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诺奖话题巴拉迪其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08:01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从法学家到外交官

  巴拉迪1942年出生于埃及。1964年,年仅22岁的巴拉迪从开罗最好的法学院———开罗大学法学院毕业,获得法律学位。他又先后于1971年和1974年在纽约大学法学院获得国际法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人们提到他时,经常称呼他为“巴拉迪博士”。

  年轻、身材高大的巴拉迪本科毕业后就进入埃及外交部工作,两次在埃及常驻纽约和日内瓦的联合国代表团任职。1984年,已积累了相当多国际组织工作经验的巴拉迪进入国际原子能机构秘书处。1984至1987年,他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驻联合国代表,后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法律顾问和法律部主任,再后来又任对外关系部主任。1993年起任负责对外关系的助理总干事。1997年12月1日,巴拉迪接替布利克斯担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2001年9月,获得连任。

  巴拉迪的夫人艾达·卡切夫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巴拉迪夫妇育有一子一女,女儿莱拉是名律师,儿子穆斯塔法是名生物工艺学家。

  严格而开放

  巴拉迪严格自律,这位维也纳最著名的埃及人总是避开他的同胞。

  巴拉迪家一名熟人说:“你在整个维也纳也找不到一个会说多亏巴拉迪自己才找到工作的埃及人。”

  但看似不苟言笑的巴拉迪其实平易近人。他对自己的25名部下相当开放。他的办公室有这样的规定,每天上午任何时间,他的职员都可以不经通报就进入他的办公室。

  当他要写一份讲稿或一篇文章时,这名老练的法学家会让部下依次传阅草稿,直到每个词都恰如其分———有时甚至会修改25稿。一个词就可能决定战争或和平,他十分清楚这一点。

  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网站上,巴拉迪被描绘为“外交家、国际公务员及学者”。记者们评论说,巴拉迪在对媒体讲话时,表现很放松,逻辑却很严谨,是位训练有素的外交家。

  当有人指责国际原子能机构阻止核威胁步履缓慢,巴拉迪就要求人们有耐心,“对我们宽容些,我们所做的工作是所有控制武器活动的基础”。

  阿拉伯人身份

  巴拉迪的阿拉伯人身份既给了他优势,又平添了不少麻烦和猜忌。

  在伊拉克战争前夕的武器核查中,巴拉迪身为阿拉伯人的背景具有独特优势,更容易获得伊拉克和其它阿拉伯国家的信任;而美国则希望凭借巴拉迪这一特殊身份接触伊拉克高官、科学家,说服他们合作,甚至背叛萨达姆,提供有关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罪证”。

  伊战前夕,美英两国飞机在伊拉克上空大撒传单,向伊军士兵发动心理战。其中一份传单就打的是巴拉迪这张牌。传单说:“巴拉迪博士拥有专业知识、经验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领导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小组。任何对他及其核查小组的干涉都会阻碍安理会决议的执行,最终导致危机。”

  不过,巴拉迪从来没有跟随美国政府的“指挥棒”而行动。2003年1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年度国情咨文中说,伊拉克情报官员冒充核查名单上的科学家接受问询,即使是真正的科学家,他们的证词也是伊拉克官员亲口传授。

  对于布什的这一指责,巴拉迪毫不客气地加以驳斥。他指出,核查人员不会轻易地被“欺骗”。“我们对伊拉克科学家的情况了如指掌,我认为我们的核查人员很容易区分真正的科学家和冒牌货。”

  美国“眼中钉”

  伊拉克战争前,巴拉迪两次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核查报告时都明确表示,在伊拉克没有发现核武器计划,并且要求安理会将核查时间再延长“数月”。巴拉迪的上述态度让美、英等国大为不满。

  在2003年3月7日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查报告中,巴拉迪说,根据联合国和独立专家的调查,那些据称可以证明伊拉克官员曾在非洲购买铀的文件其实是凭空捏造的,“完全不可信”。而这一文件正是美国总统布什在公开场合一再提到的“证据”。

  在伊朗核问题上,巴拉迪再次惹恼美国。美国本来希望巴拉迪领导的国际原子能机构能够“如实”向联合国安理会汇报伊朗的情况,以便安理会对伊朗实施制裁。但巴拉迪却坚决反对贸然采取制裁措施,认为在伊朗核计划到底是不是和平计划的问题上目前“尚无定论”。

  正因在美国看来巴拉迪对伊朗的“软”立场,使得美国两年来试图把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的努力一直没能成功。

  巴拉迪一再跟美国对着干,自然让布什政府火冒三丈,想把他赶下台。为此,美国不惜动用窃听手段,以找出巴拉迪“包庇”伊朗的蛛丝马迹,逼巴拉迪下岗。

  在巴拉迪第二任总干事任期临近,美国试图阻挠他获得连任。不过,由于在国际原子机构理事会绝大多数成员的坚持下,美国还是改变立场,转而支持他连任。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2005年6月13日一致同意巴拉迪第三次连任这一机构总干事。

  巴拉迪的第三任期任命上月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会获得批准后,如今又赢得诺贝尔和平奖,这名六旬老者有理由骄傲。耿学鹏(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作者:耿学鹏

  (来源:海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