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特别策划:俄罗斯重振航天大国雄风 (3)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10:30 新华网

  俄罗斯重振航天大国雄风 (记者 魏忠杰)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拉开了太空探索的序幕。此后,苏联曾向太空发送了多个空间站,并发射了100多艘载人飞船,卫星数量也一度达到220多颗,创造了辉煌的航天历史。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航天经费“捉襟见肘”,无法保证大量的航天发射并维持庞大的卫星群,10多年来俄卫星数量下降了一半,其航天业已经辉煌不再

  为了重振昔日航天大国雄风,俄政府不久前通过了《2006年到2015年航天发展纲要》,10年内航天拨款总额达到3050亿卢布(1美元约合28.8卢布),用于保证载人航天探索、增加卫星发射数量等。此外,还通过吸引1300亿卢布的私人投资,发展本国航天业。

  增加卫星发射

  目前世界上800多颗各类卫星中,美国有400多颗,而俄罗斯只有100多颗卫星,是苏联时期卫星数量的一半,其“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系统数量不足,无法完全发挥作用,气象卫星等科学卫星更是少得可怜,无法满足本国需要。因而,增加卫星发射数量是俄航天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按照俄今后10年间的航天发展构想,2010年前将发射76颗卫星,其中主要是通信卫星,此外还有地球远距探测卫星和科学卫星等。俄计划到2010年前使科学卫星和民用卫星的数量由目前的30多颗增加到110颗。

  军用卫星发射方面,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部署令人关注。俄计划到2007年使该系统的卫星数量达到18颗,开始发挥导航定位功能,并在今后4到5年内完成“格洛纳斯”定位系统卫星的新老更替。

  载人航天仍是重点

  俄联邦航天署署长佩尔米诺夫说,发展载人航天仍然是今后俄航天业的发展重点。而今后10年内,维持国际空间站运转仍是俄载人航天领域的重头戏。美国航天飞机因“哥伦比亚”号事故而停飞的两年半时间里,俄罗斯一直单独维持空间站的运转,承担了巨大的财政负担。今后美国将大大减少航天飞机的发射次数,并在2010年后让航天飞机退役,因而今后5年内俄仍将承担很重的国际空间站发射任务。俄计划今后增加“联盟”飞船的发射次数,到2007年年底之前每年向国际空间站发送3艘“联盟”飞船,到2007年后每年发射4艘“联盟”飞船。

  俄今后向国际空间站多发送飞船的目的除了保障维持国际空间站运转外,主要目的还是为本国年轻的宇航员创造更多的太空飞行机会。另外,这样可以保证每年都开展太空旅游赚取巨额预算外收入。

  按照俄罗斯今后10年的航天发展纲要,俄2007年将向国际空间站发射多用途实验舱,2009年向空间站发送能源舱,争取到2010年时完成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的建设。为了保证国际空间站的运转,目前俄“能源”火箭航天集团正在研制多次往返式新一代载人飞船————“快速帆船”,以替代目前使用的“联盟”系列载人飞船。预计,“快速帆船”将在2011年前完成制造并在2012年后投入使用。此外,为了保证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目前俄正研制可多次使用的新一代货运飞船“渡船”来代替已经使用了27年的“进步”货运飞船。

  开展星际探索

  到国际空间站的载人飞行毕竟还是在近地空间内进行,进行星际探索才是人类长远的星际载人飞行目标。“快速帆船”的制造目的除了用来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宇航员,还是为了开展火星和月球的载人飞行。按照俄今后的航天发展构想,俄将在2030年左右开展火星载人飞行。在可能的情况下,2015年到2020年间开展月球载人飞行。

  目前国际空间站上正进行人体模型试验,测量太空中人体所受宇宙辐射的情况,以帮助开发对星际探索宇航员进行放射防护的措施;而从明年开始,俄生物医学研究所将进行为期500天的火星载人飞行模拟试验,为真正的火星载人飞行做准备。

  除了实现火星载人飞行,俄航天部门目前正考虑如何进行月球载人飞行。目前“能源”火箭航天集团已经制定了开发月球旅游的商业计划,今后1年半到2年的时间里如果有人愿意支付1亿美元,就可以乘坐“联盟TMA”飞船实现为期2周的月球旅游。整个旅游期间,月球游客将首先在国际空间站内停留1周,然后再前往月球对其进行不着陆的近距离参观约1周。

  在火星探索方面,目前俄航天专家对火星卫星“福布斯”(火卫一)表现出浓厚兴趣,俄打算在2009年向“福布斯”发射“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在月球探测方面,俄有意恢复已经停止多年的月球探测活动。根据俄今后10年的航天发展纲要,不久后俄将开始向月球发射不载人的自动飞行轨道站。

  俄航天专家认识到,与西方国家相比,俄目前的航天资金仍然少得可怜,只与印度持平,美国航天拨款比俄罗斯高出20倍,而欧洲国家也比俄罗斯高3倍。虽然俄今后10年内不断增加航天拨款,并通过为外国进行商业发射等方式吸收预算外资金,但有消极的观点认为,今后增加的航天拨款也只能维持目前的局面,而无法使本国航天业得到快速发展,振兴航天大国雄风是个难以企及的梦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