成远远大于灾情的灾难性后果。

  美国“9·11”等事件,表明城市灾害造成的损失和潜在的威胁越来越大。SARS源于城市,城市又是最大的传染源和疫区,以至演变成波及全球的危机,这进一步印证,全球防灾减灾表现出从传统灾害(自然灾害,农业灾害)向现代灾害(人为灾害,城市灾害)转变的态势。

  城市越来越成为国家防灾减灾的重心。城市对于各种灾害的防治与减轻所表现的行为与效能,已成为评价政府和社会工作与进步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城市灾害预警的发布,始终是世界性难题,各个国家都相当郑重,政府明令规范预警和危机时新闻媒介的报道权限,也不允许所谓群众性预报。道理很简单:惟恐造成市民心理恐慌。一般要建立发言人制度或其他面向媒体的制度,与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通报相关信息,避免外界的恣意猜测、歪曲报道引致混乱,并藉此取得民众的理解,确保民众的支持和政府的信誉。

  1985年,在纽约发生了一次紧急情况。当时市政府得知有人在供应自来水的水库里放了几克钚(核燃料)。危险不仅来自于水被毒化和放射性污染,而且也来自于媒体夸大其词的渲染,这将造成几百万人对饮用水的恐惧。美国联邦紧急状态管理局决定比媒体先行一步,他们立即起草了一份由市长发表电视讲话的讲稿。于是电视上出现了市长由自来水龙头里接了一杯水喝下去的画面,然后他才告诉观众所发生的事情。

  不久前伦敦遭受恐怖袭击,死亡数字每天在上升,第二次袭击随时可能发生。但是,伦敦市长利文思通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星期一他将如常乘地铁上班,“这也是我对每一个伦敦人的建议:继续享受这个城市,在这里如常地生活和工作。”

  在灾害发生时,头脑清醒,从容不迫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必要前提,而这正是积极心理作用下的结果。有位地震学专家说过:“地震时人们免受死亡的程度,取决于保持镇静的程度。”这句话的道理适用于人们面对城市灾害。

  二战期间,天上德国的飞机在扔炸弹,街上的伦敦人井然有序地排队进入地铁,不慌不乱,没有人插队,没有人推搡拥挤。只有一次因有一个人恐慌,导致了混乱。结果炸弹没有炸死人,反而在进入地铁时踩死一个人。报纸将这一事件称为伦敦人的耻辱,以后大家就更加临危不乱了。

  一家福利皮鞋厂焊花引燃了原料引起大火,而鞋厂大都是残疾人。他们在无法扑灭大火的情况下,先是跑到窗门口呼救。在消防队员来之前,里面的人十分冷静。有两位视力几乎丧失的残疾人背着瘸子冲出了火海。这真是一个十分奇妙的组合,瞎子没有视力,却有健全的双腿;瘸子有健全的视力,却没有健康的腿。最后,他们在消防队员的救助下,秩序井然地一一从被大火封锁的安全门逃生。

  在城市减灾当中,明智的政府应当给市民以明确的信息和行动要领,使他们感到是积极的主体,而不是待援助的消极客体。当然,组织者可以适度利用市民对于灾害的恐惧心理,以引起大家对可能发生的灾害的重视,克服麻痹思想。实际上应对灾害宣传中经常地贯穿着对人们的恐惧心理的利用。妙处在于,这种利用必须适度,而不能过分。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校现代化战略研究所教授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