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驻伊美军阵亡士兵的悲情家书被披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02:03 三秦都市报

  驻伊拉克美军已有2000多人阵亡。他们虽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但时刻思念亲人,渴望和平生活,把爱和渴望倾诉在信件之中。《今日美国报》10月26日摘报了一些阵亡士兵的悲情家书。

  研究和收集战时家书的学者说,这些信件有助于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每个牺牲的个体上。安德鲁·卡罗尔曾经编辑了两本书信集,他说:“这些信给人们留下的总体印象是,
它提醒我们那些死亡士兵都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仅仅是统计数字。”

  “因此,当我们看待2000这个数字时,那是2000个活生生的故事的终结,2000个因此而陷入痛苦之中的家庭。”

  美国全国艺术基金会发起的收集战地家书行动的负责人乔恩·皮德说,这些信件比任何观点或者政见都有说服力。他说:“不管你是支持还是反对这场战争,你都会被这些信件感动。”

  这些信的抬头五花八门,“嗨!我的小公主”,“嗨,妈妈”,“亲爱的小宝贝”……战士们在信中谈到了沙漠地区的风沙和高温,提及了战争的枯燥无味以及对回家过正常生活的无限渴望。这些或平实或有着诗一般语言的令人心酸的家信是那些为国家而献身的美军士兵的遗物。

  悲情故事一

  “你要永远知道?熏我多么爱你”

  父亲写给女儿的一封战地家书是这样开头的:“我最爱的小萨万娜”。

  像每个在伊拉克的军人一样,一级准尉阿伦·韦弗把爱和渴望都写在了信中。他写下了对他只有15个月大的孩子未来的希望。

  信中已经表达了一点儿初为人父的感受:“我知道,有了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件特殊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所意味的远比我所想象的还要多……你就是我生命意义的所在。你使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骄傲。无论我发生了什么事,无论我去了哪里,你要永远知道,我多么爱你。”

  2004年1月8日,当一架“黑鹰”直升机被反美武装击落后,人们在韦弗的身上找到了这封信。32岁的韦弗成为自2003年3月伊战开始以来又一位为国捐躯的美军士兵。

  悲情故事二

  “将会使你更加珍视生命”

  “我还好,还在地球表面上,你知道我是什么意思。”21岁的乔纳森·卡斯特罗来自加利福尼亚的科罗纳,他在写给朋友丹尼丝·皮内达的信中这样写道。几个星期后,他就牺牲了。2004年12月21日,一名穿着伊拉克军装的自杀式袭击者走进了摩苏尔的美军食堂并引爆了身上的爆炸物,包括卡斯特罗在内的22人丧生。

  卡斯特罗是一名工兵。他为了获得大学学费而参军。他很有创造性,希望有朝一日成为一名工程师。高中时,他在手工课上自制了一把电吉他,还设计制造了一辆标准尺寸的电动车。

  但到伊拉克仅10个星期,他就牺牲了。在他生前写给国内朋友的电子邮件中,他谈到了自己在伊拉克的任务,谈到了顽固的反美武装分子。

  他在2004年11月给朋友皮内达的信中写道:“简直就是杀了他一个还有后来人的架势。我所告诉你的,将会使你更加珍视生命。”

  悲情故事三

  “等我开回一辆宝马吧”

  24岁的海军陆战队准下士德里克·哈拉拉在写给父母的信中说:“等着我开回一辆宝马吧,这就是我想做的。”“哦,天哪,送些好吃的来吧,如牛肉干之类的。告诉教堂里的人们为这里的每一个人祈祷。”他的父母在2004年3月收到了这封信。

  士兵们常常在信中提及每天都在威胁着他们的死亡。哈拉拉写道:“每次巡逻时上帝都与我们同在。”2004年6月,他在拉马迪被枪杀。那个月是这场战争中伤亡最惨重的月份之一,共有135名美军士兵死亡。

  悲情故事四

  “食指必须时刻紧扣扳机”

  19岁的海军陆战队准下士尼克·拉森去年在伊拉克执行任务时,每隔几天就给妈妈安妮·拉森发封电子邮件。他在阿布格里卜监狱当看守或者上街巡逻。

  他写给妈妈的信总是轻描淡写,“最近没有发生什么事,只是进行了几次巡逻,也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有人向我们扔石头,我也向他们扔石头。哈哈,这很好玩儿的。”

  但写给父亲的信就有点儿不一样了。他写道:“我们必须向人们微笑、打招呼,但与此同时,食指必须时刻紧扣扳机,并将枪口对准他们,如果他们试图有什么举动,我们随时准备向他们开枪。”“有一次,我在一辆装甲车旁执行警戒任务时,一个大约15岁的孩子用刀对准了我,我也抽出了我的刀,然后,他就跑掉了。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

  2004年10月,他写信给父亲说:“据说,再过几个星期,我们连将要到费卢杰执行任务。如果您听到有关费卢杰的新闻,那就是关于我们的。”

  美国海军陆战队11月8日开始对费卢杰发动攻击,战斗持续了17天,夺去了71名美军士兵的生命。11月9日,美国海军陆战队攻占费卢杰的一所学校时,最先进入该建筑物的两名战士遭到里面5名武装分子的伏击,其中一人就是拉森。

  据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