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巴黎“郊区危机”的警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5:32 浙江日报

  郑园园(人民日报供本报专稿)

  巴黎郊区的骚乱使国家的权威受到挑战,国家的稳定受到威胁,国家的形象受到损害。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平息骚乱,恢复秩序。目无法纪的狂暴行为已经构成犯罪,警方拘捕了数十名肇事者,那些使用暴力和其他危险方法表达不满的人将会受到惩处。令人欣慰的是,在法国这样一个左右分野明显,党争激烈的国家,主要政党的领袖一致表示,要形成“共
同战线”,使国家尽早走出“郊区危机”。

  在平息骚乱的同时,人们必然要思考发生这场骚乱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这场骚乱不是欧洲通常发生的极右翼分子或新纳粹分子的寻衅闹事,而是郊区移民聚居区青少年的非理性的反社会举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法国的郊区问题存在多年了。法国大城市的郊区多为非洲移民聚居地。六七十年代在法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进入的非洲国家(主要为北非国家)的劳工,许多人后来入了法国籍,住进政府在郊区修建的廉租房,并在那里生儿育女。一般说,移民的经济地位低下,其子女受教育程度较低,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法国的失业率多年徘徊在8%至10%之间,而郊区移民的失业率达到25%。此外,这些在本族群内成长的年轻人相对封闭,存在不同程度的融入困难。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发生的数次与移民有关的政治风波表明,移民的宗教背景成为融入主流社会的障碍。歧视是一种无形的存在,看不见,却感觉得到。

  就这样,巴黎郊区那些年久失修、人口密集、犯罪高发区被称为“敏感社区”。发生在那里抢劫犯罪活动以及非法买卖及毒品交易,使人对郊区望而却步。笔者看过一部名为《暴力街区》的影片,表现的正是巴黎郊区黑社会令人毛骨悚然的暴力。笔者寻思道:难道美国贫民窟的“城市游击战”竟在法国开演?

  最近几年,法国在解决“郊区危机”问题上一直存在路线之争。是采用以人为本的社会关怀政策,还是采用美国某些城市领导人获得成功的“零宽容”政策?2002年法国政权更迭后,后一种主张占了上风,内政部长萨尔科奇主张强硬面对罪犯。他的铁腕政策曾使犯罪率下降,却没有使弱势人群感到关怀与温暖。这次骚乱发生后,萨尔科奇的过激言辞引起反感,招致批评。这使法国执政者认识到,他们面对的毕竟是内心苦闷的年轻人,是那些长久以来被社会忽略甚至遗忘的小人物,社会没有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机会。11月2日,希拉克针对这次骚乱的讲话也提到,“要加倍努力,保证机会均等”,他还承认,在郊区,“创伤感和挫折感在增加”。所以,这就提出了一个执政德道问题,即:为政者是否能本着尊重和关怀精神,同弱势人群对话,学会倾听,理解那些不安分的年轻人内心的焦虑不安,并采取配套的经济社会措施,帮助他们摆脱生存困境。这样的思考已经得到认同。法国总理已经保证在一个月内拿出一份“促进种族融合和机会平等”的报告。

  郊区在斗殴,巴黎就不能安宁;郊区有疾患,花都也难以展现它那举世闻名的优雅浪漫。和谐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人人遵纪守法的安宁社会,也应该是一个能提供平等发展机会的生气勃勃的社会。这是巴黎“郊区危机”给世人的警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