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东亚峰会不应有冷战思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09:26 环球时报 | |||||||||
●中国欢迎东亚峰会的召开,认为“10+3”应是建立东亚共同体的主体框架 ●美国的东亚战略决定它不会支持任何不包括它的亚洲或东亚合作实体,它既不会支持东盟或中国,也不会真正支持日本主导东亚区域合作 ●日本因担心其地位下降而试图引导东亚峰会,它想在亚洲“当头”的冷战思维是对 ●东盟奉行大国平衡政策,要同东亚区域内外国家都发展良好关系 清华—环球论坛 讨论时间:2005年12月7日 讨论嘉宾: 陆建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经合组织与东亚合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亚太所经济室研究员 谷源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研究所所长 王嵎生:中国前驻亚太经合组织高官 本次讨论由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刘江永教授主持。 成员构成体现东盟平衡战略 陆建人:首届东亚峰会将于本月14日在马来西亚召开。东亚峰会的构想最早由“东亚展望小组”提出。这个专家小组是由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在1998年的“10+3”会议上提议成立的,2001年这个小组提出把建立东亚共同体作为东亚合作的一个长远目标,同时建议召开东亚峰会。但当时设想的成员只有东盟和中、日、韩。 现在之所以让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这三个东亚区域之外国家进入峰会,原因有三:一、由于美国对东亚共同体和东亚峰会一直十分冷淡,日本考虑它与美国的关系,坚决要把美国的盟国澳、新拉进来;二、美国表示如果澳、新能够加入就不再反对;三、东盟奉行大国平衡政策,并认为印度是崛起中的亚洲大国,它的进来能起平衡作用。 谷源洋:这次东亚峰会的召开是15年来东亚各国共同努力促进的结果,也是东亚时局变化的结果。一、1990年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的马哈蒂尔最早提出东亚经济核心论坛(EAEC)的倡议,但被认为“排斥白种人”而遭到反对。二、从1995年开始,东亚13个国家由于经常开会讨论筹备亚欧会议,而逐渐将这种会议机制化,从而形成了“10+3”的平台。三、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成为促进东亚经济整合的“拐点”。四、1999年启动了每年一次的中日韩领导人对话。 王嵎生:东亚峰会的召开是东亚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15年前,当马来西亚提出建立EAEC时,中国是肯定和支持的;美国强烈反对;日本既想利用,又怕得罪美国;韩国也因美国因素望而却步。现在形势大变。首先是1996年亚欧会议的建立,接着是上海合作组织的诞生。其次是近年亚洲同拉美国家建立了对话机制。更重要的是,东亚地区“10+3”、“10+1”及众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迅速发展。 峰会搭建了区域合作新平台 陆建人:现在有人对东亚峰会接纳印、澳、新持批评态度,担心中国在里面的作用会被冲淡,我觉得这个担心是多余的。第一,东亚峰会搭建了区域合作的新平台,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机遇。中国虽然已是地区大国,但不能只局限于东亚地区合作,应该走向更大的区域合作。第二,这是一种南北型的合作,里面有日、澳、新等发达国家,如果做好了,将来的效益会比现在的东亚区域合作更大。第三,现在很多媒体喜欢炒作东亚要撇开美国,但事实上东亚任何实质性事务都不可能绕过美国。美国在这个地区有很大的政治、经济、安全和军事利益,我认为东亚峰会现有的结构有利于东亚和美国关系的发展。如果东亚共同体搞得很窄,走得太快,会引起美国的反感。从经济角度来看,东亚也不可能离开美国,因为东亚各国基本上都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最终的出口市场还是美国,要适当考虑美国的合理利益。如果能够把东亚峰会搞好,就能使之成为有效缓冲东亚和美国冲突的机制。 谷源洋:有些西方媒体认为这次峰会可能是象征性意义大于实质性意义。现在外界对会议的议程还没有完全把握,日本认为应该是一个包括“自由、民主、人权”等在内的综合性的议题,有些国家则认为应该主要讨论自由贸易等议题。中国对于东亚峰会的立场很清楚:“10+3”应是建立东亚共同体的主体框架。 王嵎生:东亚峰会是“10+3”合作深化和发展的体现,实际上是“10+3+3”,或者说“13+3”,带有“泛东亚”的性质。澳、新、印的加入是有好处的,既可以体现峰会的开放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美国和周边国家的一些疑虑,又可以为东亚合作塑造一个更大的活动平台,同时这3个国家的加入本身也能增加峰会的吸引力。 峰会的机遇表现在三个方面。一、1993年以来,亚太经合组织(APEC)一直在营造“大家庭精神”,多数东亚峰会成员也是APEC成员,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地、在更高程度上共同致力于建立“东亚和谐大家庭”。二、峰会提供了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可能,这一目标要比建立东亚共同体现实得多。三、峰会为加强具体领域和项目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广阔前景,特别是在金融、高科技、人力资源和能源等方面的合作。 政治因素是主要障碍 谷源洋:东亚峰会从筹办至今充满了矛盾。各国(包括东盟国家)对其成员问题存有分歧。尽管在会前、会间及会后都会出现矛盾和摩擦,但首届东亚峰会毕竟是整个东亚区域合作的第一个举措,有可能使东亚合作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东亚共同体的启动。但关于是否建立东亚共同体,或者建立什么样的共同体,现在已有争论。日本主张在扩大的范围内讨论这个问题,以所谓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为基础,并试图以东亚安全共同体代替或削弱东盟地区论坛。对这种带有冷战思维的提法,我们应表明态度。 从长期来看,要建立东亚共同体,至少要克服四个障碍,即地理、历史、思想和冷战思维的障碍。现在东亚国家要把想象中的共同体变成现实中的共同体,就必须首先培养共同体意识,消除相互猜疑、防范的心理。 陆建人:东亚合作面临三大挑战。一、东亚面临欧洲和美洲两大板块的挤压,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自由贸易区的扩大给东亚造成很大压力,东亚如果不走合作的路子,就不可能成为第三极。二、东亚经济面临能否长期稳定增长的挑战,因为它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很高。东亚合作首先要把自由贸易区搞成功,目的在于提高经济自主性,降低区内投资和贸易的成本。但依赖美国市场的状况短期内不可避免。因此,不能忽视美国的立场,不能排斥澳、新。三、因历史问题而导致的中日关系、韩日关系的恶化是东亚合作在政治上面临的挑战。离开了中、日、韩,东亚合作将无从谈起。 谷源洋:还有一个日本是不是搅局的问题。美国仍然希望能够参加东亚峰会。一些大国之所以希望能够出席首届东亚峰会,可能是它们想参与创立东亚合作的游戏规则。在这次东亚峰会上,日本有可能会以“透明度和地区开放”为借口,要求美国参加以后的峰会。这就会在与会国家内引起争议。 王嵎生:东亚峰会当前最大的干扰,一是冷战思维和争夺东亚领导权的图谋;二是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中的双重标准。亚洲特别是日本有些媒体,突出“中日争夺领导权”和“一山不容二虎”论。实际上,中国一向尊重东盟的主导地位,既未说过、更未做过要争夺领导权的事。倒是日本某些领导人,因“当头”心切,冷战思维严重,自己想做亚洲盟主,却硬把这顶帽子扣在中国头上。 还有一些媒体说,中国要把美国势力排挤出亚洲;中国为了掌握领导权,反对印、澳、新参加东亚峰会。其实,美国自己心里最清楚,这并不是中国的政策,中国希望美国在这一地区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印、澳、新也都清楚,中国对它们加入峰会不持反对态度。 陆建人:对于东亚峰会的开放性,不必过分担心,因为东盟在把着大门,要加入东亚峰会,必须先承认《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而美国对这一条约是不屑一顾的,所以东盟的门槛把美国挡在了外面。 需要市场和政府双重推动 陆建人:“10+3”与东亚峰会是两个并行的机制,“10+3”不可能被东亚峰会取代。第一,东亚峰会刚刚起步,它的目标是什么、机制怎么运行还未定;第二,东亚峰会每三年才开一次,而“10+3”框架内的会议一年有许多个,领导人会议下面有14个部长级机制,合作领域已经扩展到18个,这么一套完善的机制不可能被东亚峰会代替,况且两个机制的成员也不一样。所以东亚峰会是一个新平台,而不是“10+3”的升级。我觉得多一种机制比少一种要好,区域合作的路子越宽越好。 中国一直坚持以“10+3”为主渠道推动东亚合作,中国每年在会上都要提出10到20个倡议。而东亚峰会目前看比较务虚,议题范围很广。东亚合作要走开放之路,不能搞封闭。俄罗斯、巴基斯坦、蒙古等都可以加入东亚峰会,甚至美国愿意的话,也可以加入进来,当然,它要同意东盟的条件才行。 谷源洋:有人认为东亚峰会应该以开放性的原则吸纳更多的国家加入,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关键是我们如何理解地区开放主义及开放性和排他性之间的关系。我认为现在任何区域组织或机制都有其排他性,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对成员国的限制;二是区域性组织的优惠政策只有其成员才能享受,区域外的国家不能享受。我认为这两个排他是合理的排他,是需要坚持的原则。我认为亚洲地区经济发展是需要全方位开放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区域组织可以让任何国家都加入进来。 美国对东亚合作的战略考虑,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推进东亚投资贸易自由化,营造一个对美国开放的市场;二、维护美国在东亚的政治、经济、安全和战略利益;三、保住美国在东亚的主导和支配地位,防止出现可能挑战美国领导地位的国家和集团。从美国的战略来看,它既不会支持中国,也不会支持东盟来主导亚洲或东亚区域合作。同样,美国也不会真正支持日本主导的东亚区域合作。当然,最近美国和日本的政策发生了某些微妙的变化,美国国务院最近有一个文件承认东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组织。日本考虑到自己做盟主困难比较多,也表示同意东盟发挥核心作用。如果各大国都能同意让东盟作为核心,那么东亚的合作就不会存在很大的障碍。 陆建人:东亚峰会今后前景如何,取决于它能否取得一些具体的成果,以及这些不同价值观的国家在一起如何相互妥协和协调。我对东亚区域合作抱乐观的态度,它过去一直由市场推动,东亚形成了一种“没有协议的一体化”。市场已为东亚一体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现在再加上政府的积极推动,其前景是光明的。关键是政府之间要协调好,还有要处理好日中关系等政治层面的问题。另外就是如何处理好东亚峰会和APEC、“10+3”的关系。随着澳、新、印的加入,中国有人担心“10+3”被架空,美国则担心APEC被架空。我看东亚峰会、“10+3”、APEC各有各的核心,谁都架空不了谁。▲ 《环球时报》(2005年12月12日第十一版) 相关专题:首届东亚峰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