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常州明建筑遭拆引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5:32 人民网-江南时报

  “尚书故居没有毁于战火,如今却毁于当代的施工建设!”年已76高龄的徐老一屁股坐在残存的一堵砖垛上,看着眼前推土机忙碌的景象,徐老哽咽了。因为太想“家”,徐老几乎每天都乘公车从8公里外赶回“家”看看。

  徐老所说的“家”位于常州市中心南大街一街之隔的西瀛里一处明尚书故居。

  1987年就被冠以市文保单位之名的胡荧故居,如今已慢慢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记者目击:明尚书故居即将消失

  常州有句俗话,如果你不是土生土长的常州人,你就不知道在常州最繁华的南大街旁有条尚书弄;如果你不是一位文博爱好者你就不知道尚书弄的由来,更不知道胡荧是何许人也。昨日,记者带着疑问进行了实地采访。

  位于常州市区黄金地段的西瀛里30-34号的胡荧故居,东临常州市南大街,西至早科坊,北至延陵西路。这一概念在记者赶到现场时显得尤为清晰,由于城市建设的推进,西瀛里遍地废墟,然而掉落在废墟上的一块尚书弄的牌子,让人相信这里确实是一位尚书的居住地。

  经当地居民指点,记者终于找到了胡荧故居。不知什么原因,胡荧故居还残存有一幢,墙体裸露,屋顶已被掀掉,岌岌可危,现场已无法找到任何与历史有关的遗迹。不远处几位拾荒者正在废墟中翻腾着什么,这不免让人担心起来。

  据专家介绍,胡荧故居原屋共五幢,其中第三、四幢已毁于战火,被拆前还有第一、二、五幢,故居是硬山砖木结构,每幢共分三间。胡荧故世后改建为专祠,嘉靖年间奉旨赐额“崇贤祠”,春秋致祭,后来逐渐变成民居。故居临河有石驳岸和码头,为胡荧回乡时登岸处,称之为“尚书码头”,门屋左右有狭巷,分别称尚书东弄与尚书西弄。

  胡荧生于1375年,是北宋名臣胡宿的后裔。他自明建文二年(1400年)考中进士后,历任6朝大臣,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傅等职,任尚书达30余年。

  胡荧死后葬于常州市区牌楼弄和平新村原张家巷弄底,旧有石牌坊及石人石马,如今都已毁坏。胡荧墓葬还出土过丝绸及金银首饰等,现藏在常州市博物馆。

  1987年1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该市第二批文保单位。胡荧故居经江苏省文管会专家、常州市文博专家的评审、讨论,省文化厅备案,最终确定为常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管会:胡荧故居已经不是文物

  昨日,记者与常州市文管会吕耀明主任取得了联系。吕主任一听记者提及胡荧故居四字就急忙纠正,他说现不能称为胡荧故居了,因为胡荧是明朝的大臣,胡荧故居经过多次修建,现存建筑应是晚清的建筑,已不是真正的胡荧故居,明代的胡荧故居已经不存在了。

  “胡荧故居已不是文保单位。”吕主任称,虽然1987年评为市文保单位,但在2003年常州市政府已重新调整了文物保护单位。当记者问其废除胡荧故居文保单位之名时是否需要公示、是否经过专家论证、是否有相关材料时,吕主任称常州市政府2004年已发出了调整通知,那就是很好的说明,且专家们已对胡荧故居进行了多次论定。

  随后记者提及“崇贤祠”时,吕主任说“崇贤祠”是清朝嘉靖年间所赐,跟明朝的胡荧搭不上关系。记者欲了解更多内容,但吕主任称胡荧故居已不是文保单位,既然不是文保单位这就不是文管会所能管的事情,所以他有权不回答记者所提的问题。

  记者在与文化部门有关工作人员闲聊时得知,虽然胡荧故居的整体建筑结构破坏严重,但有些东西还是具有一定的价值,到底为何取消文保资格,几乎很多人都不知道,无法说出所以然来。“这是政府行为,据说是故居阻碍了城市建设的发展,那里要建商品房。”这一席话基本得到了常州文化部门众多专家的认同。

  文博专家:明建筑怎能没有价值

  对于文管会的说法,常州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文博老专家表示否定。他说,现存的胡荧故居并不能称为晚清建筑,严格意义上讲就是明朝建筑,只是在晚清时进行了修缮。明代的建筑风格是简洁明快,胡荧故居正好应对了这一点。况且胡荧故居是1987年红头文件公布的文保单位,时隔18年,虽然胡荧故居作为民居已经过几次修缮,但这并不能完全否定他的历史价值,这可是明朝建筑啊,怎么能没有价值呢?!

  如果按照吕主任的说法,现存建筑应是清朝时代的建筑,已不是真正的胡荧故居,这一概念是错误的。老专家说到,1987年许多老专家都承认了胡荧故居这一点,现在为什么就不行?胡荧故居保护范围包括故居、“甲子双井”及清代经过改造的“崇贤祠”,“崇贤祠”内的雕花艺术品很是精致,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文物,价值相当高。

  “文物是自然存在的,既然1987年就定为文物,那有关部门只能根据相应的情况进行定级,不能说撤销,不能否定文物的身份。市政府在调整文保单位时没有明确指出胡荧故居已被撤销,那它还是文物,文物的拆除需要通过上级领导及专家的一致同意后方好拆除。”老专家显得很是气愤。

  老专家告诉记者,一般申请文保与迁移文保都有相应的严格要求,申请文保首先要有人向政府提出申请,具体申报人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单位或法人。提出申请人一定要提供一套完整的,有极强说服力的资料交由具体文物部门,然后由文物部门组织专家对文物进行论证,如果符合条件,文物保护单位将实行立标志牌、划保护范围等保护措施进行保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令人想不通的是,就在调整文保单位之后没几个月,西瀛里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拆迁,胡荧故居也在拆迁范围之内。“其实这些都是障眼法,欺骗老百姓,让文物给经济让步的做法。之前位于常州市中心的恽氏庭院是常州市少见的、至今保存完好的江南风格的古民居,然而有关部门竟将其出让给常州一酒点,随着推土机一到,150年生命的恽氏庭院,转眼之间夷为了平地。不知道常州还有多少历史遗迹会就此消失!”老专家一声长叹。

  城建教授:如此大兴土木会毁了历史名城

  “常州原本与苏州、扬州等同属蕴藏丰厚的历史名城,惜大兴土木毁之甚多。”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道出了痛心之言。阮仪三教授希望常州的文博专家们能尽一切可能挽救常州的历史、常州的文化。这一系列的勉励之言让常州市文博专家们倍感欣慰,让他们觉得不再孤立无援。

  其实阮仪三教授的这一席话并非出于偶然。记者在采访著名的文博专家丹青教授时,他也道出了与阮教授几乎一致的看法。丹青教授认为,常州2500余年的沧桑变迁中,仅市区就有12处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瞿秋白故居),它的总量在全省13个地级市中仅次于南京、苏州,与扬州并列第三。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著名文化古城,却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序列表中没有一席之地。这其中固然有其主客观诸多方面的因素,但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拆文物,胡荧故居的消失将成为常州人民的另一遗憾。

  对此,常州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协委员直言,城市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个拆建的过程,可拆建并非是无限制的行为。常州一些有价值的建筑物、名人故居、历史遗迹,很多都没有逃脱被拆的命运。那一段历史、一个时代的见证、一种文化的继承,就这样被断送了。也许在将来,常州再也拿不出优秀古典建筑、历史遗迹来证明常州历史文化渊源,到最后只能从课本上来怀旧。

  该委员说,古迹遗存作为历史文化的物化载体,为不可再生的历史遗产,是城市发展的文脉。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存,对增加城市文化底蕴,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事实证明,对历史遗产的保护,兴也领导,废也领导。为抢救遗存,有效遏制破坏性建设,他将建议尽快把古迹遗存的抢救摆上市委、市政府工作议事日程,重视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协调发展,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工作。

  《江南时报》 (2005年10月13日 第二十版)

  作者:本报记者 韩红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