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独家:我们的生活离“正常”很远(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16:08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本报特约记者 贾迈勒 今晨发自巴格达 编者的话:老贾来信了 爆炸声此起彼伏,踩踏事件酿成惨祸,我不禁为身处巴格达的老贾捏一把汗。在这烽火连天的日子里,他能平安无事吗?正如老贾所说的,这个世界有时候很细小。通过电子邮件,我很快就联络上了这个“报道伊拉克战争打响的第一人”———贾迈勒先生。老贾在信中说,他目前的生活很艰苦但也毫无办法,只盼着生活尽快好起来。老贾说,对比巴格达,广州简直是沙漠里的绿洲。他忘不了去年访问广州的愉快情景,也忘不了羊城晚报及其国际部编辑对他的关注。老贾还特地用阿拉伯文详述了他在巴格达的生活。 ·潘苹· 译者感言:活在新闻外 读完那洋洋洒洒数千字的阿拉伯文,我才忽然真切感受到,“著名的”贾迈勒,原来烦恼多多。 巴格达街头“子弹横飞”,电视新闻中经常见到,但谁又能想到伊拉克儿童居然执意在弹雨中玩耍;伊拉克战后基础设施薄弱,读者也可以想见,但谁能真切感受“大汗淋漓忽又停水”的羞愤?一度成为“新闻人物”的贾迈勒,实际生活在头条新闻之外,生活在琐琐碎碎的现实之中。好日子,对于贾迈勒来说,不过是到萨拉赫·丁俱乐部吃烤肉,是每周朋友聚会。对每个伊拉克人来说,都一样。 ·周轶君· 伊拉克各政治派别、宗教团体热火朝天地谈论伊拉克新宪法。新宪法的作用,应该是帮助伊拉克社会回到正常轨道。作为伊拉克人,我们的现实生活似乎离“正常”很远。当世界媒体和政客高谈阔论伊拉克的未来,普通伊拉克人却为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担忧。 法定伊拉克学校开学日期是9月10日,可孩子们早早做好了准备。距离开学还有几天,孩子们已经在家里“练习”穿新衣服,背小书包。眼下,巴格达的安全形势十分恶劣。暑假期间,我那3个孩子———11岁的阿什拉夫、10岁的阿希拉和7岁女儿拉尼亚———只能在自家院子里玩,不敢外出。去年开始,我布置孩子们写作文,记录他们所见所闻和感受。结果他们的文章,让我很伤感。比如,“汽车多了,小偷多了……装着炸药的汽车多了,炸死许多人……坦克开过,路面就毁了……人一多,坦克就来了,撞坏汽车……爆炸越来越多,孩子不敢出门,怕有坏人……我不能骑自行车了,尽管我很喜欢骑车……” 出行:处处受阻 我们一般只在家消遣。外出,尤其是夜间外出,太危险了。但是,我不得不经常前往巴格达西部机场。机场附近设有美军重要基地,机场高速路成为伊拉克武装分子伏击“多发地段”。美军称这条路为“死亡之路”。 一天傍晚,我开车带着全家去看朋友。我们顺利通过“死亡之路”。当我拐进一条支路,天已经黑了,突然眼前出现三辆坦克,几名美军士兵端枪瞄准我的汽车。他们离我不过几米远,随时可能开火。坦克封锁道路,我只好慢慢靠近。 一名美军士兵走过来,用枪托击打汽车挡风玻璃。这名美军士兵的意思,是叫我朝其他方向开,美军在这里突击检查。我只好返回“死亡之路”,途中三次碰到美军巡逻车队,每次我都被迫停车,顺从地接受检查,不做任何异常举动,否则美军将根据他们的规定开火———美军在伊拉克街道上按美国规矩行事,代价是每天都有无辜伊拉克人死亡。 一天,老朋友来串门,我们聊起过去的好日子。那时,每个星期天我们都去萨拉赫·丁俱乐部,那里有巴格达最好吃的烤肉串。每星期三晚上,我们轮流在一个朋友家聚会。而现在,人们除了上班,就是在家呆着。往日一去不返,但我们还是盼望,有一天好日子到来。 能源:日日烦恼 巴格达的能源供应极差,到了令人尊严殆尽的地步。气温高达45摄氏度,一天居然停电20小时;有时接连断水数日,我们不得不储备一些水。 高温天气停电,空调不工作。大汗淋漓想去冲个澡,突然又停水。我们遇到的麻烦往往带来连锁反应。加油站门口,汽车要排队等上10个小时,才能加到油。 一天,妻子哭着打电话给我,听上去像崩溃了一般:“我请你马上回家!没有液化气做饭,停电了,电热器不启动,孩子又冷又饿……煤油没有了,家里的小发电机也没油了,街上的大发电机也不动……我该怎么办啊,你快回来……” 躲开拥挤的加油站,我不得不从黑市买油。一天太阳快下山时,我发现小发电机和汽车都需加油,于是上街购买。卖主三五成群站在阿布·胡里布·拉义西街边。我刚成交,忽然满载美军士兵的装甲车开到,街上顿时慌乱,有人喊“快跑,美国人来了!”我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更不明白“美国人来了”为什么要跑。一个人说:“快把汽油桶扔了,否则美国人会强行叫你扔,他们禁止黑市交易!”我把汽油桶扔进后备厢,心里十分气愤。 (晓健/编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