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昨抵震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5:5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本报记者昨抵震中

  图片说明:10月12日,巴基斯坦Balakot,一座被地震夷为平地的城市

  

本报记者昨抵震中

  图片说明:Balakot一名60岁的男子被成功救出

  

本报记者昨抵震中

  图片说明:当地村民争相领取食品、水和毛毯

  本报巴控克什米尔专电(记者 刘戈 摄影 雷宇)昨天,本报记者分别乘坐美军和巴基斯坦军队的直升飞机往返伊斯兰堡和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巴控克什米尔及曼色拉三地,在一片悲泣和弥漫空气的尸腐味中帮助赈灾队伍发放食品、水和帐篷。据巴基斯坦政府昨日公布的消息,本次地震已造成5万人伤亡。据巴基斯坦空军基地Chaklala的总指挥官Shafi说,本报记者是第一批登上军机前往震中的中国记者。

  “几秒钟之内,山就垮了”

  当地时间昨天上午7点,记者在巴空军基地指挥官的帮助下,登上了一架美制直升机,近一小时的飞行后记者来到巴控克什米尔边界的Kawai村,这个拥有6000居民的大村伤亡超过2000人,该村村长的两个孩子在地震中丧生,他搀扶着受伤的老母亲准备转移到另一个尚存一线生机的城市曼色拉,他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几秒钟之内,村子背靠的大山就垮塌了。”据他介绍,地震发生过后,尘土漫天不能见物。

  同样,在曼色拉的Balakot镇驻的巴军中尉Skibah也告诉记者,“地震非常突然,一点预示都没有就发生了。”在他记忆中,地震发生前,牛羊犬只毫无异常,泉水温度落差几无变化,也没有出现大雨闪电等地震前夕的常见征兆。

  帐篷成为最紧缺品

  在灾区,无论是为我们驾驶飞机的美国、巴基斯坦两国军人还是国际救援组织都抱怨,帐篷太少!药品太少!原来,经过国际社会的大力援助,食品和水已不再是灾区的主要问题。大批失去家园的灾民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是没有居所。

  记者在直升飞机上看到,从首都伊斯兰堡通向克什米尔的惟一公路已无法通行,一些路段和桥梁被滑坡的山体压断。群山中处处可见被夷为平地的山村和大条的裂缝,山体被裂缝切割得四分五裂。直升机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山村降落,数百流离失所的灾民不顾飞机螺旋桨产生的大风和沙尘,蜂拥而至。机长罗伯特拉开舱门,并示意本报记者给予协助。于是3名美国士兵站在机下维持秩序,我们则站在机舱口把大批的饼干、面包、矿泉水、毛毯和帐篷架分发给灾民。许多女性和孩子脸上挂满泪水,而泪水已把扑满灰尘的脸庞冲出两道清晰的泪痕,她们站在拥挤的机舱下,和老人、青壮年们一起,伸出双手……待赈灾物资散发了近一半时,美国人将飞机升空开走。按他们的解释,“必须使有限的物资惠及最多的人。”

  废墟中有人揽财

  本来,美国人打算飞到巴控克什米尔的首府穆扎法赫拉市,但是当飞机临时停靠在边界一个村庄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在Kawai,我们把物资分散完毕后,飞行计划发生了变化。原来,这个村庄有大批妇孺和老人受伤,且大多数房屋被毁坏,居住已成为最大难题,飞机临时决定运输一些伤员去拥有医疗条件的曼色拉市。就这样,我们在巴控克什米尔的边界打了个转,又折转90度飞到了震中城市曼色拉。记者在克什米尔边境和曼色拉都发现一些人在废墟中搜寻财物,但总的来说,社会治安维持得相当不错。

  幸运老人五天逃生

  昨天的曼色拉,既有撕心裂肺的哭泣和弥漫的尸臭,也有不幸中的大幸。当时时间18时,在巴基斯坦地震重灾区巴拉考特镇执行救援任务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又发现废墟中有一名幸存者。截至记者发稿时,援救还在紧张进行。队长刘向阳告诉记者,按照经验,7天之内都可能有生还者,“但是前提是靠着水源且有空气补充”。同样当时当地,来自德国的救援队从另一处救出一名老人。这位老人已在地下埋了5天。

  刘向阳说,“发现了大量血迹,却没有一丝腐臭味,那么地下多半还有生者”。当地时间昨日下午3时,当记者赶到时,中国援救队员正用凿岩机在房子侧面的水泥板上打洞,队员们用气垫和顶杆将天花板撑高10多厘米,之后又用扩张钳剪断木头和钢筋。在救援队要求下,当地居民纷纷上前参加搬运和清理工作。

  迄今为止,中国国际援救队已成功救出2名伤者,加之巴人民对中国人十分友好,中国人在当地很受尊敬。在曼色拉市,巴空军长官沙拉曼专门派遣一驾黑鹰直升机送本报两名记者回到了伊斯兰堡。他的告别语是“中国和巴基斯坦是最好的朋友”。

  南亚大地震相关数字

  5~7天:红十字会官员认为地震被困人员能存活的天数时限。

  2.3万:巴基斯坦官方地震遇难统计人数,受伤人数则约为4.7万。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死亡1555人。

  24万: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准备向巴灾区运送能供应24万人的食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