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下属接连踩中政治地雷 白宫建防火墙保总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6日10:10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2005年10月28日,或许算得上是布什入主白宫5年来最黑暗的日子之一。这一天,历时22个月的“特工门”调查报告出炉。至此,布什的下属一个接一个踩中“政治地雷”———副总统的幕僚长利比被正式起诉,被控5项罪名,最高可被判刑30年;布什办公室副主任———号称“布什大脑”的卡尔·罗夫,也因涉嫌泄露国家特工身份,陷入没完没了的调查;副总统切尼也随时会涉入案中。总而言之,火是往白宫烧。
“特工门”事件的调查,不仅揭露了利比等人的谎言,还揭露了事件背后遗失的关键一环:对忠诚的误读。正因为过分强调对总统的忠诚,利比、罗夫等人才不惜以披露中情局特工身份的手段,来诋毁一个对总统不利的批评者;正因触犯了布什政府的忠诚信条,威尔逊等人才为他们的批评付出了代价。 “特工门”事件,也让很多人想到了30年前的“水门事件”,以及“水门事件”中出现的名言:“真正可怕的不是犯错,而是掩盖错误,是谎言。”(本报综合报道) 威尔逊:犯戒的外交官 2003年7月6日,当威尔逊公开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指责布什政府捏造有关萨达姆向非洲购买核材料情报谎言时,他可能并没有想到,他在中央情报局工作的妻子的身份因此被曝光;更不会想到,他的举动竟然拉开了“特工门”事件的序幕。 威尔逊,曾在美国国务院驻外事务处工作15年。1992年,威尔逊被老布什总统任命为美国驻加蓬和圣多美-普林西比大使。 但到了2003年春,当威尔逊开始成为反对伊战人士时,他显然站在了布什政府的对立面。2003年5月1日,志得意满的布什在“林肯号”航空母舰上宣布,伊拉克战争主要战事结束。但5天后的5月6日,《纽约时报》就发表了一篇让布什添堵的文章。文章援引一名匿名大使(即威尔逊)的话说,布什早在发表国情咨文前就已知道,有关萨达姆向非洲购买核材料的情报是假的。 白宫高官:触犯禁止泄密法律 布什开列的开战理由中,非洲购买核材料只是其中的一个;后来被证实有误的众多开战理由中,购买核材料事件也只算其中一个很小问题。但从2003年5月6日《纽约时报》的质疑文章发表开始,白宫官员,尤其是卡尔·罗夫和刘易斯·利比,就开始调查那个匿名大使的身份;而在威尔逊公开现身几天后,与白宫官员关系密切的记者就公开了他妻子普雷姆的中情局特工身份。 在华盛顿,利用媒体打击批评者,就像政府内部的不满分子向媒体披露政府内幕一样,算是家常便饭。因此,对于威尔逊的批评,白宫迅速反应似乎在常理中:通过披露他在妻子推荐下才获得去非洲调查相关情报的差使,通过这些来贬低他说法的可信度,同时维护总统的信誉。 但这次,白宫官员在诋毁一个批评者时,却触犯了一项禁止披露秘密特工身份的法律。这是制定于1982年的法律。该法律出台的背景是:中情局特工菲利普·艾吉变节后,他的记者朋友公布了一些秘密特工的身份;随后,中情局驻雅典情报站站长理查德·韦尔奇遭暗杀。该法律出台后,只在1985年适用过一次。 政府官员:不可触犯的戒条 首先是共和党保守派的第一戒条:绝不能低估敌人的威胁。早在伊战爆发前,共和党内部就在争论如何认真对待美国所面临的威胁以及如何作出反应。30年前,当尼克松的对苏缓和政策引起共和党保守派强烈反对时,当时在白宫任职的切尼,也悄悄地反对尼克松的政策;后来成为切尼办公室主任的利比,当时还在耶鲁大学上学,但他早就是保守派的支持者。 30年后,这些曾经年轻的保守派在华盛顿有了用武之地。根据共和党保守派的第一戒条,对于敌人的威胁,宁可错误地夸大,也不能低估。威尔逊显然违反了这一戒条。 威尔逊触犯的第二个戒条,是绝不能给总统添麻烦。在这方面,威尔逊的匿名或署名文章直接地挑战布什的信誉,给布什带来了麻烦。因此,就像卡尔·罗夫所说,威尔逊已“够格”成为一个“可以攻击的对象。” 前车之鉴:有人已遭到惩罚 实际上,威尔逊并不缺少前车之鉴。在他之前,因为触犯布什政府的第一戒条,已经有人遭到惩罚。 前财政部长保罗·奥尼尔,曾被称为“美国最聪明的人”,但由于说话过于直率“祸从口出”。他曾公开和布什“唱对台戏”,声称如果布什想对伊开战,就不能实施其减税计划。结果,在2002年他被布什劝退,成为布什政府中第一个被迫辞职的内阁官员。布什的经济顾问拉里·林德赛,曾被称作是“白宫脑子最好使的人之一”,但伊战前,他公开声称,伊战将花费美国1000亿到2000亿美元。2002年,他和奥尼尔一起被布什炒掉了。 和他们形成对比的是,中央情报局前局长乔治·特内特,虽然任内经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两次情报失误(“9·11”情报失误和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情报失误),但他最终却得到布什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 过度忠诚:已显示可怕后果 对此,华盛顿传统的解释是,这就是政治。只要你不对大陪审团撒谎,就不存在违法问题。但在存在争论的问题上,甚至是内部争论的问题上,过分强调忠诚,已显示出可怕的后果。 奥尼尔在与人合著的《忠诚的代价》一书中,提到了布什政府内部强调忠诚所带来的可怕后果。书中记载,当布什在一次内阁会议上要求所有人都去寻找对伊战理由时,在座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打伊拉克。 布什曾说过,发动一场战争,将美国士兵送上战场,是一个美国总统所能作出的最艰难而重大的决定。但就在他决定对伊拉克开战时,政府内部竟然没有出现任何重大争论。有意见的如奥尼尔、林德赛已被踢出局;不大赞同的如鲍威尔,则已被边缘化。 奥尼尔这本书的书名,恰好也解释了布什政府众多失误背后的关键一环。忠诚的代价就是不称职,就是问题无法彰显,危险无法客观地评估。(本报综合报道) 布什着手自救 对布什来说,这是他就任总统5年来最为黑暗的时刻:亲信助手卷入丑闻,调查人员穷追不舍,总统信誉直线下降。没有人知道,艰难是否已经到达顶点。黑暗中,布什已经开始自救,而他的前辈们或许将为他提供不少经验和教训。 “里根的儿子” 却不懂知错就改 1987年时,里根总统在其第二任期陷入“伊朗门”丑闻,也曾遭与布什类似的黑暗时期。共和党战略人士说,虽然“特工门”与“伊朗门”在所引发的法律后果方面有所不同,但布什在应对“特工门”危机时,还是应向他的前辈学习。 “伊朗门”丑闻爆发后,里根公开承认,他的助手为解决人质问题而向伊朗政府出售武器;并将出售武器所得用于资助尼加拉瓜的反政府武装,这是严重的错误。里根不仅与调查人员进行合作,还最终承认,他的政府犯了错,他没有管好他身边的人。 为化解危机,里根采取了大胆行动,改组白宫,迫使他的办公室主任唐纳德·里根和其他高级助手辞职;重新任命了一批华盛顿的有才之士,虽然这些人他几乎都不认识,但他们都一直服务于政府机构。里根的补救行动奏效了。当时曾有参议员评论说,华盛顿松了一口气,因为里根纠正了国家的方向。然而,虽然布什曾被称为“里根的儿子”,但他似乎不愿意走里根这条路。他的周围是一批对他忠心耿耿、效力多年的亲信。里根的一名前顾问说:“在这方面他不像里根。他不喜欢承认他的政府有错。” 白宫方面 建“防火墙”保布什 不过,布什的助手们也在绞尽脑汁地寻找出路。据白宫消息人士说,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在布什与任何可能受到指控的助手之间建立起一道防火墙,以确保布什不会惹上任何法律麻烦。布什的一名高级顾问称:“现在是时候将问题赶出白宫了,应该切开疖子,抹上任何必要的杀菌药物。” 为此,白宫可能需要输入“新鲜的血液”,但所谓新人可能最终还是来自布什的亲信圈子。据白宫消息人士说,作为卡尔·罗夫可能的“接班人”,热门的候选人包括布什的亲信、现任副国务卿凯伦·休斯;2004年布什总统大选的竞选主管、现共和党全国委员会主席肯·迈赫曼;前商务部长埃文斯,他虽已退休返回得克萨斯,但仍是布什最好的朋友。 此外还有前白宫国会联络官尼克·卡利奥,布什可能会让他返回白宫,美国贸易代表罗布·波特曼也可能成为白宫的高级顾问,甚至新任总统办公室主任。 布什是否 会动用赦免权? “特工门”和30多年前的“水门事件”有不少相同处。在许多人看来,布什对“特工门事件”的态度,也和尼克松相似,即不承认犯错,而且进行掩盖。 “水门事件”中,尼克松迫使他的办公室主任哈尔德曼和顾问约翰·赫里奇曼辞职,然后让他们坐牢。至于尼克松本人,则在宣布辞职后,立即得到其继任者、原副总统福特的赦免。曾有报道说,尼克松和福特达成了交易,以自己的辞职换取福特的赦免。但福特则一直否认他们之间有任何交易。 对美国总统来说,总统赦免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不论是一个受到控告或者已被定罪的人,还是一个即将面临司法行动的人,总统豁免权都可以使其“化险为夷”。 危机化解 开始转移注意力 为摆脱“特工门”事件的阴云,布什已经采取了措施,比如,通过推出新的最高法官候选人,设法转移国内对“特工门”事件的注意力;而日益严峻的禽流感问题,也为布什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机会。 实际上,很多美国总统都用过这一招;尤其在国内遇到麻烦时,就通过外交行动转移民众注意力。里根通过与前苏联的合作,而转移国内对“伊朗门”丑闻的注意力;克林顿自诩他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增长,从而在与莱温斯基的性丑闻中逃过一劫。不过,自诩“战争总统”的布什,在驻伊阵亡美军10月25日突破2000人大关后,恐怕无法通过战争来为自己解围。 新闻背景 “特工门”大事记 2003年1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时称,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公然藐视”国际社会,隐瞒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中包括萨达姆政权曾试图从非洲购买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核材料。 2003年5月29日切尼办公室主任利比,向国务院一名官员打听到有关匿名大使去非洲的消息,知道那个匿名大使就是威尔逊。 2003年6月12日左右副总统切尼和国务院某助理国务卿告诉利比,威尔逊大使的妻子在中央情报局工作。 2003年6月23日、7月8日和12日《纽约时报》记者朱迪思·米勒与利比讨论威尔逊的非洲之行。在这几次谈话中,利比告诉米勒,威尔逊的妻子为中情局工作。米勒曾说,利比没明确提到威尔逊的妻子瓦莱丽·普拉姆的名字。 2003年7月6日威尔逊公开现身,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他曾在2002年应中情局邀请前往尼日尔,调查有关萨达姆试图从非洲购核材料的说法;结果发现有关情报“疑点重重”。 2003年7月14日专栏作家诺瓦克发表文章,第一次公开了威尔逊妻子的身份。文章透露出了布什政府的两名高官。文章发表后,威尔逊立即指责白宫泄露了他的妻子的秘密身份,目的是诋毁他的名誉,贬低他关于购铀事件调查结论的可信度。 2003年9月26日美国司法部授权中情局对此事展开刑事调查。3个月后,帕特里克·菲茨杰拉德被任命为特别检察官。 2005年9月30日、10月12日米勒因为拒绝透露消息来源而被监禁3个月后,向联邦大陪审团作证。10月12日,米勒再次出席听证会作证,将详细记录2003年6月23日与利比谈话的笔记交给陪审团。 2005年10月28日利比被指控犯有作伪证、作虚假陈述和妨碍司法公正等罪名,最高可被判处30年监禁。利比随后辞去切尼办公室主任职务,并表示他会被证实无罪。(本报综合报道)(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