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联合国舞台上的三张男人面孔(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04:49 重庆晨报
联合国舞台上的三张男人面孔(组图)
联合国舞台上的三张男人面孔(组图)
联合国舞台上的三张男人面孔(组图)
安南 非洲人眼中的完美男人

  被人尊为“父亲”

  安南舒适地坐在深蓝色的奔驰里,由6辆车组成的车队正在加纳首都阿卡拉的大街上飞驰。街道两旁站满了男男女女,看着车队欢呼雀跃,眼里闪耀着火热的激情。人群中不断有人高呼着他的名字,并称他为父亲。这就是安南在非洲人眼里的形象——完美无缺,令人尊敬和爱戴。

  永远充满自信

  当年,安南决定前去伊拉克同萨达姆谈判时,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电话里大声斥责安南,“这件事你是绝对办不成的,绝不可能。”奥卿是一位机智的外交官,知道怎样和人打交道。她的怒吼其实是一种策略。

  在联合国秘书长这个职位上,安南要面对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对于他自己到底应该做些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每遇这种情况,安南总是热心地听取所有人的意见,但如果他们大声叫喊的话,他就会按他自己的主张行事。

  直面丑闻危机

  2004年1月媒体曝出的“石油换食品”计划腐败案,彻底将安南卷入了丑闻的旋涡中。一方面是千头万绪的国际事务,一方面是联合国自身的危机处理和迫在眉睫的改革,困境中的安南没有选择逃避,而是迎难而上。

  得道者多助。继2004年底2700多名联合国职员联名“上书”之后,美国前总统卡特、韩国前总统金大中,以及70名诺贝尔奖得主也都在2005年1月底发表联合声明支持安南。

  终于,2005年9月7日,“石油换食品”计划独立调查报告证明了安南的清白。虽然他的儿子被证实卷入了腐败案,但安南始终没有帮他说话。

  即使身陷“石油换食品计划”腐败案,安南也一直希望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支持并推动联合国改革,而不是诋毁、拆台。

  2005年9月13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以决议的形式通过了联合国首脑会议《成果文件草案》。由于在裁军议题上的谈判未取得进展,草案没有包含有关这一议题的内容。此外,草案还删去了在发展、恐怖主义、保护的责任等议题中有争议又难以达成协议的内容。

  安南称,他对联合国首脑会议《成果文件草案》内容未能如其所愿表示遗憾。但他呼吁对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采取紧急措施。

  安南的改革意志并未因此而改变。综合

  吕贝尔斯吕贝尔斯曾任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他负责安排全世界1700万难民的救援工作。

  2004年4月,一名在难民署工作的女职员指控吕贝尔斯于2003年12月18日在日内瓦对她进行了性骚扰。这名妇女称,一次会议结束时,吕贝尔斯从后面抱住她的腰,并把自己的腹股沟往她身上蹭。

  吕贝尔斯坚称自己只是作了一个表示友好的举动,所谓“性骚扰”只不过是对这个举动的误解。他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一位男记者的配合下,“重现”了当时的“友好举动”,引起一阵哄笑。

  为此,联合国内部监督事务处对此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至少有4名妇女称受到了吕氏的性骚扰,并愿意匿名接受询问。

  终于,吕贝尔斯于2005年2月因性骚扰丑闻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递了交辞呈。

  博尔顿 布什安在联合国的钉子

  约翰·R·博尔顿,美国最强硬的鹰派人物之一,他一直对联合国不屑一顾。他的强硬立场加上出言不逊,以至《华尔街日报》曾发表文章称他是“美国国务院中最危险的人”。如今,这个“最危险的人”被美国总统布什提名为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用一位美国外交官的话说,布什的这一任命相当于是向联合国投掷了一颗中子弹。

  在布什政府的第一任期内,博尔顿经常与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发生冲突。他曾公开宣布,他代表美国政府拒绝签署《国际刑事法庭协定》的那一天,是“我出任政府职位以来最幸福的时刻。”

  在很多联合国官员和外交官眼里,布什对博尔顿的这一提名,显示出布什政府的一种好斗倾向,令人怀疑布什所谓愿意与国际社会合作的诚意。

  鹰派语录

  “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有38层高,如果少掉10层,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存在联合国这种东西,只存在国际社会;而国际社会只能由唯一幸存的超级大国领导,这个超级大国就是美国。”

  “致约翰·R·博尔顿——最坚定的里根主义者。”

  “在伊朗问题上,所有选择都在考虑之中。”(暗示不排除对伊朗动武。)

  “美国同世界的关系就是锤子与钉子的关系,美国爱敲打谁就敲打谁。”“只有符合美国政策的国际条约才会成为法律。”

  “如果让我来改革联合国安理会,我只会设一个常任理事国,那就是美国,因为这才是当今世界力量分配的真实反映。”综合

  暗讽

  安理会会议的另一个典故是关于前苏联代表奥列格·特罗扬诺夫斯基和美国代表帕特里克·莫伊尼汉的。在开会前,一位马来西亚华裔外交官为表示对安理会决议草案的抗议,将事先悄悄带入会场的红色油漆泼向苏美两国代表。当时正值冷战时期,美国流行一句话叫“死亡比红色好”。两国代表从头到脚被浇成红色,面面相觑。特罗扬诺夫斯基首先反应过来:“你们美国人都说死亡比红色好。看来你们错了,红色还是比死亡好。”

  谩骂

  1960年联合国大会上,当时菲律宾大使洛伦佐·萨姆朗暗示,前苏联对西方帝国主义的抱怨是不平等的,因为苏联在东欧也采取了类似的举动。赫鲁晓夫听了他的话大为愤怒,大骂那个大使是“一个走狗而且是一个帝国主义的帮手”,他一边谩骂一边脱掉右脚上的鞋子猛敲前面的桌子。

  背诗

  伊朗新总统内贾德在参加纪念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首脑会议上,将背诵波斯古诗作为自己初登世界舞台的开场白。他引用了13世纪一名波斯诗人的诗句来传达世界大同的信息,诗的大意是:人类来自同一个大家庭,因为所有的人拥有同一条根,时间用疼痛折磨你的一肢,其它肢体不会无动于衷。

  握手

  2004年联合国大会期间,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无意间”与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握了手。斯特劳事后解释说,当时周围太暗,他没看清楚对方是谁。现在,穆加贝再度出现,英国官员再也不会给他留下任何机会了。一位英国官员说:“我们安排了好几个人瞪大眼睛,确保去年的事儿不会再度发生。”

  1946年2月1日特里格夫·赖伊(挪威)当选为联合国首任秘书长。1951年连任,后因支持联合国对朝鲜战争进行军事干涉,被迫于1952年11月10日辞去联合国秘书长职务。

  1953年4月10日,年仅47岁的格·哈马舍尔德(瑞典)成为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1961年9月,哈马舍尔德因飞机失事身亡。

  1961年11月3日,吴丹(缅甸)出任联合国代理秘书长。1962年11月30日,他当选为联合国第三任秘书长,1966年连任。1972年1月1日任期届满后退休。

  1971年9月至1981年,库尔特·瓦尔德海姆(奥地利)连任两届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同中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瓦尔德海姆于1972年、1977年、1979年五次访问中国。

  1981年至1991年12月31日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秘鲁)两任秘书长。在德奎利亚尔领导下,联合国在处理结束两伊战争、结束苏联军队对阿富汗占领、纳米比亚独立、柬埔寨和平协定、黎巴嫩人质事件等大事时表现出色。

  1991年11月21日布特罗斯·布特罗斯-加利(埃及)被联合国安理会推荐为新任联合国秘书长,12月3日联合国大会批准了这项提名,加利成为联合国第6任秘书长。1996年12月31日卸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