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黑狱门”打开潘多拉专题 > 正文

美国民众反恐心理成为容忍黑狱门理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3日15:11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舒泰峰 报道

  9·11后直到现在美国人的心理倾向是反恐第一,自由、民主、法制等第二。

  自从1972年“水门事件”以后,“门”成为了美国政治丑闻的代名词,比如“伊朗门”、“拉链门”、“情报门”、“特工门”、“虐囚门”等。

  近日发生的一桩公案又在这个序列上增加了一个新的名词。

  以揭露“水门事件”名声大噪的美国《华盛顿邮报》11月2日披露,“9·11”之后,中央情报局曾将“基地”组织最重要的一些囚犯秘密关押在东欧一些国家,并在那里对他们进行审讯。

  该报道说,在美国机密文件中,关押“基地”组织骨干的监狱被称为“黑场”(Black Site)。在“黑场”内的100多名嫌疑人中,有30名恐怖组织重要头目。目前外界几乎无人知道黑场中关押囚犯的具体身份和审问他们的方式。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立即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欧盟委员会一位发言人就“秘密监狱”一事发表讲话说,欧盟将立即开始着手调查此事,并敦促报道中提及的东欧地区国家及早向欧盟报告真实情况,同时要求美国作出解释。这一事件很快被冠名为“黑狱门”事件。

  今年10月底的“特工门”中,担任美国副总统切尼办公厅主任兼国家安全事务顾问的刘易斯·利比因涉嫌泄露美国中央情报局女特工瓦莱丽·普拉姆受到指控,不得不自动辞职。因此,“黑狱门”事件之后,有分析认为美国政府高层可能再一次遭受重大冲击。

  不过,到目前为止,“特工门”似乎并没有对美国政府造成想像中那么大的压力。美国国务卿赖斯于12月5日开始对欧洲进行访问,为“黑狱门”事件作解释,但在美国国内,除了美国一个人权组织表示将要把美国政府告上法庭之外,目前还没有国会议员提出对此进行调查。

  这与此前美国历史上的几桩政治丑闻形成了鲜明对比。除上述“特工门”外,在“拉链门”事件中,克林顿遭到弹劾。在“伊朗门”中,里根深受困扰。最倒霉的是尼克松——在“水门事件”中,他最终被迫辞职。

  都是政治丑闻,其影响为何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博士张家栋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背后是美国国民心理的变化,‘9·11’后直到现在美国人的心理倾向是反恐第一,自由、民主、法制等第二。”

  这样的情形也存在于“虐囚门”丑闻当中。2003年,美国军队占领伊拉克以后,在美军监狱中发生的一系列美英军队虐待伊拉克战俘、践踏古兰经的事件,是为“虐囚门”事件。事件中,美国政府广受阿拉伯世界指责,更有媒体报道说,虐囚行为得到了美国国防部高层的指示,但是最后并没有美国官员为此负责。

  可以说,美国民众是排斥甚至痛恨丑闻的,但是他们容忍了“黑狱门”和“虐囚门”,因为它们都与“反恐”有关。

  美联社12月6日报道,根据美联社和益普索公司联合进行的最新民调,在美国,61%的受调查者认为,至少在特殊情况下使用虐囚手段是“合理的”。这印证了美国民众“反恐第一,自由、民主、法制第二”的心理倾向。

  美国政府很成功地利用了民众的这一心理倾向。“黑狱门”之后,美国政府一开始是不予置评,“顾左右而言他”,直到12月6日,布什才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予以否认,而之前,美国广播公司12月5日报道说,设在欧洲的“黑狱”在被媒体曝光后于上个月刚刚关闭,恐怖嫌犯则被转移到了北非。此前,在“情报门”丑闻中,美国政府也同样使用过“拖延”战术。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由于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调查,“黑狱门”事件“可大可小”,它对美欧关系的影响、对美国软实力的影响等都还需要观察。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透过与“水门”等丑闻影响的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自“9·11”后一切转向以反恐为中心的政治生态演变。

  相关专题:“黑狱门”打开潘多拉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