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世界新闻报专题 > 正文

“我的孩子该知道慕尼黑惨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9日14:32 世界新闻报

  新片《慕尼黑》即将上映,斯皮尔伯格破例接受采访,解答诸多悬念

  严霞

  好莱坞知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年度大片《慕尼黑》将于本月23日在美国洛杉矶和纽约首映。由于涉及巴以关系 这一敏感话题,该片备受外界关注。近日,此前一直拒绝谈
论此片的斯皮尔伯格接受了美国《时代》周刊的专访。

  影射美国反恐政策?

  影片再现了以色列的复仇行动,但导演并不赞同这种做法

  《慕尼黑》以1972年的“慕尼黑惨案”为背景,讲述了以色列情报机构追杀巴武装人员的故事。斯皮尔伯格表示 ,这部影片虽然讲述的是报复和杀人的故事,但实际上却是在为和平而祈祷。他说:“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相互报复的过程 中,必须有人站出来为和平呐喊,因为中东地区最大的敌人并非巴勒斯坦人或以色列人,而是该地区这种相互不妥协、不信任 的气氛。”

  将“慕尼黑惨案”搬上银幕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编剧、演员和我在影片中既没有丑化以色列人,也没有丑化巴 勒斯坦人,为此我感到骄傲。”斯皮尔伯格说,“我们不会刻意丑化任何人,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亲人和家庭。 ”

  在此片开机时,斯皮尔伯格曾暗示说,影片虽然再现了以色列的复仇行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赞成这种做法,从另一 个角度看,影片对美国在“9·11”之后发起的“反恐战争”具有相当的警示和借鉴意义。

  斯皮尔伯格说:“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这些人如何下定决心,执行交给他们的暗杀任务。而在执行任务期间,他们 慢慢地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了怀疑,这就是影片的积极之处。我想,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某种重要的启示。”

  试图打破巴以僵局?

  除了这部电影,斯皮尔伯格还有一个创意非凡的计划

  斯皮尔伯格一向避免让自己的作品引起政治争议。谈到拍摄《慕尼黑》的动机时,斯皮尔伯格说,每四年就要举行一 次奥运会,但从未有人为1972年的那些死难者做些什么,似乎人们已经把他们忘记了。他希望通过这部电影,纪念那些无 辜的运动员。

  斯皮尔伯格说,他拍电影并不是为了向世人进行某种说教,“我并不认为任何一部电影、一本书或一件艺术作品能够 打破今天中东地区的僵局”;他只想向人们讲述一个故事,“最起码让我的孩子有一天知道世界上都发生过什么事情”。

  当被问及是否想为改变目前巴以人民间的敌视状态做些什么时,斯皮尔伯格说出了他酝酿已久的计划。他说:“我想 从明年2月开始实施一项计划:买250台摄影机,将它们分别交给125名巴勒斯坦儿童和125名以色列儿童,让他们拍 摄自己的真实生活。他们将在片中介绍自己是谁、信仰是什么、在哪里上学、平日吃些什么、看什么电影、听什么CD。作品 完成后,巴以儿童将交换观看。”

  “我想这件事情将非常简单地让他们明白,就像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的人们一样,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并没有什么 不同。”斯皮尔伯格希望借助这一机会,让巴以人民加强相互了解和交流,为缓解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尽一份力。

  导演立场是否客观?

  斯皮尔伯格是犹太人,有人质疑他能否重现历史真实

  在影片拍摄期间,斯皮尔伯格不仅自己刻意与媒体保持距离,还要求剧组所有人员不得就此片接受采访。为了打消人 们对其犹太人身份会影响影片的客观性的疑虑,他还在以色列和阿拉伯的媒体上同时发表声明,称此片没有从政治军事的角度 描述惨案,而是意图立足“人性”,反思悲剧。

  同时,他还就国际社会对影片的可能反应向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求经问道”,并特地聘请了前白宫发言人和美国前中 东特使作为影片的发行顾问,通过他们与关注影片的各方,包括以色列政界及美国犹太社会进行沟通。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慕尼黑》还取消了好莱坞新片上映前常见的宣传攻势。即便此次接受《时代》的采访,斯 皮尔伯格也非常低调,一再强调这是公映前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斯皮尔伯格的发言人表示,导演更希望让作品自己说话。

  新片是否老调重弹?

  和《辛德勒名单》一样,《慕尼黑》也是犹太人题材

  12年前,斯皮尔伯格执导了以二战中纳粹屠杀犹太人暴行为背景的《辛德勒名单》,为世界影坛留下一部发人深省 的史诗巨作,也为他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今天,他再次将犹太民族史上不堪回首的一幕拍成电影。

  与《辛德勒名单》不同的是,《慕尼黑》里的犹太人不光是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也是用恐怖对抗恐怖的复仇者。这就 要求拍摄者尽量以客观公正的立场,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真实。

  历史回顾

  慕尼黑惨案

  奥运史上最黑暗一幕

  1972年8月26日,第二十届奥运会在原联邦德国的慕尼黑开幕,当时正值阿以战争期间。9月5日凌晨,8名 全副武装的“黑九月”恐怖分子闯入以色列代表团驻地,在击毙一名以色列运动员后,劫持了9名以色列运动员和两名教练作 为人质,要求以色列政府释放被关押在以监狱的256名巴勒斯坦政治犯。

  以色列政府拒绝了这一要求。随即,国际奥委会埃及委员艾哈迈德·图尼与恐怖分子进行谈判:在释放人质条件下, 保证恐怖分子安全离境,并支付他们巨额资金。谈判最终没有成果。当恐怖分子准备乘机撤离时,西德警方突然展开营救行动 。在枪战中,恐怖分子虽被击毙,但人质也全部遇难,造成了震惊世界的“慕尼黑惨案”。西德在营救中也牺牲了1名警察和 1名飞行员。

  惨案发生后,奥运会被迫停办一天,这在奥运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以色列及一些阿拉伯国 家的代表因提早离开慕尼黑。“慕尼黑惨案”是笼罩在以色列人心头的一块阴霾,也是奥运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刻。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