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俄罗斯将与中亚国家组建联合军队抵御外来威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09:13 环球时报

  据俄新社和俄《新消息报》近日报道,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秘书长尼古拉·博尔久扎宣布,俄罗斯将与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组建一支强大的联合军队,来保护该地区国家免受外来军事威胁。有舆论认为,这一重大决定标志着俄罗斯正在中亚“收复失地”。与俄近期在与中亚外交方面频频取得突破相比,美国国务卿赖斯刚刚结束的首次中亚之行显得黯然失色———美国在付出经济代价后才从吉尔吉斯斯坦手中获取继续长期驻军的权利。

  规模很大,由俄指挥

  博尔久扎透露,关于在中亚地区建立大规模军事集群的决定,已列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有效期至2010年的军事合作规划。中亚联军将和此前组建的俄罗斯—白俄罗斯、俄罗斯—亚美尼亚战斗集群和集体快速反应部队类似。

  据博尔久扎介绍,对中亚国家来说,这支军队的规模相当庞大。这支军队“并不像集体快速反应部队那样只包括几个营,而是包括整团、整师,甚至可能是几个兵团和军团”。他说,建立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是有必要的,其目的是“在出现军事冲突的威胁时,从各个方向捍卫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的主权”。在爆发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这四个成员国将把自己的武装力量交由该部队指挥。这实际上意味着要建立一个由莫斯科主导的四国军事联盟。俄媒体认为,预计乌兹别克斯坦也将在今后加入这一联盟。

  综合各方面信息看,博尔久扎有关中亚联军的宣言真实性毋庸置疑。早在今年6月,博尔久扎就曾公开表示:“我们正在谈论在中亚地区建立一个大的军事集群,而且这一问题也将提交国防部长理事会讨论。”看来,俄孜孜以求的组建中亚联军的目标已经获得了中亚各国的认可。根据计划,四国将在中亚地区建立统一的防空、通信和信息侦查保障系统;与此同时,还将制订军人培训的统一标准,建立相关的物质技术储备。

  中亚联军筹备内幕

  中亚联军看似横空出世,其实这是多年来俄与中亚国家军事安全合作累积的产物,尤其是俄罗斯为促成此事做了很多工作。

  第一,秘密进军乌兹别克斯坦。据俄媒体透露,在乌提出要美半年内撤军的最后通牒后,俄军即秘密南下,在美驻乌军事基地附近驻扎,准备随时接防。俄还说服乌同意在中亚局势出现紧急情况时向俄提供10个军用机场,帮助乌应对安全威胁。

  第二,加固驻吉尔吉斯斯坦的军事基地。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此前视察坎特空军基地时明确表示,该基地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项目,俄将不遗余力地加以经营。俄今年就增拨了340万美元,今后还将进一步增加投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也在赖斯访问同期,派高官与吉政府磋商合作事宜。

  第三,扩大在塔吉克斯坦的军事存在。普京总统10月5日在莫斯科会见来访的塔总统拉赫莫诺夫,说服塔同意俄为其驻塔军事基地航空集群建设新机场。塔政府随后于10月7日宣布,将划拨与前苏联军用机场“艾尼”紧邻的229.3公顷土地供俄部署空军。经俄大力做工作,塔还决定拒绝美把即将从乌兹别克斯坦撤出的军事基地迁往塔。日前赖斯访塔期间也不得不公开声明没有在塔建军事基地的计划。

  第四,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秘书处于今年8月初起草了关于在危急情况下,成员国之间提供紧急军事技术援助的议定书草案,为俄军事介入中亚事务做了政治准备。

  准备对付“颜色革命”

  中亚媒体普遍对这一决定表示欢迎,认为中亚地区正进入动荡期,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建立一支跨国联军,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分析人士认为,俄提出中亚联军的建议并没有遭到中亚国家的拒绝,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颜色革命”接连在独联体国家发生,中亚国家领导人紧迫感增加。近两年来,在美国的支持和插手下,格鲁吉亚、

乌克兰等国相继发生“颜色革命”,威胁到中亚地区的政治稳定。中亚与俄战略联盟的有效性一度受到质疑,中亚国家开始与俄渐行渐远,尤其乌兹别克斯坦跟美国走得比较近。

  但这一格局在2004年至2005年发生了变化,因为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权更迭,使中亚领导人意识到自身政权的脆弱性。今年12月,哈萨克斯坦将举行总统大选;明年,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也面临着总统换届问题。前几天赖斯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还与该国最具实力的两名反对派领导人举行了单独会晤。中亚各国领导人日渐认识到,华盛顿更愿意支持亲西方的政权,而不是该地区现存的体制。这使得他们对俄罗斯的认同度重新增强,对加强与俄的双边合作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多边框架内的合作日益热心。

  其次,中亚国家确实需要军事援助。当吉尔吉斯斯坦爆发“柠檬革命”、一半国土被抗议者控制之后,博尔久扎向当时的吉总统阿卡耶夫提议,由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派快速反应部队前去镇压比什凯克的反政府活动,但阿卡耶夫“觉得自己很强大,认为他的班子也很强大,足以把局势控制在宪法所容许的范围内”,向俄保证“局势还没有严峻到需要军事援助的地步”,拒绝了这一建议,结果葬送了自己的政权。

  俄专家认为,现在美国对已经搞了“革命”的吉尔吉斯斯坦都不满意,仍要求其加速民主改造。中亚各国当局出于对“颜色革命”的担忧,都希望在情况紧急时能借助俄和中亚其他国家的军力消除政治危机,避免重蹈阿卡耶夫戏剧性倒台的覆辙。

  俄在中亚“收复失地”

  对于俄罗斯来讲,建立中亚联军也意义重大。第一,可向美国要回“9·11”后“礼让”出去的部分中亚控制权,增加与美国在地区事务中对话的分量。美军在中亚的基地已经成了俄安全的心腹大患。中亚联军与美在中亚的基地针锋相对,既可削弱美在中亚的影响力,又可增加俄介入中亚事务的新管道。第二,目前,俄罗斯在高加索地区与亚美尼亚建立了联合部队,在西部与白俄罗斯也建立了这样的部队,不难看出,建立中亚联合部队有利于在俄罗斯周围形成一个弧形集体安全防御地带。

  不过需要看到,俄与中亚建联军的计划落实起来仍有诸多制约因素。首先,独联体框架内的军事合作一直呈现逐年衰退的迹象,有些机制形同虚设。效率较低是独联体框架内各组织的通病。而且军事合作堪称是国家间合作的最高形式之一,其敏感性和对互信度的要求很高,欧盟建设联军的进程就很艰难,俄与中亚建联军也同样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近期看,俄在与美争夺中亚的较量中暂时居于领先地位,夺回了一些失地,取得了不少突破,俄美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天平在时隔四年之后似乎又重新轮回。但必须看到,美也不甘示弱,必将挟其强大实力、针对俄罗斯的动作做出相应部署,予以反击。另一方面,中亚国家也愿在俄美争斗中两面牟利。从历史上看,中亚国家在与俄达成一项重要合作成果或从俄获取一定好处后,必然会向美抬高要价,谋求更多的现实利益。俄与中亚建联军是俄对中亚外交的新突破,但伴随其后的可能将是美与中亚国家的某种交易。俄美还会进行新一轮较量,并不断带动地区局势的演变,争夺中亚控制权的“大棋局”仍在未定之天。

  《环球时报》 (2005年10月17日 第十六版)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