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特工门”后共和党走向衰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9:31 金羊网-新快报

  布什即使成功躲过“特工门”,他也难免要对整个共和党走下坡路的命运负起历史责任

  总统在第二任上陷入丑闻风波,这似乎是美国近代以来历任总统无法避免的“规律”。许多美国媒体将这次“特工门”事件与导致尼克松总统辞职的“水门”事件相比,这是布什所不愿看到的。与布什相比,里根第二任上遇到的“伊朗武器门”事件和克林顿第二任上的“拉链门”事件,这两桩丑闻的起因均和党派斗争无直接关系。从这一角度看,“特工门
”事件的确可以说是“水门”事件的翻版,是共和党上层人士出于党派斗争而不慎陷入法网。因此,比较一下两案的异同,有助于预测“特工门”的未来走向。

  当事人:利比和利迪从当事人说,“特工门”和“水门”事件确有巧合之处:“特工门”中第一个被起诉的是有律师身份的白宫要人利比(Libby),而“水门”案中第一个被起诉的是另一名有律师身份的前白宫要人利迪(Liddy)。就连美国电台都有人将这两个人的名字搞混。利比是“党性”极强的共和党人,他卷入“特工门”纯粹是出于在政治上打击民主党的原因。而他首先被起诉,据美国媒体报道,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护切尼副总统代表的共和党高层。直接策划“水门”“偷盗”案的利迪也是共和党的死硬党徒,为了帮助尼克松竞选连任,他不惜派人非法破门潜入水门大厦内的民主党总部。案发后,利迪也为尼克松两肋插刀,甚至秘密传信给白宫:他愿意成为杀人灭口的牺牲对象,以制止“水门”丑闻的深化。顺便提一下,美国总统赦免罪犯的特权在“特工门”和“水门”事件中起同样重要的作用。福特总统赦免了尼克松阻挠调查“水门”案之罪,但倒霉的利迪却是在被判20年徒刑并坐了4年多大牢之后,才被老好人民主党总统卡特出于公平考虑而予以赦免。不少人预测,被起诉的利比可能会坚持不“出卖”共和党同党而等待布什下台前夕的赦免,以逃避牢狱之灾。

  幕后人:FBI和CIA另一个有趣的共同点是,尼克松总统在“水门”事件里越陷越深,是因为他在美国政府内部的敌人———曾任联邦调查局第二把手的“深喉”不断向记者透露丑闻内情,使得《华盛顿邮报》得以顺藤摸瓜,穷追猛打。而“特工门”本身代表了中央情报局内部主流人员对布什政府各项政策、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决策的极大不满,因此在明里暗里以各种手段与布什政府作对。所以,维护内部运作秘密超过任何前任政府的布什政府,仍然被特别锲而不舍的检察官抓到了法律把柄。白宫与中情局内部的斗争,将成为“特工门”延续不断的重要因素。

  国际因素:越战和伊战从国际角度分析,“水门”和“特工门”的重要共同点是美国都从事了一场越来越不得人心的海外战争:“水门”事件时的越南战争和今天的伊拉克战争。“水门”事件导致了尼克松和继任的福特政府在美国国内的软弱地位,成为美国最终在越战中失败的重要因素。从这一角度看,“特工门”的国际效应更值得注意。

  共和党盛极而衰“特工门”事件与“水门”案最大的不同则在于,在尼克松时代,民主党掌握了国会两院,具有很大的政治资源,可以操纵和控制“水门”事件的调查。然而,目前民主党在国会两院都已经沦为少数党,很难掌握国会中的主动。“特工门”调查过程的缓慢正是这一现实情况的重要后果。独立检察官菲兹杰尔德曾经公开说,如果不是各方的重重阻挠,他在去年10月就可以立案起诉涉案人员。美国媒体因此纷纷评论,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克里多半会赢得去年11月的总统选举。毫无疑问,“特工门”还会继续发展,其最后结果仍难以预测。但是不妨从美国内政大局总结一下它和“水门案”的历史意义。尼克松总统固然在“水门”案中身败名裂,但是他在任上发起共和党的“南方战略”,却终于摧毁了罗斯福总统缔造的民主党的“新政联盟”,为共和党赢得了广大南部白人保守派的地盘。换言之,尼克松以他个人的失败换得了共和党的长远成功。尼克松之后的8次总统选举,共和党赢了5次,并且结束了民主党在国会两院的多数党地位。而在布什总统任上,代表共和、民主两党地盘的红美国和蓝美国的分野进一步固化,共和党无法进一步扩大地盘,保守革命出现盛极而衰的迹象。因此,布什哪怕能够成功躲过这场“特工门”所带来的政治灾难,他也难免要对整个共和党的命运走下坡路负起历史责任。(时语)

  新闻背景闹得沸沸扬扬的美国“特工门”案上周开始进入高潮,副总统切尼的办公室主任刘易斯·利比被控作伪证等5项重罪,被迫辞职,11月3日首次出庭受审。布什遭遇任期内前所未有的丑闻。(夏天/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