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列举布什总统救灾不力、借钱打仗、债台高筑三宗罪克林顿猛烈抨击小布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09:05 上海青年报

  继希拉里刚刚借“卡特里娜”飓风向布什总统发难后,妇唱夫随,克林顿

  9月18日也列举三宗罪通过媒体向小布什开炮。同时,过去数星期一直卧病在床的布什头号“军师”

  卡尔·罗夫终于再度露面,制定出一系列补救措施试图挽回布什的支持率。

  据中国日报特稿美国前总统克林顿9月18日猛烈抨击现任总统布什,对他发动伊拉克战争、救灾不力、制造巨额赤字大加鞭挞。

  “入侵伊拉克一意孤行”

  据法新社报道,在

伊拉克问题上,克林顿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批评布什政府“在既无真正的紧急情况,也没有证据证明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况下,在联合国核查尚未结束之前,一意孤行决定入侵伊拉克”。

  克林顿说,伊拉克战争转移了美国反恐战争的注意力,“破坏了我们得到的支持”。他认为,美国协助伊拉克政府发展军事力量对付武装组织是最好的策略,但“问题是我们在短期内也许没有足够的军队来做这件事”。

  “穷人越来越穷”

  在飓风问题上,克林顿说,他对那么多人在飓风中失去家园,却没有房屋和财产保险感到不安。他指责美国当局没有在8月29日飓风来临之前将新奥尔良居民提前疏散。那些有私人轿车的人得以逃脱,而那些穷人、老人和残疾人却只能眼睁睁地“坐以待毙”。

  他表示:“如果我们真的想做好,我们早就能安排许多大客车把他们接出来了。”克林顿指出,布什上台以来,推行有利于富人的减税政策,导致穷人越来越贫困,而黑人更是首当其冲。这也是那么多黑人、穷人没有车辆逃生的重要原因。

  与老布什一起负责筹款救灾的克林顿在采访中透露,到目前为止,美国民间已经筹集了大约9000万美元到1亿美元。这与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借钱打仗,前所未有”

  在美国的财政预算问题上,克林顿警告说,由于对外战争、救灾重建和减少税收,美国政府大量举债,联邦赤字节节攀升,美国财政也许将难以为继。

  他说:“美国人需要了解的是,我们的政府每天都到(金融)市场上,从外国借钱,用到伊拉克、阿富汗、飓风和减税上。我们以前从未这么做过,在我们合众国的历史上,我们从未依靠从其他地方借钱打仗。”

  (王辉)

  高级顾问接连出招

  重塑总统赈灾形象

  本报讯据报道,随着最新民调显示56%的美国人对政府“失去信心”后,过去数星期一直卧病在床的布什头号“军师”卡尔·罗夫终于再度露面,制定出一系列补救措施试图挽回布什的支持率。

  据白宫高级官员透露,这位“布什大脑”在飓风期间因突发严重肾结石而被迫缺席几个白宫极为关键的飓风救援策略会议,成为布什赈灾不力的重要原因。

  正如《经济学家》等媒体所言,面对“卡特里娜”所做出的可怜的行政反应不仅震撼了美国,也震动了世界。在惨剧发生后,布什政府对于救援的迟钝、组织工作的混乱、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不协调,都引起了民众的不满,这也使得布什的支持率首次低于40%。据内幕人士称,正是由于罗夫的意外患病,令失去“大脑”的布什方寸大乱,也使其救灾工作频频失误。更有美国媒体戏称:“罗夫的肾结石不仅害罗夫肚疼,更害布什头疼。”

  为了挽回目前对布什的不利局面,罗夫15日病情稍有缓解后,便不顾白宫其他经济学家的反对,提议布什拨出2000亿美元作为灾区的重建资金。

  第二日,布什就当众宣布了2000亿美金的“重建计划”,并发表讲话说“我们无法想像没有新奥尔良的美国会是什么样,这座伟大的城市会重新站立起来。”

  据报道,卡尔·罗夫还一手制定出补救计划三原则:全体内阁官员必须在总统带领下奔赴灾区;白宫官员不能对民主党等反对派有关救援的指责做出还击;以及试图将救援不力的责任转移到路易斯安那州政府的反应迟缓上。

  此外,罗夫更全面运作起他的危机控制模式,例如让大批开赴灾区的士兵常出现在电视镜头上,来体现布什等官员安抚灾民的动人情景等。

  在罗夫的建议下,布什提出重建的短期目标,要求国会批准建造数十个临时市镇,让多达2.5万户灾民搬离庇护中心等,这些都将重建措施落到了实处,更有助于重塑布什的形象。

  (春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