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反战大学生巴格达办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10:41 信息时报

  

美反战大学生巴格达办报

  《巴格达传讯》03年9月号,两周后,创办人之一恩德斯宣布关闭报社。

  

美反战大学生巴格达办报

  2003年7月,恩德斯(左)和凯瑟琳在检查《巴格达传讯》第四期的印刷。.

  

美反战大学生巴格达办报

  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恩德斯因反战决定在伊拉克办一家独立的英文周报。

  现年24岁的美国学生大卫·恩德斯两年前前往战火纷飞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时年仅22岁,那时他还是一个刚从美国密歇根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但却雄心勃勃地计划创办伊拉克战后首家独立英文周报。

  恩德斯为报纸取名《巴格达传讯》,在2003年6月1日推出创刊号,初步计划每期发行5000份,每份售价15.99英镑(约238元人民币)。不过,恩德斯的巴格达新闻梦仅仅只持续了3个月,由于资金匮乏和局势动荡,《巴格达传讯》很快就停刊了。不过恩德斯并未轻易放弃自己的新闻理想,日前,他根据自己在伊拉克的采访经历完成《巴格达传讯》一书,并向英国《卫报》记者透露了自己在伊拉克办报的艰难故事。

  反对伊战萌发办报念头

  因为反对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加上不满主流媒体对伊战及战后伊拉克的倾向性报道,刚刚大学毕业的恩德斯萌生了前往伊拉克,独立报道新闻的念头。

  恩德斯是一个瘦小的男人,他的外祖父母是美国第一代黎巴嫩移民。当被问到当初如何融入巴格达新闻界时,恩德斯的回答很干脆,他说自己只是不想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说到《巴格达传讯》的诞生,恩德斯称那充满了偶然性。恩德斯来自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当他还在大学里学习英语时就在美联社谋到了一份兼职工作,新闻理想也从此生根发芽。不久恩德斯在一份学生报纸的编辑竞选中被自己的一位室友击败,这让他着实沮丧了一段时间。他决定前往黎巴嫩完成学业。在贝鲁特学习期间,伊战爆发,和其他许多同学一样,恩德斯开始抗议布什政府的对伊政策。

  一个玩笑促成一份报纸

  在认识牛津毕业生拉尔夫之后,恩德斯内心深处的热情才被完全激发了出来。拉尔夫是牛津大学化学系的高材生,当时正在贝鲁特学习阿拉伯语。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拍即合,很快就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不过关于去伊拉克办报的“奇想”竟是来自于拉尔夫母亲的一次玩笑话,当时她开玩笑说儿子这么喜爱新闻,为什么不去巴格达办一家英文报纸呢。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母亲的玩笑话被拉尔夫当了真,而恩德斯听到这个提议后更是举双手赞成,因为他早就希望能去战乱的巴格达实现理想,“当时我和拉尔夫都是《每日星报》的自由撰稿人,那是贝鲁特的一家英文日报。而我本来就打算要去巴格达做自由记者,”恩德斯回忆说:“当时拉尔夫对我说:‘我们办一家自己的报纸吧’,而且他还真的搞到了办报的钱。”

  英文办报有深意

  在爆炸声里采访的经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月,恩德斯在谈到时却仍然记忆犹新。“虽然我们是外国记者,但我们的工作方式和伊拉克当地的报纸没有区别。我们的办报理念很清晰,决不刻意迎合外国读者的喜好。我们之所以会选用英语办报,是因为在伊拉克也有许多人讲英语,并且占领军们的母语也是英语。”

  恩德斯擅长写政治分析稿,但最重要的是,因为他曾经亲历现常就算坐在伦敦的咖啡厅里,你也能从他的文章里读到巴格达及巴士拉街头那剑拔弩张的热度,可以看到他站在伊拉克街头,和衣衫褴褛的孩子分享他们的生活和恐惧。

  然而现实和理想总有出入,尽管一开始雄心勃勃,但由于资金不足、伊拉克国内新闻体制业的残缺和安全局势的恶化,在《巴格达传讯》刚刚诞生3个月后,恩德斯和拉尔夫不得不决定关闭报社。“危险无处不在,拉尔夫不得不经常手持冲锋枪身穿防弹背心工作。我们认为最好的选择是暂停。”

  办报动机 “不少同行都嫉妒我”

  对于恩德斯来说,像许多心怀理想前往战区的年轻人一样,事实是不管有没有《巴格达传讯》,他都会前往伊拉克去做一名战地记者,这种冲动源于恩德斯强烈的反战意识,另外,还有着一丝关于战争的浪漫英雄主义色彩。“我知道不少同行都挺嫉妒我的,因为我才22岁,却是一名战地记者了,”恩德斯不无自豪地说:“在巴格达报道新闻,这是每个新闻记者都希望做的事。一名驻巴格达的外国记者,这可是一个想起来都觉得非常性感的工作。”尽管在他的报道里常有炸弹在身边炸响的描述,但恩德斯居然给自己的工作用上了“性感”这个词。

  尽管报社在3个月后就宣告倒闭,但恩德斯并没放弃他的新闻梦想。他坚持在伊拉克待了超过15个月,并作为自由撰稿人向《男人》杂志、《星期日泰晤士报》等报刊杂志供稿。而他的第一本书《巴格达传讯》也于今年4月由密歇根大学出版社出版。就在接受《卫报》记者采访时,他还两次接到出版商的电话,向他核实稿子中的内容。对此,恩德斯总是耐心回答,他说现在他的休息时间大部分都牺牲在这上面了。

  并肩“战友” 有两个来自牛津的女勇士

  说到和他在巴格达“并肩战斗”的同事们,恩德斯侃侃而谈:“我们的第一个雇员凯瑟琳是位女士,她是拉尔夫的一个朋友,来伊拉克前在牛津大学主修诗歌。知道吗,她在加入我们时甚至都等不及最后一门功课的分数出来,又一个爱冒险的家伙。接着是萝西,另一位来自牛津大学的勇敢女性,不用说,她也是被拉尔夫‘拉下水’的。萝西之前有过相关的经验,因此成为我们驻巴士拉的记者。”这几个有着相同理想的年轻人合作非常愉快,而报社的运营资金除了来自拉尔夫一个朋友的慷慨解囊外,还动用了他家里存下的一些老本,“拉尔夫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投入的事业。”恩德斯说。

  报道小人物的故事比大报记者更拼命

  不同于其他主流报纸,《巴格达传讯》的报道角度立足于动乱中巴格达平民们最真实的艰难生活,许多不被人关注的小人物的故事在这里被原汁原味地记录,比如英国艺术家吉姆,他因经常在美国中情局巴格达总部附近游荡被捕入狱3天;还有艾哈迈德,那个经常被皮鞭抽打的小菜贩;另外你还可以读到阿布格里布监狱的狱卒们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报社周围只有我们几个是西方人,”恩德斯说。在办报过程中,恩德斯他们常常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他看来,这一点他们比其他美国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者做得更彻底,“我们的目标就是为读者带去被占领地现场最真实的新闻,所以我们比其他新闻媒体,比如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少许多安全方面的顾虑,也许这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讲,连美国人自己也不相信在联军占领下的伊拉克的安全吧。”恩德斯略有讽刺地说道:“比如有一次,我希望能带CNN的记者去采访费卢杰附近的一个难民营,可是他们却因为安全问题拒绝前往。所以,你们可以发现关于费卢杰难民们现实生活的报道非常之少了。”

  《巴格达传讯》

  创刊日期:2003年6月9日

  停刊日期:2003年9月15日

  伊拉克唯一英文周报,一份无党派独立报纸

  创刊人:大卫·恩德斯(美国密歇根大学毕业)、拉尔夫(牛津大学毕业)等人

  零售价:15.99英镑(约238元人民币),巴格达印刷,全伊拉克发行

  负责报道萨达姆政权倒台后最真实的伊拉克,为伊拉克重建中各种观点提供辩论的场所。

  “我们雄心勃勃,希望能找到一个地方大展拳脚,比如在巴格达。这是一个全世界都无法忽视的地方。”——大卫·恩德斯

  “《巴格达传讯》让我们看到在美国主流媒体上无法看到的新闻,让美国人重新认识这场战争。”——美国作家诺曼·所罗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