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换了总理 德国能否换了“手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09:17 新华网

  来与去

  这是9月28日德国基民盟主席、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克尔(右)与德国总理施罗德分别到达和离开柏林德国联邦议院时的拼版照片。新华社/路透

  僵持多日的德国大选尘埃初定,默克尔经过三个星期的艰难谈判终于坐稳总理宝座,
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默克尔缘何战胜施罗德?大联合政府的前景又如何?

  施罗德输在哪里

  施罗德下台的主因无疑是无法交出一份德国人民满意的经济成绩单。其实在2002年德国大选之时,施罗德在经济方面的乏善可陈已为人所诟病,施罗德的连任前景一度岌岌可危。只不过当时施罗德强硬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以及东德水灾时亲赴灾区慰问为他赢得了多数德国民众的好感,才涉险胜选。连任三年来,德国经济依然未见好转,经济增长缓慢、失业人数不断攀高、福利制度难以为继、区位优势不断丧失,德国民众对于施罗德政府已经“心死”,经济———这柄在施罗德头上悬了三年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还是落了下来。

  德国经济的困境,完全归咎于施罗德政府执政七年理政不力实在有失公允。执政长达16年,曾力促两德统一的前总理科尔就是因为经济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而黯然下课。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杨成绪认为,施罗德当初叫板科尔的王牌就是提高就业率,但几经努力仍然收效甚微,这里面既有德国经济制度一系列结构性痼疾的烙印,也有经济全球化和老年化加速冲击的背景,还有两德统一这一特殊事件的影响。

  施罗德在执政后期提出了名为《2010议程》的一揽子总体改革计划,力求通过税收、福利改革根本上革新德国经济,但这些改革一定程度上触动了选民的个人利益,遭到了很多民众尤其是一些基层工会的反对。施罗德领导的德国社民党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工人党之一,工会是其外围组织,工会的反对无疑严重削弱了社民党在此次大选中的得票。值得注意的是,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很多经济政策虽然和施罗德政府的经济政策存在分歧,但总体思路仍有很多吻合的地方。德国选民弃“红”选“黑”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对联盟党的经济政策有很大信心,而是对社民党已经失望透顶,换换“手气”可能是很多德国选民的真实想法。

  默克尔会怎么走

  默克尔上台后,其国内外政策会有微调,但不会大变。德国前总理科尔离任时当被问及其继任者施罗德会采取何种政策时曾表示:“德国是一个无论在政治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实现了一定稳定的欧洲国家,大选对政党来说就是如何维持富裕生活而制定远景目标的竞争。根据各届政府的政策不同,政府的具体做法可能会有微小调整,但导致内外路线大幅度摇摆及政治不稳定的可能性不大。”这也可以作为判断默克尔政府今后政策走向的基准。

  联盟党内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在评价施罗德的外交政策时曾说:“德国的传统是推进超党派外交。施罗德反对伊拉克战争,坚持欧盟的作用,这也是我们的意见。”所以尽管默克尔本人对美国的态度较为亲密,但民意当前,况且在欧盟中与法国合作直接关系到德国的国家利益,默克尔不会也不敢逆民意大幅度调整德国目前的对外政策。

  至于国内政策,默克尔提出的进一步降低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税收,修改《解聘保护法》以允许相关企业聘用新员工时不再提供解聘保护等等总体思路上和施罗德提出的《2010议程》相吻合,在一些德国经济痼疾悬而难决之时,默克尔的主张能否开创一个新局面,人们仍需拭目以待。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困扰德国多年的“统一病”问题。东西部发展的不协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国经济的振作,今年恰逢两德统一15周年,默克尔作为两德统一后第一位来自前东德地区的总理能否开出一张好药方?杨成绪认为,作为传统的中右政党,联盟党侧重为雇主、高收入者减负和松绑,以刺激投资,振兴经济和扩大就业。因而默克尔虽然出自前东德,但其政治理念决定其政策很难向经济不发达地区倾斜。前东德地区的民众对此应该是有所料的,在这次大选中,联盟党在前东德地区的得票率明显低于社民党既是明证。

  “红黑”联合前景难料

  “红黑”联合是此次德国大选唯一现实的选择,很多德国民众支持但并不看好。不看好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两大党一旦联合,反对派的力量将极其微弱,如果出现政策偏移,反对派制约的难度太大。第二是两党在很多问题上分歧严重,人们不得不对新政府的效率表示担心。“大联合政府”1966年在德国也曾出现过一次,当时的联盟党和社民党联合执政一直到1969年。但那是社民党第一次进入政府,它还有求于联盟党,而且当时两党在内政外交上的政策区别都不大。杨成绪认为,问题不止于此。在执政的四年中,两大党必然为下一届选举作准备,这决定了两党必然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将提出相左的意见,以显示各自的立场和区别,借此揽人心。

  在此次大选后两党的谈判中,两党的勾心斗角已见一斑。施罗德曾多次表示“绝不放弃总理宝座”,但德国《柏林日报》分析认为,施罗德其实应该“已经明白情况是如何的”,坚持总理宝座的“唯一理由是,为在将来的联合政府中为社民党赢得更为主动的位置”。这种勾心斗角一旦被带到联合政府中,恐非德国人民之幸。本报记者倪旅泉(来源:解放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