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俄富豪喜欢到英国购物 伦敦成第二莫斯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14:50 新华网

  购置一处豪宅破费4000万英镑(约合7000万美元)、区区两三天休假花掉25万英镑(约合44万美元)……所有这些,都是俄罗斯富豪们的大手笔。而英国首都伦敦,就是他们首选的“购物天堂”。

  短短3个多小时的行程、“邦德街”的顶级奢华品牌、相对宽松的税收政策,俄罗斯富豪为此对伦敦趋之若鹜,纷纷步切尔西足球俱乐部老板罗曼·阿布拉莫维奇后尘,来到伦敦
跨国购物。

  “俄风”尽吹

  21世纪,被媒体认为是俄罗斯富豪的“伦敦购物”时代。统计显示,目前俄罗斯国内美元资产过亿的富翁约有33位,百万富翁多达8.8万。据英国《独立报》不久前报道,这些富豪中,许多人都已经把伦敦当作自己的家,伦敦在这些人中甚至有了另一个名称--“第二莫斯科”。鉴于伦敦日渐膨胀的俄罗斯人口,近期出版的《福布斯》杂志已经把这座城市戏称为俄罗斯人的“伦敦校友会”。

  目前,在英国的俄罗斯人约有30万。虽然并不拥有如俄罗斯超级富豪阿布拉莫维奇那般几十亿美元的购买力,但他们中仍有相当数量的人手头宽裕,可以随时挥霍享受。为满足越来越多出手阔绰的俄罗斯富豪的购物需求,伦敦市内的

奢侈品专卖店“哈维·尼科尔斯”不得不专门配备了6名俄语导购。该店销售经理理查德·格雷对此感慨万千:“这个年代(21世纪初)的俄罗斯人,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人,以及80年代的阿拉伯人。他们有很多随时准备用于购买的钱,他们拥有地产,并且十分清楚自己想买什么。”

  这一“俄罗斯客户群”甚至成为伦敦时尚界人士的风向标。豪华靴帽如今的设计理念已不再完全忠实于西恩纳·米勒的风格,设计师们的理念正转向“安娜·卡列尼娜”风格。

  “俄式”服务

  俄罗斯富豪浓厚的“伦敦情结”带来了无限商机。2003年,一个以莫斯科“红场”命名的服务项目在伦敦应运而生,专门替富豪们打造他们为自己设计的购物之旅。当然,个性化服务的价格不菲。

  以去年4月“红场”服务为俄罗斯富豪在伦敦举办的一次商业聚会为例。聚会上,与会者都被待以名贵的“多姆·佩里尼翁”香槟、300英镑一瓶的白兰地。“红场”甚至按照巨商们的要求,真的花大价钱请来了大牌歌星莉莎·明内利,在他们面前足足演唱了一个小时。这次聚会的具体开销并不为人所知,但内部人士称,总价可能高达50万英镑(约合88万美元)。

  “红场项目”目前正在为另一群俄罗斯富豪服务。这些人希望乘坐直升机飞往苏格兰,并在当地的古典城堡中“休息”几天。几天下来,花销至少要25万英镑。

  首选伦敦

  “红场”服务女发言人对《独立报》记者介绍说,历史上有3次“俄罗斯移民潮”。上世纪初,许多俄罗斯人涌向法国巴黎;70年代,以色列和美国成了他们的向往之地。而这一次,“俄风”历史性地刮到了伦敦。伦敦成为首选,并非偶然。

  “莫斯科到伦敦只有3个半小时的飞机行程,人们可以在这里(伦敦)居住,飞回(莫斯科)参加聚会、拜访亲朋好友也很方便,”这名女发言人说,“俄罗斯人喜欢这里的商店、文化、学校和建筑,……‘邦德街’现在没有一家商店不配备俄语服务。”

  如今,一类经常往返两城市间的富豪见证了伦敦在俄罗斯人中的“畅销”。这类人平时在莫斯科工作,但把家安在伦敦。每周五晚,他们飞回伦敦家中,享受惬意的周末。到周日晚,他们又飞回莫斯科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因为其特殊的工作生活方式,他们被称为“星期天丈夫”。宽松的税收政策是俄罗斯富豪钟爱伦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欧洲其他发达国家,居民必须依法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资产纳税;而根据英国法律,如果居民在境外设立账户,该账户下的相应收入可以免于在英国缴税。这就意味着,富豪们可以在卖掉股票或购买地产时不为其收益缴纳额外赋税。

  商家开怀

  对于俄罗斯富豪日渐火爆的“购物疯”,最眉开眼笑的要数伦敦的时尚商店和地产商。

  过去半年中,伦敦多数高端时尚商店都面临不同销售困境。而顶级珠宝设计商“西奥·芬内尔”却逆势而上,销售额增长4.5%,销售额增长主要归功于出手阔绰的俄罗斯富豪。这家珠宝商的发言人说,俄罗斯富豪对不同价位的珠宝、项链、银器都会抢购,尤其“喜欢定制独一无二的首饰”。

  近年来步履蹒跚的伦敦地产业也为富商们“只论品位不论价格”的豪气欢欣鼓舞。阿布拉莫维奇在今年6月斥资1100万英镑在伦敦上流住宅区贝尔格拉维亚购置了一栋乔治王时代风格的别墅;另一位俄罗斯巨富、身价30亿英镑的列昂纳德·布拉瓦特尼克更是出手4100万英镑,将肯辛顿王宫花园内的一栋豪宅买下。伦敦地产界人士估计,伦敦市内价值百万英镑以上的豪宅购置者中,俄罗斯人占三分之一。

  据《福布斯》杂志统计,仅1998年到2004年间,从俄罗斯境内流出的资金高达1000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正流入英国时尚商店和地产商的腰包。(完)(新华网特稿作者徐超)(专稿)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