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小泉新内阁出台内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9:31 金羊网-新快报

  即将卸任的小泉想利用这次组建新内阁之机培养接班人

  这个班子在意料之中10月31日,小泉公布新内阁名单。这一天,距小泉承诺退休的日子还有不到1年的时间。有人认为小泉的这次组阁是在“情理之外”。因为在中日、中韩关系屡遭挫折后,尤其是半个月前刚刚参拜完靖国神社,小泉理应好好反省一下如何利用这次组阁机会,向邻国释放有意改善关系的信号。比如在内阁中任命做事比较温和、比较注重邻国
感受的外务大臣,像福田康夫。然而,小泉居然反其道而行之,新内阁名单上,安倍晋三、麻生太郎等著名的“鹰派”人物赫然在列,而且还占据了内阁官房长官、外务大臣等重要位置。这无怪乎让人愕然不解。但如果分析一下新内阁要员的年龄构成和政治倾向就不难看出,即将下台的小泉,正是想利用这次机会培养接班人,延续他的政治血脉。安倍晋三与麻生太郎确实是小泉标准的首相“接班人”。安倍履新之初首次会见记者时,就对其参拜靖国神社问题表态说,他一直是作为一名国民、一名政治家参拜的,今后将以同样的心情继续参拜。今年夏天,麻生太郎在被媒体问及如当选首相是否会参拜靖国神社时说,不管中国与韩国如何表示,他仍要“泰然自若”地参拜。难怪10月31日小泉举行闭门会议决定新任内阁成员名单之前,特意召见了安倍晋三,叫他等待内阁名单出炉,并告诉他:“我希望你能承担更多责任。”这或许就是小泉此次出阁如此强硬的“鹰派”内阁的真正用意。用日本媒体的话说,“有什么样的首相,就会挑选什么样的阁僚”。

  谁拥护改革就重用谁小泉本人把改组后的内阁称为“继续推进改革的内阁”。其实,早在此次组建新内阁之前,小泉就曾经透露,他会让可能的继任者竞争推行改革计划。言下之意是,只有真正通过“全面考核”的改革者才有资格接替他的首相职位。小泉给新内阁出的“考题”是着手解决财政重建、中央政府与地方财政“三位一体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继邮政民营化之后的各项课题。安倍晋三无疑是小泉改革的有力支持者之一。作为新官房长官,他在宣布新内阁成员名单时就指出:“改革方向已经确定下来,每个大臣都将坚定不移地努力推动改革计划。”除安倍之外,从小泉内阁其他人员组成上也可以看出小泉将在其任期的最后一年里进一步推动国内经济复苏、加快邮政民营化改革步伐的决心。比如,小泉留用了精通各项经济政策的财务大臣谷垣祯一。作为小泉改革的忠实推进者,竹中平藏再次受到重用,出任内阁第四号人物———总务兼邮政民营化改革大臣。此外,就在前不久作为自民党政调会长主持完成自民党金融改革报告的与谢野馨,此次被小泉“钦点”担任金融经济财政担当大臣。

  日美关系摆在首位另一位“鹰派”人物麻生太郎被小泉任命为外务大臣。据日本媒体报道,麻生太郎出任外相后,在首相官邸举行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拿出了小泉给他的一张纸条,他哀叹说:“小泉首相只给了我一张纸,上面却列出了六大外交任务,处理起来真的很难啊!”他随后拿着纸条,念出了这些课题,其中包括日美关系,日朝关系,日本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普京访日及北方四岛问题,自卫队驻扎伊拉克,日本与印度、韩国、中国关系问题。日本媒体认为,麻生把中日关系问题放到最后,十分耐人寻味。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表示,虽然日中、日韩面临的问题相似,但是由于日韩之间“价值观”接近,解决日中、日韩问题要区别对待。担忧也好,不满也罢,对于邻国的反应,小泉似乎从来就不在乎。他惟一的外交重心还是放在了大洋对岸的美国。10月29日,美日两国高官在第二次国防和外交“2+2”会谈后出台了文件,即《美国日本同盟:为了未来的改革与调整》。这份文件对驻日美军基地进行了重新安排,并加强与日本自卫队的合作。10月31日晚,在内阁改组后的首次内阁会议上,小泉也宣布了日本外交的基本方针。他提出,日本要构筑起灵活的防御态势,以应对恐怖主义及弹道导弹等新威胁。而在驻日美军整编问题上,将尽全力既保证威慑力,又减轻日本国民的负担。11月3日,新外相麻生太郎在日本广播协会的电视节目中说,日本首先会考虑加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去深化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驻日美军对日本来说至关重要,”麻生说,“稳定的日美关系对亚洲很重要。”(蜀骏)

  新闻背景10月31日,小泉政府公布新内阁名单,日本政坛“鹰派”代表人物安倍晋三和麻生太郎赫然在列,分别占据了内阁官房长官和外务大臣的重要职位。一时间舆论哗然,人们纷纷猜测,近日不断在中日、中韩关系上做出挑衅行为的小泉此次出台“鹰派”内阁的真正用意。(夏天/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