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云浮智力扶贫帮助困难群众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一技傍身支撑一个家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09:42 南方日报

  云浮市实施智力扶贫3年来,坚持以市场就业为导向,根据客观需要,积极开展培训与输出劳务相结合的订单式培训,培训与企业用工相结合的定向型培训,培训与农村种、养、加工相结合的实用培训。

  针对贫困对象的不同情况,云浮市政府设计了三种形式的智力扶贫机制——

  学历教育促成才

  为更好地解决该市城乡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水平保障标准家庭的子女、国有下岗困难职工(含失业)子女、无经济来源的病残群众子女、遇突发性灾难造成经济困难的群众子女的入学就业的问题,该市对其实行免费学历教育。能参加学历教育的扶贫生最为幸运,他们在技校学习两年,每年2300元的培训费全免,除伙食费外,每学期只收取代支的课本资料费200元。原则上一户贫困家庭只能有一名子女参加这种学历教育,且要经过县(市、区)扶贫办、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审核确认。至今已有300多人接受市财政资助的免费学历教育。

  2002年秋季,首批智力扶贫生210人入读市技工学校,修读制冷、汽车维护、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4个专业。目前已有3批智力扶贫生毕业,100%走上了工作岗位。

  短期培训促上岗

  短期培训班的主要培训对象是下岗工人和城镇失业人员。这项工作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牵头,会同有关单位,利用各级中专、技校、职校的师资和教学设备,轮流开设为期1个月的短期知识技能培训班,使其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门实用知识,为他们再就业打下基础。去年6月以来,市中专学校共组织了7期培训,开设的培训专业有计算机操作、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等。去年云浮市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4289人,经培训后转移就业20931人,就业率为86.2%,今年上半年,全市培训9376人,就业6676人。

  巡回讲座促致富

  我省大部分贫困人口都集中在农村,为帮助农民找到脱贫的金钥匙,该市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知识需求,采取了赠送VCD学习光碟及有关实用技术书籍的方式,农技员现场讲解等形式,力争让贫困人员掌握适当的生产致富技能。

  近几年来,举办农科知识讲座1800多场,参加培训的贫困户劳动力10万多人次。

  云浮市把扶贫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扶贫资金落实到位,云浮市和各县(市、区)每年各安排100万元资金用于智力扶贫工作,确保了此项工程的顺利实施。今年,云浮市市长欧真志主持制定了扶贫规划,该市的扶贫力度将再次加大。

  扶贫故事

  学成就业便是家庭支柱

  穷人孩子早当家。罗友德、赖锐生、黄建华、黄超洪、梁伟聂5人都只有19岁,充满稚气的脸上流露出在外创业的凝重。作为智力扶贫生,他们于去年6月从云浮中专(技校)毕业由校方推荐到东莞厚街一家制造五金配件的公司就业,主要负责厂里机床、验货、物管等技术工作。今年,6位师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提起政府的智力扶贫,他们感言这项工程改变了自己命运。

  因为刻苦耐劳,公司很看重他们。老板周先生表示,公司把他们作为技术骨干来培养,将给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培训。除公司包吃、包住外,罗友德现在的月薪有1000多元。他高兴地说:“我读了两年书,只花了家里3000多元;我出来工作后,给家里寄钱超过3000元,算是归本了。”

  而据家人反映,他对家里的贡献远远不止于此。罗友德的父亲罗国茂透露儿子每月大约有500元寄回家,给家里购买农药、化肥,支持家里种植砂糖桔。日前,罗国茂带笔者来到那片颇具规模的砂糖桔山地,他扳指一算,2000多棵桔树,一年后可有超过5万元的收入,家里一直欠债、20来年没有存过款的境况有望改善。显然,他为这个儿子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感到骄傲,也从儿子的作为看到日后家庭致富的希望。

  哥哥罗友谊与弟弟罗友德相比,处境要尴尬得多。他前两年也曾到珠三角地区打工,但由于只有初中文化,没有技术专长,干的是又苦又累的粗活,工资仅够糊口,眼看没有大前途,今年干脆回家帮父亲种植砂糖桔。

  与罗友德一样,这些智力扶贫生已经成为了家庭的经济支柱。他们当中负担最重的是黄超洪,他一家9口只有他学过技术,出外面赚钱的责任自然落到他头上。他坦言如果没有他的支撑,家里两个弟妹早已辍学。目前,他想尽快多赚一些钱,改建家里那间泥砖危房。

  下岗工培训当上小老板

  李女士于前两年下岗,一时从家庭的经济支柱到无业人士,面对家庭前所未有的困境,她从政府的宣传中找到了希望。自参加了免费短期培训班后,她计算机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学会了多门技术,结业后即自己开一间便民店,经营打字、复印、制作名片、传真等业务,如今生意红红火火。由于对下岗心有余悸,她对前途的期望总是小心谨慎,说不奢望日后大富大贵,但有一技傍身,总不至于无所事事。

  政要观点

  云浮市委书记郑利平:

  既给“干粮”,更给“猎枪”

  云浮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市,财力有限,不可能给予生活困难的群众更多的“干粮”,因此,我们通过形式多样的智力扶贫给予他们“猎枪”,即通过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培训他们自力更生的能力,最终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这种既给“干粮”,更给“猎枪”的做法,不但解决了低保人员的“生计”,也解决了山区劳动力素质低,企业招收技术工人难的问题,而且,这种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力转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土地收益递减问题,如果农村劳动力被锁困在有限的土地上,加上人口又逐年递增,这就必然导致农民收益递减。但是如果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得到提高,外出务工的能力增强,机会增大,就可以逐步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减少农村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创造基础性条件。

  记者手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罗友德和他在东莞经营五金配件有限公司的同伴真正体会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长期以来,我们的扶贫方式习惯于对困难家庭送钱送物,诚然,这对于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人为本”无疑是值得大力倡导和坚持的。但笔者在采访中常常发现,有些困难家庭送钱送物后,过几年去看,困难依旧。最大的症结就在于这些家庭缺乏自己发展的能力。云浮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智力扶贫实行扶贫机制创新,既“输血”,又促其自己“造血”,既给“干粮”,又给“猎枪”,给这些家庭创造了自我发展的能力,促其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不失为一剂良方。

  撰文/摄影本报记者 谭仕龙 通讯员 黄小涧

  图:

  智力扶贫生罗友德在公司是技术骨干,在家庭是经济支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