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大选影响欧洲战略格局和德美外交距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4日17:21 中国西藏新闻网 | |||||||||
德国大选将于9月18日举行。与火爆的日本大选、出人意料的伊朗大选和具有“历史意义”的埃及大选相比,德国大选显得很“低调”。但正如法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主席弗朗索瓦·埃斯堡所说,德国大选将决定欧洲今后的命运,“其结果,远比恐怖爆炸事件厉害得多”。英国广播公司(BBC)也在报道中指出,“欧洲国家会密切关注德国大选的结果,它将影响欧盟内部政策的大辩论并波及安卡拉(土耳其首都,德大选结果将直接影响土耳其加入欧盟的问题)、莫斯科和华盛顿”。“颜色革命”中的两大阵营胜券各半
按照正常进程,德国大选年应该是明年,但在施罗德政府执政的7年中,失业等社会问题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今年5月,执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简称“社民党”)在地方选举中遭遇惨败,面对反对党与党内左派的挟持,德国总理施罗德决定置之死地而后生,提前一年举行大选。宪法专家认为,施罗德走出这步险棋,深层原因是反对党在联邦议院中占多数,在重大立法问题上频频行使否决权,造成政策上的行动乏力。执政党如果赢得大选,就等于拿到了“民众授权”,将给反对党“致命一击”,使其“学会妥协”。 目前,德国政坛主要有五大政治势力,它们都有自己的代表色。黑色代表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基民盟”)/基督教社会联盟(简称“基社盟”),两党从1947年开始结为姊妹党,共同竞选,被称为“联盟党”;黄色指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红色代表社民党;新成立的左派联盟也以红色为标志色;绿党则选择了绿色。 近日,在野的基民盟/基社盟和自民党的支持率已达49%,逼近“胜利门槛”。执政的社民党和绿党的支持率为40%左右,要争取到50%看来十分困难。而左派联盟有望得到9%至10%的支持率。如红红绿三党联合则有获胜的可能,但社民党内有不少人反对和左派联盟结盟。施罗德内阁中还有不少重要部门的部长希望与基民盟/基社盟组成联合政府。如果在大选中,没有任何一个党派联盟过半数,各党如何重组将成为最大的变数。9月9日,德国电视台的民意测验结果表明,红红绿一方已经和黑黄一方打成平手,支持率均为49%。从总理候选人来看,社民党总理候选人施罗德的支持率则远远高于基民盟的默克尔。 德国的“颜色革命”错综复杂,而选民的心态则十分矛盾,这主要是由德国经济低迷造成的。据估计,德国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1%,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劳保退休基金的财源已近枯竭。因此,选民密切关注涉及国计民生的社会、经济政策,特别关心退休金问题,因为德国已步入老年社会,在6100万选民中,有2000万人,也就是有1/3的选民已超过60岁。当记者随机采访德国人“希望选谁当下届总理”时,几乎是众口一词:“不知道”。这是因为,德国人一方面希望通过“换人”来改变失业率高等“老大难”问题;另一方面,又担心联盟党上台后,大幅削减社会福利致使自己的利益受损。 大选结果可能打破欧洲战略格局 德国大选不光是德国人的大选,其辐射作用极强。2002年,基民盟之所以在大选中败下阵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支持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而施罗德则坚决反对。上任后,施罗德力求欧洲的和平与稳定,反对美国对伊朗和叙利亚实施强硬政策,力主对话。他还主动提出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并与俄罗斯发展友好关系。这些政策对欧盟的影响极大。特别是在欧盟内部,施罗德和法国总统希拉克带领两国组成欧盟“发动机”,推动世界多极化,这对美国的“世界秩序”构成了很大冲击。在这次大选中,如果是默克尔上台,欧洲的战略格局将发生很大变化。近日,英国广播公司以“德国的选票对欧洲意味着什么”为题,分析说,如果默克尔赢得大选,将修补与华盛顿的关系,但不派军队去伊拉克;更多批评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治国倾向;团结波兰等中东欧的欧盟新成员;对欧盟施压,阻止土耳其入盟;弱化法德作为欧盟“发动机”的重要性,拒绝法国退回到经济保护主义;将与英国和欧盟小国密切合作。欧盟大三角———德、法、英的联盟将有望恢复。 对于德国大选,英国人的关注点集中在外交政策和欧盟经济改革等问题上,其基本立场更多地偏向默克尔。在外交方面,一些英国媒体称,施罗德顶撞美国、亲近法俄,把德国带到了危险的边缘。英国《金融时报》上周末的封面文章是“默克尔将怎样改变德国的政治面目”。文章称德国人将做出一次重要的政治选择,实质上是选择通过经济改革面向未来,还是在不良的社会—市场机制的幻想中寻求庇护。 投票支持改革,将鼓励其他欧盟成员国的改革者。它对改变欧洲均势的影响将大于任何一个成员国政府的改变。尽管英国媒体有点“偏心”,但为了不影响德国大选,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刚刚发行的社民党党报上公开赞扬施罗德是“有力的领袖与政治家,将把德国带向正确方向。” 作为德国在欧洲最亲密的“战友”,法国对德国大选的态度非常谨慎。法国政府和各党派领导人没有对德国大选进行评价,连法国媒体也尽量多报消息少评论,即使评论也尽量从经济角度讲,如“施罗德的政策与法国政府更接近,默克尔的政策更接近英国首相布莱尔第二任期的政策”。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件事是,法国总统希拉克为避免刺激施罗德,在与到访的默克尔会见后,巧妙地避开了与客人的官方合影。 德国大选中有一个“美国结” 在这次大选中,德美关系是两位候选人“交火”的重点地区。3年前,德国选情对施罗德不太有利,但施罗德顺应民意,坚决反对美国出兵伊拉克,赢得了不少选民的支持。美国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日本和德国同为美国的盟国,美国对日本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再公开支持,而对德国“入常”问题始终未置可否。即使施罗德访美,会晤布什,也未能使美国立场有所松动。在法国人否决欧盟宪法条约草案后,美国对欧盟力量的削弱,特别是德法作用下降多少有点幸灾乐祸。而基民盟候选人默克尔早在2002年就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美国更中意基民盟自在不言中。今年8月中旬,布什称不排除对伊朗使用武力,施罗德马上表示反对,强调“形势严峻”,动武是极其危险的,他的政府决不会参与武力打击伊朗的行动。默克尔也表示,他们不会同意武力解决伊朗核争端。施罗德对反对党的表态一方面表示欢迎,同时又对反对党能否坚持这一立场表示怀疑。德国人强烈反对美国推行单边主义,不论美国对伊拉克或对伊朗动武绝大多数德国人都是反对的。施罗德坚持反对美国动武,又指责反对党立场不坚定,无疑会争取到一部分选票。当然德国也担心德美关系会进一步恶化,围绕这一问题的辩论还是相当节制的。 在美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在华盛顿的政治圈子里,布什对默克尔“情有独钟”已不是秘密。默克尔的政治顾问萨伯尔近期到美国访问,受到了布什、赖斯和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哈德利的亲自接待,这让施罗德非常恼火。而美国主流媒体认为,属保守派阵营的默克尔当选,更容易拉近柏林与华盛顿的关系。9月10日,美联社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大选将加速美德关系融合”。美国政治观察家也认为,默克尔的保守党背景和她对美国的特殊感情,使人们有理由相信她将奉行德国前总理科尔一样的“亲美”政策。出生在东德的默克尔,在苏联解体时33岁,她当时怀着极大的热情到达美国,受到了里根和老布什的接见。布鲁金斯学会欧洲问题高级研究员史汀伯格毫不讳言,如果默克尔当选总理,将“给美德关系注入新活力”,也将使所谓“老欧洲”的核心——法德关系受到削弱。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即使德国政坛出现“向右转”的变化,美德之间的分歧也不会消失。例如,默克尔公开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这种立场与布什政府大相径庭。 大选进入倒计时 距德国大选日还有一周,选战日趋白热化,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施罗德签下了数十亿欧元的“友情合约”。而奥地利总理许塞尔口无遮拦地公开表示,“现在是德国改朝换代的时刻了”。德国大选的涉及面之广可见一斑。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任何政策的微调都有可能对竞选胜负产生重要影响。到底德国大选鹿死谁手,人们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