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豪华邮轮“声弹”巧退索马里海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2:15 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 朱衍丰

  早报专稿 11月5日清晨,索马里海域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邮轮与海盗大战,一条在美国嘉年华邮轮公司旗下的豪华邮轮“海域精神”号(SeabournSpirit)在驶经索马里海域时,突然遭遇2艘海盗快艇的偷袭。“海域精神”号在身中火箭弹后船舱起火,船上312人危在旦夕。但结局大快人心———豪华邮轮使用秘密武器“声弹”,在千钧一发之际不费真枪
实弹地巧妙“击”退海盗,化险为夷,船上所有乘客都安然无事,只有一名船员受轻伤。

   枪弹声惊醒游客

  事发时间正好是拂晓5点30分,在距离东非国家索马里海岸160公里处,两艘小型舰艇向美国海境公司的“海域精神”号邮轮靠近。艇上成员手持火箭弹和机关枪,无疑,豪华邮轮正是他们的抢劫目标。

  据报道,“海域精神”号系一条在巴哈马群岛注册的豪华邮轮,隶属于总部设在迈阿密的美国嘉年华邮轮公司。10月23日,该船由埃及亚历山大港出发,经由苏伊士运河出海,绕过“非洲之角”,准备于7日抵达目的地———肯尼亚蒙巴萨港。船上共有161名船员,151名乘客,乘客中以外出度假的美国人居多,还有少量的澳大利亚人与欧洲人。

  当时,绝大部分乘客还没从睡梦中苏醒。突然,接连3声巨大的炮弹声和密集的弹雨声将众人莫名惊醒,原来,2艘不知从何处冒出的海盗快艇悄然包抄了上来,正朝着邮轮猛烈开火。位于船体中央的豪华餐厅中弹之后,顿时浓烟滚滚!

   又现公民“记者”

   来自伦敦北部的律师,55岁的诺曼·费希尔说:“大约在上午5点50分的时候,我听见外面传来破裂的声音,我透过窗户,看到一艘承载5人的舰艇,大约距邮轮18米远,他们中两人持着来福枪,还有一人扛着火箭弹发射器。只见他们不断地用机关枪扫射,并发射了两枚火箭弹。”他还表示,至少其中有一发击中了船体,“飞弹透过船舷,直捣乘客客房。当时正好有一对夫妇在里面,所幸他们并没有受伤。但那部分的船舱严重受损。”

  西雅图的伊迪斯·莱尔德与她女儿以及一个朋友也在这艘邮轮上,她女儿从窗口看到了海盗。事发后,她立即以现场乘客的身份记录了现场,并用E-mail的形式发送到了BBC网站。她在信中写道:“火箭弹至少发射了三次,一次还攻击到了特等客舱。我们没有办法,邮轮尽可能地快速行驶,船长尽了最大努力摆脱海盗。”

   “声弹”巧退海盗

  面对突如其来的入侵,挪威籍船长斯文·E彼得森临危不惧。他通过船上的广播呼叫道:“请呆在原地不动,我们受到了袭击。”并命令船员迅速组织乘客在邮轮中舱集中,离开甲板和窗户。

  作为一条民用轮船,“海域精神”号没有配备任何武器装备,众船员甚至连步枪之类的轻武器也不曾拥有。但在凌晨6时05分,眼瞅着一群身穿迷彩服、脸戴黑色墨镜的海盗杀气腾腾地准备强行攀上“海域精神”号时,船长彼得森当机立断,一边指挥调转船头猛撞向海盗快艇,一边立即施放“独门杀手锏”———“声弹”。随着几声惊天动地的“砰砰”巨响,原本气焰嚣张的众海盗顿时被空气中强大的冲击波震得天旋地转。还未得他们缓过神来,“海域精神”号突然加大马力,突出重围全速向前方行驶。

  虽然此时驻扎在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吉布提海域的美军基地早已捕捉到了“海域精神”号发来的求救信号,可是这条一度历险的豪华邮轮显然已经摆脱了海盗艇的纠缠,因为任凭后者如何追赶也只有望尘莫及。为了防止前方再度遭遇伏击,船长彼得森果断改变航程,将原来的终点站———蒙巴萨港,临时改成了塞舌尔。至此,历时近一个小时的海上惊魂终于化险为夷!仇晓慧贝小姆

  链接

  打击海盗亟需国际合作

  早报讯 由索马里叛军训练的海盗民兵装备精良、神出鬼没,他们通常身穿迷彩军装、配备卫星电话和各类自动武器,乘坐高速快艇,专门游弋在索马里外海搜寻打劫目标。面对这群猖獗一时的索马里海盗,国际社会长期以来束手无策。

  据专程跟踪国际海盗袭击事件的国际海事局统计,从2005年3月开始,索马里外海传出的海盗劫船事件已经超过24起,其中包括来自中国台湾的3艘渔船以及联合国援助索马里海啸灾区的运粮船。而2004年海盗袭击事件只有2起。

  索马里总理办公室资深官员艾梅瑞科今年10月表示,直到临时政府成立专职海洋事务机关之前,希望邻国派遣海军保护索马里海域以对抗海盗。目前,索马里亟需印度洋和红海外围国家的协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