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老舍之子在中大校园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舒乙:不能给子孙后代留遗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09:22 南方日报

  本报记者 谢苗枫 实习生 蔡艳 通讯员 何晓钟

  12日晚,中大迎来了一位特殊客人——现代文学馆馆长、老舍的儿子舒乙先生。在东校区的教学楼讲演厅,70岁的舒老给300多名中大师生幽默地讲述了“我的文学创作与绘画”。其生动的语言、诙谐的引例获得师生们的阵阵掌声。

  其实,12日一大早,为晚上能给中大“艺术与人生”论坛当好“嘉宾老师”,70岁的舒老早早就起床“备课”。到了和记者见面的时候,晚上的话题已基本勾勒好了。在红砖白瓦的黑石屋中,舒老谦虚地说:“你们别见笑,我70岁了,只能为大学生文学和艺术的普及略尽绵力了……”

  窗外,秋高气爽,窗内,如沐春风。就这样,爽朗的笑声一下子消除了我们对这位“现代文学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画家”、“作家”、“高级工程师”等多个名衔的大家的“敬畏”。

  父亲从不告诉我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记者(下简称“记”):有人说您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也是现在许多年轻人的梦想。但时间就那么多,怎样又能当作家,又能成为工程师?

  舒乙(下简称“舒”):我原来不是搞艺术的(笑),学的是理工科。那时国家刚刚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最热门的就是冶金、化工、机械,很少人报文科,但父母给了我绝对的自由度,没有进行任何的干涉。

  学校毕业以后,我前面20年时间是用“理”的,后面20年是用“文”的,跨越很大,但两方面都还行,可能是家庭教育的关系。因为我父亲是文学家,母亲是艺术家,两人的教育方式大相径庭,父亲从来不说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他奉行的是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而母亲就是循循善诱,明确地告诉我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想这样两种不同的方式共同作用,反而让我学会了思考,并形成了习惯。

  记:您晚上就给孩子们讲课了,可以说这是一种直接的素质教育。那在您念书的时候,学校也有类似的素质教育吗?

  舒:在我看来,教育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三者缺一不可,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现在总有家长把教育下一代的责任推给学校,这是很不可取的。

  就我个人经历而言,家庭教育很重要,可以养成好或不好的习惯,从小养成好的习惯、素质,基本就会带到一生当中。比如,我从小就对很多事情都有好奇,父母也不干涉,所以我就多尝试。到现在退休了,也继续做四件事情——写作、绘画、锻炼身体和社会活动,每年的7、8月几乎是我的“出差月”,停不下来。

  真正的艺术不能单靠技法还要有魂魄

  记:您六十岁之后才开始作画,1999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了个人画展,这应该归功于父亲还是母亲呢?

  舒:对于美术,老舍先生是个纯粹的业务门外汉,但他的鉴赏力极佳,常和朋友在一起对着一张字画评头论足。我从中就知道了许多艺术标准,知道如何鉴别画匠和画家。虽然母亲胡絜青就是师从齐白石的画家,但在技法上我没受母亲一点影响。科班学绘画的都要经过素描、笔法、用色、用光等全方面的技巧学习,而我则是从生活中直接跳到了纸上。

  记:那哪样会比较好,是科班出身的,还是半路出家?

  舒:这都没有关系。真正的艺术不能单靠技法,还要有魂魄,即非同寻常的表现力。比如,我的绘画作品可用“另类”二字概括,通常只着眼局部,却有着很强的震撼力。早前我的一幅美术作品叫《窗前小草依旧绿》,画的就是北京很普通的砖地,而裂纹中蔓延的青草却让它美不胜收。

  从我个人来看,我能画画要得益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我觉得画画的人要有一双特殊的眼睛,赋予眼睛艺术的气息,这双眼能从平凡中发现生活情趣。这种情趣先感动了自己,经过沉淀后挖掘出一个奇特的角度予以表现。退休后,我经常旅游,无论到了哪儿都把参观当地的美术馆当作一项常规任务,光是到巴黎就专门去了三次,只为参观凡·高等艺术家的画作真迹。

  记:从韩寒到郭敬明,这些“少年作家”的轰动效应已经成为图书市场不可小觑的力量。

  舒:的确,我们好像已经进入了一个神童辈出的时代,到处出现的小作家的年龄越来越小,而他们获得的知名度和市场的影响力却不可思议地越来越大,像蒋方舟或阳阳的年龄非常小,但也有很好的市场认受度。

  首先应该肯定这些孩子有特殊的才能,想象力丰富,但作家的灵感源泉来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积累,基础知识要广博,所以,孩子们还是要通过学校教育或自学获取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现在的“新少年写作”似乎是一种和主流的文学界毫不相关的、大众文化的产物。文学的市场格局被他们改写了,因此带来了一些新的复杂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们的发展创造好的条件,让他们继续发展,而不能放任自流。

  外国人来中国不是看高楼大厦而是看文化

  记:您后半生从事的事业都与文化艺术相关,您对于国家的文化艺术发展有什么期待吗?

  舒:现在很多城市修建政府大楼、大广场,高唱形象工程,依我看来都是华而不当。我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形象要靠图书馆、博物馆和艺术馆来建立。试想:如果北京全变成大楼,以后外国人就不会来了!外国人来北京,来中国,不是看你的高楼大厦,也不是看你的贫穷落后,而是看你的文化。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优秀文化“消灭”了,就不能成为五千年优秀文化的代表者和继承人。

  记:那最需要补上的是什么?

  舒:目前,中国只有某些艺术门类的专门性艺术馆,如美术馆、雕塑艺术馆、摄影艺术馆、电影艺术馆等。我们急需兴建一座国家艺术馆,以便更好地整理、抢救民族艺术宝藏。在这个国家级的大型文化工程中,囊括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话剧、歌剧等各种艺术门类,以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勾勒出中国艺术发展的脉络。

  例如,中国的曲艺是由中华民族的智慧铸就的,现在只有相声艰难地在娱乐化市场中苟延残喘,缺乏场地和演出的机会,如果我们不加以保护,它就会被轻而易举地消灭。

  在国家级的文化艺术工程中,这些传播范围日益缩小的艺术形式应及时加以整理;许多承载丰富内涵的艺术精品,应作为时代的见证而被珍藏;而层出不穷的艺术现象,也应当被记载下来,供后来人参考研究。许多艺术形式、作品一旦散失就很难挽回,我们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

  图:

  舒乙,老舍之子,1935年生于青岛,北京人,满族。1954年9月留学苏联,攻读林产化学工艺木材水解专业,1978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1984年参加筹备中国现代文学馆。已出版《我的风筝》、《老舍》等专著13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