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海归专家披露新身份证防伪技术内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7日11:32 人民网-江南时报

  身份证,作为中国第一大法律证件,在历经三年的酝酿、研讨、修改和完善后终于在2004年3月揭开神秘面纱,推出了第二代。从表面上看,第二代身份证与第一代身份证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在运用国家最新科技成果基础上研制成功的新身份证无论是信息量还是防伪性能都大大提高了。据了解,为了有效防止身份证的假冒伪造,国家公安部曾向全国各高校及研究所公开招标。在参与招标的国内众多著名高校、研究所中,起初并不引人注目的苏州大学信息光学研究所脱颖而出,领衔视读防伪技术的正是该所的陈林森所长。

  陈林森说,新身份证是一项关系全国亿万人民的大工程,它所拉动的产出需求将超过千亿元,比银行卡规模还要大。为此,记者于近日专访了这位科技领域新人陈林森。

  新技术出自江苏专家手

  陈林森说,第二代身份证视读防伪技术是对创新意识、技术实力及胆识的综合测试。3年前,当得知我国需要研发新一代身份证时,他敏锐意识到自己多年来在光信息与数码激光全息领域的研究积累和技术实力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当时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说实话,当时我们只有50%的把握。”陈林森说,那时也有很多同事、朋友善意地劝他住手,别白费功夫,但陈林森还是憋足劲要奋战到底。为此,他做了精心的准备,终于提交了凝聚课题组所有成员心血的技术方案。

  从竞标到中标的过程是漫长而折磨人的。技术一定要最新的,方案一定是安全的,成本一定是最低廉的,质量一定是最过硬的,说不清中标几率有多少,也说不清方案要经过几百上千次的修改。但陈林森坚持不懈,从对老身份证的跟踪、研究,到新身份证的实验、完善,陈林森的课题组整整用了2年的时间,终于拿下了新身份证的第一道防伪技术——视读防伪。

  陈林森介绍,新研制的身份证是IC非接触式智能身份证,它集中了目前国内最新的防伪技术。新身份证的防伪主要由视读和机读两部分组成。视读就是老百姓用肉眼可以辨别出身份证的真伪。机读则需要用机器来识别。由于机读的代价较高,一般的老百姓不大使用,所以视读防伪就显得非常重要。他指出,视读防伪主要运用的是“定向光变色模具”技术,在平常光线下,当平视2代身份证表面时,表面上的物理防伪膜是无色透明的,适当上下倾斜2代身份证,便会观察到证件的左上方有一个变色的长城图案,呈橙绿色,用左眼观察或用右眼分别观察,身份证上的长城图案的颜色将呈不同颜色。当将身份证旋转90度(垂直方向),观察到的长城图案呈蓝紫色。与通常的激光全息显著不同的特点是,物理防伪膜对颜色的调制发生在反射光方向上(零级光线上),上下转动身份证,从物理防伪膜上反射的光线将有从浅橙到浅绿色的改变。

  陈林森透露,新身份证从去年3月开始启动,最初在上海、广东、江苏、北京试行,计划到2008年奥运会召开时全部更换。此次新身份证不仅局限于成年人,小朋友也会有自己的身份证,为他们上学、旅行、储蓄等各方面带来便利。

  曾在奥运冠军胸卡上小试身手

  1961年生于江苏大丰的陈林森,1978年考入苏大物理系。1986年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据了解,陈林森攻读硕士学位的第二年就参加了苏州大学“拳头产品”——激光研究所模压全息制版技术的科研攻关。1988年,他们的全息母版制作技术通过了省级鉴定,陈林森27岁迎来科研路上第一枝报春花。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视察苏州大学激光研究所时对这项成果非常赞赏,他高兴地提笔书写“激光增彩苏州生色”。

  三十出头,陈林森就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了论文30多篇,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中国高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等多项奖励,成为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中最年轻的委员和中国光学、光电子协会激光分会最年轻的理事。1993年,他们开发的整套真彩色模压全息制版技术及高质生产系统,因为在大幅面、清晰度、色饱和度、亮度、视场角等性能指标以及独创的制作工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而获得1993年中国新产品博览会高新技术金奖;1998年以来,陈林森成功地把研究工作和成果应用到激光图像和激光防伪行业,使企业新增数亿元的产出,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健儿们以总数28枚金牌向世人宣示了中国的体育强国地位。与此同时,另一个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标志也闪现在所有出入奥运会人员的面前,运动员及工作人员胸前所佩戴的激光防伪胸卡都运用了陈林森的技术。

  为加强持续创新的能力、改善创新条件、加快研发效率和面向产业化的进程,2002年1月,陈林森还领办了在苏州工业园区的“苏州苏大维格数码光学公司”,在研发与产业化体制上积极探索新模式,同时,在省科技厅和苏州大学的支持下,建立了江苏省数码激光图像与新型印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大学第一个省级研究中心。

  正是由于陈林森在我国激光全息、激光图像业中的领跑地位,他才得以参与国家公安部关于身份证的竞标活动。

  该项技术运用广泛衍生市场前景远大

  如果说,新身份证防伪的技术攻克说明了陈林森的科研实力,那么在高科技产业化方面,陈林森披荆斩棘所走的路则显示了他的过人胆识和非凡气魄。1996年,陈林森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卡内基梅隆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系(ECE)访问学习。这个学校尽管“袖珍”,但却集中了美国好多个院士。在这里,陈林森不仅学习了国际光学的前沿知识,还学到了许多新的工作方式和先进的组织管理经验,就在那时,陈林森萌发了回国自主创业、开创苏州高校科技产业化先河的念头。2002年初,以激光全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支撑的苏大维格数码光学有限公司正式入驻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成为园区第一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校科技企业。

  创业初期,资金的严重不足是创业面临的最大障碍。一些风险投资商虽然预测到公司的美好前景,但高科技的高风险还是让投资商惴惴不安,陈林森就一个月做一次汇报,以消除他们对公司的担忧。陈林森当时的感觉如履薄冰,要知道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这在苏州同类留学生企业中确属凤毛麟角。对陈林森及他的研究所来说这是艰难的蜕变过程,经过产业化,陈林森由象牙塔里纯粹的学者锻炼成了有市场意识的科学工作者。

  近两年来,他所领导的研究组,主要从事高速宽幅激光衍射图像的光刻直写系统的研制及其应用,这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工艺中试过程,需要90%以上的成功,才能算完成。为此,公司融资了上千万元的资金,投入到宽幅整版定位激光图像转移材料的研发与规模化中试中,从技术方案论证、材料工艺的筛选、调整,精心准备、合理指挥、科学决策,经过10个月的生产线上的日日夜夜几乎二十小时的运转,最终取得了令人兴奋的结果:率先在国内外实现了无缝定位激光图像转移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并已经在我国烟草行业得到规模化应用,树立了在宽幅定位激光图像材料市场化应用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孕育着十分巨大的市场和研发需求。目前,宽幅数码衍射图像光刻系统与技术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决策人,陈林森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仅2004年就投入数百万资金进入中试,完全是消耗,没有收益,但是,通过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现在已经建立每月2万大箱激光转移材料的生产能力,到年底将建成每月5万大箱的生产能力,初步建立起集研发、系统研制、工程化和规模化的基地,为今后更上一个新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

  《江南时报》 (2005年10月07日 第二十一版)

  作者:本报记者 戴洁 通讯员 孙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