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施罗德硬气决不做新政府的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02:58 现代快报

  在成功逼退施罗德后,即将成为德国第一位女总理的默克尔开始转向另一个任务:组建一个能为患病的德国经济“疗伤”的联合政府。而施罗德则可能告别政治,弃政从商。

  【言论】

  德选举加深欧洲危机

  欧洲议会副议长皮埃尔·莫斯科维奇近期在法国《解放报》发表文章,认为德国选举加深了欧洲危机。这篇题为《在民众欧洲大道上》的文章摘要如下:

  德国选举结果出乎所有选前预测,人们把选票投给左派,但又不给左派上台执政的机会。选民明确拒绝了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议会党的极端自由计划,安格拉·默克尔个人蒙受羞辱,主要原因在于她的计划过于右倾。

  施罗德把他的社会民主党拉出了泥潭,但毕竟遭遇了失败。社民党所属红绿联盟即将卸任,被认定要对令人无法忍受的失业率以及不得人心的改革计划负责。施罗德赢得了领导权争夺战,遏制了社会民主党垮台,但他并未获得选民信任。

  德国选举结果是对法国全民公决结果的补充:选民把一个过于专家政治化、过于自由化、对大规模失业无能为力、缺乏明确国界的欧洲拒之门外。

  这就加剧了欧洲目前所面临的危机,从一开始就充当欧盟“发动机”的法德两个大国都陷入了困境。诚然,德国和法国面临的真空时代给英国首相布莱尔提供了机会,但后者过于偏离欧洲事务的中心,无法如他雄心勃勃所愿而坐上欧洲领袖的交椅。所以,整个欧洲前景一片黯淡:经济和社会模式饱受争议,预算协商停滞不前,欧元问题缠身,欧盟扩大遭指责,宪法条约处处受阻……面对这一切,欧洲左派应吸取教训。现在是一个转折时刻,它可能导致衰退和停滞,但也可能带来新生。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默克尔虽赢却交出外交大权

  在德国基民盟与社民党达成妥协、联手组建大联盟政府后,法国总统希拉克10月10日迅速向默克尔示好,向她表示祝贺,并邀请她早日访问法国。希拉克还表示,他相信“德国有能力继续在改革的道路上前进”。

  但是,在出国访问之前,默克尔首先要组建起新政府。她在10月10日宣布,将在11月12日前与社民党完成组阁谈判。

  根据协议,社民党将包揽八个部长位置,具体可能是:外交、财政、司法、就业、健康、交通、环境以及国际发展援助部长。

  社民党消息人士透露,现任国防部长施特鲁克可能取代现任外长菲舍尔,出任新政府外交部长。

  这样,默克尔不得不把外交部交给社民党来控制。双方在外交问题上有不少分歧。在欧洲问题上,默克尔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而社民党则赞成土耳其入盟。

  在德美关系上,默克尔希望与美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但社民党坚决反对美国的伊拉克战争。

  默克尔只好表示,她将继续沿用施罗德支持伊拉克重建的政策。

  赶走了施罗德,让出了外交大权,默克尔计划任命联盟党议会党团主席肖伯勒为新一届内政部长。

  大联盟政府无蜜月可言

  德国近年来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达11.7%。高失业率将导致消费萎缩,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导致经济疲软。对此,默克尔10月10日表示:“大联合政府必须创造工作岗位。”为了增加就业,削减财政赤字,默克尔希望在财政、劳工制度、医疗福利方面进行激进的改革。

  德国财政专家、绿党党员奥斯瓦德认为:“我们将看到新联盟继续维系德国作为社会福利国家的政策。”

  在德国高福利制度下,不论是中产阶级还是贫困阶层的人,只需要交纳相对较少甚至象征性的一点保险费,便可以享受到免费医疗护理服务,在退休后还可拿到优厚的养老金。

  对此,美洲银行东京战略分析师藤井说:“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大联盟政府进行大胆和迅速的改革,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和税收制度方面。”纽约银行战略分析师沃尔福克也认为:“基民盟与社民党在社会模式、经济改革、投资政策上观点迥异,这令人怀疑新政府能否在这些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施罗德将弃政从商

  有消息人士对路透社透露,施罗德在社民党中央会议上宣布,他不会在新政府中扮演任何角色。

  那么在告别总理府之后,他将何去何从呢?对此有四种说法。

  第一,有传言说,美国的梅里尔·林奇银行有意将施罗德招致麾下。

  第二,有传言猜测,施罗德可能会去俄罗斯天然气集团任职。今年9月8月,在施罗德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大力推动下,该公司与德国电力巨头EON以及德国最大化工集团巴斯夫签署协议,联合修建一条穿越波罗的海海底连接俄罗斯和德国的天然气管道。

  第三,施罗德可能去大众汽车股份公司,他在上世纪90年代担任下萨克森州州长期间,是该公司的董事。第四,施罗德也有可能重返法律界。他1966年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法律并获律师资格。

  不管这些说法有何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施罗德将告别政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