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市领导批示查原因举一反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09:45 南方都市报

  市领导批示查原因举一反三

  荔湾区将对全区退休老人大摸查,建立探访责任制;全市将推广平安钟

  “老人死家中 两年才发现”追踪

  孤寡老人死亡两年竟无人发现,警察破门而入时,老人已成白骨。昨日,荔湾区昌华街谢洪均老人的悲惨遭遇经本报报道后(详见本报昨日A34版报道),立即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有关市领导对此作出批示,要求各职能部门查明原因,举一反三,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荔湾区副区长、昌华街办事处副主任、荔湾区劳动保障局副局长等人也于昨晚约见本报记者,对此事表示痛心。“心里很不舒服,难过。”荔湾区副区长毕婉玲说道。有专家表示,发生这种事整个社会应该反思。

  同事

  “他老实不爱接触人”

  昨天,记者再次走进事发现场,谢洪均老人的祖屋门口还有一条警戒线围着,有一个保安守着。

  邻居们介绍,前晚到昨天,陆续有一些像是老人亲属的人从香港和澳门赶到这里。

  谢洪均曾经工作过的广州镀锌铁丝厂同事廖老伯说,谢洪均是一名普通的电工,是从一家饼干厂调到镀锌铁丝厂来的。“不爱讲话,不爱接触人,不喜欢小孩,但为人老实,工作干练”。

  昌华街道

  三次探访未叫开门

  孤寡老伯在家死亡两年,为何无人知晓,街道管理是否存在缺位。

  昌华街办事处负责人表示,街道管理老人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划为孤寡老人的,街道每月需探访一次,另一种为非孤寡老人,每年6月,街道对他们进行登记;每年中秋节,街道为这类老人举行茶话会。谢洪均1994年退休,2000年转入街道,由于单位在划入街道时没有将谢洪均列为孤寡,因此,他在街道中按第二种模式管理。“2003年中秋茶话会,谢老还参加了,2003年12月,他在我们这里进行了登记”。

  按照管理规定,2004年6月,街道应对谢洪均进行生存登记,同年中秋,应该邀请谢参加茶话会,为何两次都没有发现谢老死亡呢。

  街道解释,2004年6月份和中秋前,街道均派人探访谢洪均,但门被铁丝锁住,工作人员无法进入,“老人是不是出去旅游了或者走亲戚,我们这样猜想”。同时,街道表示,老人办事经常迟到,如2003年6月的登记,老人12月才来办理,因此当时也没有多想。

  今年6月,街道办事处再次来到老人家,依旧无法叫开门,对此,街道将情况上报给区退管办,退管办上月停了老人养老金。“想通过停养老金把老人逼出来,不料,老人竟然已离世”。当然,街道办事处坦言工作有不到位之处,谢老的事情让他们难过。

  区劳动保障局

  地毯式摸查退休老人

  由于退管属于劳动保障的范畴,因此,荔湾区劳动保障局表示将吸取教训,完善退管机制,今年国庆前,对全区的退休老人进行一次地毯式摸查,属于孤寡而没列入孤寡的,将转为孤寡,享受孤寡待遇。

  区劳动保障局负责人表示,目前荔湾纳入社会化管理的老人有3.8万人,享受孤寡老人待遇的591人,“是不是还有老人和谢老一样,属于孤寡但在转移中没有注明的,我们还不清楚,因此,在国庆节前,我们将对所有老人进行摸查,查漏补缺,重新登记造册”。

  该负责人还表示,今后荔湾区,凡是属于孤寡、独居、患有精神病等的特殊老人,每月都可享受社工上门探访的待遇,探访每月不少于一次,在此过程中,社工需对老人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其他类型的老人社工也将随时关注,毕竟老人随时都有变成孤寡的可能。

  记者还获悉,荔湾区将建立特殊老人探访责任制,“两个工作人员负责一个孤寡老人,如果探访不到位,造成老人出事,工作人员要承担责任。同时,工作人员要有老人两种联系方式,避免出现找不到人的情况,孤寡老人去了其他区的朋友家,工作人员也要保持联系”。

  市民政局

  全市大力推广平安钟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经济发达,民政事业日益完善的广州,出现谢老的事情很不幸,很遗憾。为防止今后这类事件再次发生,民政局将推广两种服务。

  第一种服务为社会养老服务,目前在东山区已展开试点,该服务对孤寡、独居、空巢、低收入等老人,免费赠送社工服务。“服务内容很多,包括医疗、康复、生活照顾等,有这样的服务,老人晚年生活质量较高”。

  第二种服务为平安钟,东山区目前也在试点,孤寡老人家有平安钟后,出现突然情况只要按一下,便有工作人员赶到解决危急。“试点感觉不错,我们正在跟电信部门沟通,最快的话,明年可在全市推广”。

  此外,该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加大扶持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让老人退休后有更多的选择。同时,民政部门还会向政府申请,适当增加养老服务的财政支出。“请市民相信政府”。

  荔湾区副区长毕婉玲最后表示,政府呼吁老人多与街道和近邻沟通,不要长时间把自己憋在家中,就是出去旅游,到儿孙家住几天,也跟居委会打个电话。“建议街道学习逢源街,成立长者义工队,这些老年义工经常在街坊走动,帮助他人,这是很好的沟通模式”。

  专家观点

  可借鉴香港社工经验

  罗观翠(博士,现任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工作系系主任,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注册社工):广州可以说已经发展成一个现代社会了,但我们的社会长期侧重于经济发展而忽略了人的社会性的发展,发生这种事,整个社会应该反思。

  我们过去几年在社区的调查发现,社区真正落实到老人身上的服务是很不足的,特别是独居老人。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传统家庭的解体,老年人的家庭照顾日益变得不可能实现了。另外,冷漠的社区关系已经危及到社会的良性发展。这几年我们在社区进行的老人照顾等方面的社工实践,但基本上是靠行政手段来做。

  香港有一支庞大的专业社工队伍。内地社区的工作人员,很多是作为行政人员配置。但遗憾的是,目前我们的社区管理体制却并没有为我们培养与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创造条件、留有空间。

  社区服务居委开展受限

  贺立平(中山大学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副教授):虽然目前我们的社区居委会是法律上所说的社区自治组织,但事实上它的运行与功能仍然只是目前行政体系的一个终端,这就决定了居委会作为一个社区组织它仍然是以上级的行政命令为指挥棒而开展工作,只可能两眼朝上,这就极大限制了居委会社区服务功能的开展。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区是首当其冲的,这其中要注意到的是目前社区组织的功能定向,真正使居委会这样的社区组织围绕社区需要与社区服务来开展工作,使任何一个人包括这些独居的老人都不被我们的社会所遗漏。

  孤寡老人生存状况调查

  为省钱晚上不开灯

  75岁的孤寡老人梁桂琼住在海珠区江南西中后街14号402房,那是一个包括阳台只有13平方米面积的套间,55岁从广州华侨商品供应公司退休以前,梁桂琼就住在了这里。

  “那时候工资只有69.5元,但买这套房子花了9800元”,13平方米的小天地成了梁桂琼“毕生劳动的结晶”,也就成了她唯一的牵挂。舍不得房子,也因为对老人福利院想当然的不信任,梁桂琼一直不愿意离开中后街的这套小房子。

  梁桂琼是石井人,一生没有婚嫁,平时侄子、外甥女等偶尔会来看看老人家,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老人一人自己在家。

  平时梁桂琼一般不开电灯,就为了省钱,每个月退休金都花去买药了。身体不好无法下楼,经常一天在家不说话,“闷了就出阳台,像呆子一样看楼下的人”。

  前天,梁桂琼摔倒在厨房里,右手臂摔出一大块淤血。“突然眼前一片黑,我心里想停电啊?可是电视还没停,一会儿眼前亮了,发现自己躺在了地上,原来是晕过去了”。

  李姨曾多次表示愿意接梁桂琼到她家养老,但均遭拒绝。出于照顾老人生活考虑,一方面也实在担心老人的安危,上个月开始,李姨等人出面,每个月用300元雇请了一位邻居,每天帮忙买菜、做一顿饭,并搞卫生。

  学生照顾孤寡老人

  越秀区梅花村街宋书记介绍该社区内的孤寡老人只有两人,徐爱莲和彭健华;而空巢老人也只有一人,卢娇。

  徐伯,今年75岁了,身体十分健康,一个人住在一楼的一个14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小小的房子虽然采光并不理想,但电冰箱、电风扇、电视机这些基本的电器都可以在屋子里找到,而且屋内十分干净,电视机是去年宋书记亲自上门送的。徐伯是一个性格比较倔强的人,自己的事情不喜欢假手于人。彭婆婆今年83岁了,去过老人院但不适应,还是决定回家养老。街坊借了部电话给她,除了居委会定期探望外,育才中学的学生也会每周上门帮忙搞卫生,该中学帮助彭婆婆的活动已经坚持十多年了。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何达志肖海坤 林劲松 见习记者 王卫国 单小亮龙科 林菁 实习生 廖靖文

  (线索提供:关女士 200元)

  图:

  昨日,海珠区孤寡老人梁桂琼独坐在小阳台上发呆。由于上下楼梯不便,老人平时的消遣就是这样。本报记者 黄皓 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