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我遇难同胞追悼会今举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11:58 新闻晚报

  巴基斯坦时间今天上午9点30分,我遇难工程师黄炳坤追悼会在伊斯兰堡医科大学举行,当地中国企业派代表参加。12日午间,黄的家属低调抵巴。随行的本报记者数小时走访受灾现场,感受当地人不分老幼,纷纷参与救灾。而8日伊斯兰堡市中心倒塌的马加拉高楼附近的危楼内,最后一批居民主动撤出危楼,离开生活多年的“故居”。

  悼念会邀请中国企业

  “13日上午9点30分,我遇难工程师黄炳坤追悼会在伊斯兰堡医科大学举行。”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马参赞说。12日午间,黄的妻子和13岁的儿子从乌鲁木齐出发。

  当天10点20分,一行人通过特殊通道抵达乌鲁木齐机场,黄炳坤生前所在单位———广西水电水利局领导对媒体非常谨慎,他们说,鉴于家属此时心情低落,谢绝一切采访。

  本报记者想趁上厕所时,采访黄炳坤儿子,后者一言不发,匆匆离去。到达伊斯兰堡国际机场后,遇难者生前所在单位在当地的办事处旋即接走人。一路上,母子没说一句话,神情低落。

  得知悼念会举行的具体时间地点后,当地不少中国企业也接到了大使馆的参与邀请,一家企业负责人说,一定会参加,“由于刚刚经历百年不遇的大地震,当地华人需要有一个契机,体现共同进退的精神。”

  穆扎拉巴老人的故事

  告别住了18年的房子

  12日下午2点,记者到达伊斯兰堡市中心在地震中坍塌的马加拉大楼。这里推土机等大型工程机械正在轰鸣声中清理2栋大楼的废墟,周围当地人静静地围观。

  此时,马加拉大楼附近侥幸没有倒塌的一栋危楼中的住户穆扎拉巴(音),正看着工人从三楼搬下最后一个床架子,心情复杂地嘟囔了一句,转身开始打包放在身后空地上的所有家当,冰箱、电脑、沙发甚至包括一盒盒VCD。今天以后,他将离开生活了18年的地方,到朋友家暂居。

  裂缝从楼顶伸到楼底

  5天前,也就是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伊斯兰堡市内马加拉大楼群中的2座轰然倒塌。穆扎拉巴家所在的地方紧贴着倒塌的一幢。当天他被砖瓦堵在房间内,最后是被人救出来的。穆扎拉巴所在的大楼已被震得外墙上露出一条裂缝,几乎笔直从楼顶延伸到楼底,逼得老人不得不主动撤出危楼。

  12日下午,老人的家人带本报记者走进3楼的家。通过走廊时,满地是积水,满鼻是食物腐烂的味道。进了老人家,发现还有一些东西,老人带不走:厨房的碗和盆子,床上放着自己年轻时候的照片。

  倒塌大楼埋着50多人

  离开时,老人的妻子拿出数码相机想给“故居”家什拍个照片,可惜不知道怎么用。

  截至目前,MARGALA倒塌的2栋大楼下还埋着50多个当地居民。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政府官员的秘书阿里说,自己的朋友和朋友的兄弟都在下面。问及他的感受时,他说这场灾难太可怕了。

  [采访手记]

  花絮一遇见联合国官员

  在清理倒塌大楼的现场外,记者突然发现两名头戴蓝帽的联合国救灾人员。其中一人是韩国人,忙不迭地被两名韩国记者包围采访。

  另外一个人“孤独”地站在一边。记者上前询问,原来是来自丹麦的联合国官员尼尔森。面对记者的问题,尼尔森只答应告诉记者他的名字。至于他已经到达伊斯兰堡多久,现在做什么事,都答复说:“对不起,他们不允许我回答这些问题。”

  花絮二现场到处是记者

  大楼现场,除了救援人员和警察,最多的恐怕就是记者了。CNN的大天线锅占据了最大的一块地方,还挂出警示牌:“靠近危险!”除此之外,还有日本的、韩国的记者。等到我们赶到那里,又多2名中国记者了。

  一名警察得知记者来自中国后,大声问道:“CCTV?”“不,我们来自上海,《新闻晚报》,”本报两名记者回答。

  花絮三一天多了3小时

  由于伊斯兰堡和中国的时差是3小时。所以当记者北京时间13点半到达伊斯兰堡,这里只有10点半。

  等我们外面采访回来,热情的住店老板要我们快点吃饭。这是记者在晚上吃的“午饭”!晚上10点,又要吃晚饭,算下来,这是记者一天吃的第四顿正餐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