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六方会谈的未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09:59 金羊网-新快报
  《共同声明》来之不易,因此倒流的可能性不大,肯定还会按照大框架走下去

  美朝开始新一轮博弈

  毫无疑问,第四轮六方会谈发表的共同声明,是近两年来最有成果和最有实际意义的结果。

  然而,当会谈结束、各方都满意而归之际,美国副国务卿希尔却留下这样一番话:“形成共同文件并不意味着朝核问题的彻底解决。这是一个阶段性成果,各方今后在如何弃核以及关系正常化问题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华盛顿没有把这次会谈达成的协议说成是一个突破。分析家们一致认为,一个新的讨价还价阶段已经开始,美朝之间新的较量又拉开了序幕。

  果然,就在《共同声明》发表后的第二天,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在平壤发表声明,强调美国提供轻水反应堆是解决朝核问题的关键和前提;对此,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埃雷利立即予以回应,表示朝鲜放弃核武器、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履行安全保障措施协定前,任何国家都不能与其开展轻水反应堆等核合作,这是美国的立场。

  当然,这是意料中的事。

  国际问题专家表示,刚刚达成的《共同声明》只是一个总框架,还有许多具体事项不明了。比如,浓缩铀是否在无核化范畴中、尊重朝鲜和平利用核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等等。所以,今后最大的难点是,《共同声明》中已明确规定的承诺能否有效实施。若不能实施,朝核问题等于又回到了起点。

  现在人们最担心的是:朝鲜是否会像对待1994年的核框架协议那样,再次撕毁这份《共同声明》?有人预测,如果朝鲜想撕毁协议,可能会找两种借口:其一,过去说要放弃核武器及核计划,并不意味着现在也要放弃。当然这是最笨的办法。其二,放弃并不意味着不能重新开始。核是有形的,但核技术是无形的,仍然可以另起炉灶。

  不过,大多数国际问题专家认为,这次朝鲜“反水”的可能性不大。有评论指出,以前朝鲜与美国签订的协议因为彼此的不信任而撕毁,但时过境迁,如今这份《共同声明》是六国一起签订的,如果违反了,那得罪的就不是美国一家了。朝鲜会顾及这个严重后果的。

  而且,这份《共同声明》来之不易,因此倒流的可能性不大,肯定还会按照大框架走下去。只不过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有快慢问题、顺利和不顺利的问题。

  当然,也不能排除美国反悔的可能性。有朝核问题专家就表示了这样的担忧,他说:“相比朝鲜来说,我更担心美国是否会撕毁协议,因为目前美国的政府和国会并没有统一的对朝政策。”

  当年,克林顿在实施1994年核框架协议时就曾遭到美国内部的反对,核框架协议的失败与政府内部各派争斗有密切关系。所以,在关注朝鲜态度的情况下,还要关注美国的动向,看看分歧是否会干扰政府的决策。

  六方会谈成为东北亚安全机制?

  在这次达成的《共同声明》中,有一个亮点十分引人注目:各方将致力于东北亚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稳定,直接有关各方将谈判建立朝鲜半岛永久和平机制。

  事实上,从两年前六方会谈刚开始时,各方国内就已经有过让会谈在东北亚安全机制中发挥作用的呼声。

  两年前,就有专家作出了这样的预测———如果六方会谈进行顺利,就自然而然成为东北亚安全机制的雏形;如果朝核问题不能顺利解决,这个平台依然可以成为东北亚安全对话机制,也就是说,朝核谈判与东北亚安全对话可以同时进行。

  从此次《共同声明》签订后各方的表现可以看出,六方会谈的平台已经在这方面发挥作用了。就在第四轮六方会谈期间,9月16日,朝韩第16次部长级会谈落下帷幕,朝韩双方就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等领域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

  与此同时,日本外相町村信孝9月20日傍晚在记者会上也表示,日朝已同意重新展开政府间对话。在此之前,两国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进行会谈了。

  无疑,这个机制已经开始运作了。

  虽然人们清醒认识到朝核问题的最终解决还要走很长的路,但无论如何可以确认的是,在六方会谈这个机制下,各国通过不断沟通,收获的是彼此之间的信任。有乐观人士表示,也许当朝核问题谈到僵局的时候,六方还愿意坐在一起谈谈东北亚安全,也许这个副部长级的对话机制今后会上升为元首峰会。

  对于东北亚地区而言,这的确是一件好事。

  (三石)

  新闻背景

  9月19日,第四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一致通过《共同声明》,两年来最为强硬的美朝双方均作出让步:朝鲜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美国则确认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朝美两国还声明,两国将逐步实现双方关系的正常化。
六方会谈的未来(图)
(晓健/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