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参观二炮司令部想看“神六”飞控中心 美国防部长今天访华想做七件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01:48 都市快报

  在五角大楼一把手的位置上坐了整整4年之后,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终于来北京展开正式访问了。拉姆斯菲尔德在北京访问期间将一一拜访中国的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磋商中美两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是,拉姆斯菲尔德将成为第一个步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指挥中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司令部的美国军方人士!

  七件大事一一数

  在“拉氏中国行”的吹风会上,五角大楼的官员详述了拉姆斯菲尔德此次出行的详细行程:18日至20日的第一站便是北京,然后前往韩国和蒙古,最后转往哈萨克斯坦和欧洲的立陶宛参加北约防长会议。其中有七件大事是拉姆斯菲尔德访问中国期间要做和想做的:

  首先是拜访中国国家和军队领导人。拉姆斯菲尔德这次除了与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以及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会面外,他“也有可能”见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或其他领导人。

  其次是重申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没有改变。五角大楼的官员说,拉姆斯菲尔德会告诉中国,美国基于“台湾关系法”,有提供武器“协助台湾自卫的义务”,但拉姆斯菲尔德会强调华盛顿的“一个中国”的原则并没有改变。

  第三是向中国方面解释美日军事联盟的性质和意义。拉姆斯菲尔德会“小心地”向中国领导人保证,联盟的性质完全是防御性的。拉氏的这一保证应该非常重要,且恰逢其时,因为中国和日本第3次战略对话15日起在北京举行。

  第四是参观解放军的第二炮兵司令部。拉姆斯菲尔德此次北京之行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中国政府同意拉姆斯菲尔德所率的代表团参观位于北京郊区清河镇的第二炮兵司令部,这将是有史以来首位美国官员访问中国的战略导弹部队神经中枢。除了二炮司令部外,拉姆斯菲尔德还将访问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军事科学院。

  第五是还想看“神舟六号”的飞控中心和西山地下指挥所。由于“神六”成功升空,拉姆斯菲尔德很想利用这次访问机会参观相关的设施,了解中国的太空发展计划。另外,拉姆斯菲尔德还提出想参观北京西山的地下指挥中心,但这一要求遭到了拒绝。

  第六是希望能建起中美两军互通机制。拉姆斯菲尔德有可能会提出中国美国设立一条军事热线,以预防双方因为各自的军事活动而发生任何误会。拉氏还会提议扩大军事对话,以预防双方的偶发性危机。

  第七是希望跟中国磋商地区热点问题。拉姆斯菲尔德还特别想跟中国商讨反恐怖以及朝鲜半岛的核问题。(都市快报综合报道)

  拉氏访华有三大实质意义

  对于拉姆斯菲尔德上任4年来的首度中国之行,不少媒体将其形容为“象征”意义,但也有不少的国际观察家与分析家认为,拉氏的中国之行至少有三大实质意义:

  首先是美国承认中国崛起。据白宫官员透露,拉姆斯菲尔德访问中国期间,将表达由美国国务卿赖斯所提出的国务院立场,即美国支持强大中国的崛起。拉姆斯菲尔德的访问,会继续进行中美之间已经展开的战略对话。

  其次是恢复中美军事间的切实交流。美前太平洋总部司令布莱尔上将认为,美军应该通过同中国军队的交往达到两军之间基本的熟悉。这种熟悉不仅体现在领导人之间,也应在功能部门之间,以至于在未来可能的同盟内或是战场上,不会产生严重的误判。布莱尔建议,中美两军可以进行短期的同盟合作行动,比如维和和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第三是中美军事关系步向新的高度。五角大楼官员说,拉姆斯菲尔德这次访问中国,是他在2001年开始本届任期以来的头一次,显示中美军事关系又“周而复始”了,这一点从拉姆斯菲尔德这次将史无前例地走访中国二炮的导弹防御指挥中心这件事情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媒体声音

  美国《华盛顿时报》:中国政府计划对拉姆斯菲尔德发动笑脸攻势,目标是将他所持中国可能崛起成为威胁的观点扭转过来。

  美国《侨报》:这是拉姆斯菲尔德2001年上任以来首次访华。拉姆斯菲尔德一行将是获准参观清河导弹基地的首批美国人,表明中国国防设施对美国开放的程度有所提升。韩国联合通讯社:由于美中两国此前围绕“中国军力增强问题”进行了一番心理战,因而拉氏对中国的此访非常值得关注。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不在拉氏此次巡访目的地之列。因此,有分析认为,美国可能对美日关于驻日美军重新部署的谈判搁浅感到不满。(都市快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