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蒙古生存与发展的国际力量最终只能源于中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10:26 新世纪周刊

  撰文/任孟山

  蒙古的地缘特点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国际力量最终只能源于中俄。

  地处高原之上的蒙古11月下旬几乎成了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明星,其缘由有两个:美国总统布什访问蒙古与蒙古国总统恩赫巴亚尔访问中国。两组国家元首之间的会晤前后相继,
意味深长。

  长期在国际间默默无闻的蒙古国,因此而大受国际瞩目。美国的“亚洲战略网”在布什的旋风访问中做出了进一步展示,蒙古总统选择中国的首次出访则表明了蒙古的小心翼翼、外交战略的成熟以及可能的取向。俄罗斯看似冷眼旁观的战术选择只是外交大战略中的短时沉默,这一切在蒙古总统明年的访问中将会打破。

  美国:谋求中间地带制衡中俄

  拥有1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草原之国蒙古,是个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家。但是这并不妨碍它在亚欧大陆极其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蒙古地缘战略位置非常独特,其东西南三面与中国接壤,边境线长4676公里;北面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3485公里。

  仅有两个邻国的蒙古,历史上曾经充当过两个大国之间的军事缓冲地带。当下,由于美国一枝独秀的国际政治地位,使得蒙古又多了一个超越地缘意义的邻国。在11月21日出访蒙国之前,布什接受蒙古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认为美国是蒙古的‘第三邻国’,我们喜欢这样的口号。”

  布什的言语并不仅仅是外交辞令,而是美国的真实想法——他想把有着天然地缘特点的蒙古彻底拉至美国的麾下,从而在这一广阔的中间地带谋篇布局制衡中俄。在当今国际政治中,有可能挑战美国地位的单个国家只有中俄,而日本、欧盟的任何一国、印度和巴西都不可能。中国的崛起和俄罗斯的渐入佳境,使得美国倍感压力。

  美国谋局中亚的外交战略,在苏联解体之后成为可以展开的战术实施。但是,由于俄罗斯的强烈抵制,直到2001 年秋阿富汗战争时,美国才以反恐名义进入了中亚。战争结束后,美国没有如期撤离其在中亚国家的军队,而是以各种借口寻求巩固和扩充在此地区的军事存在,拓展美国在中亚的影响力,取得在中亚地区相对俄罗斯与中国的地缘战略优势。

  但这不过是美国的一厢情愿,在布什踏足蒙古的当天,乌兹别克斯坦国防部宣布,美军已完全撤离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汗阿巴德空军基地,结束了在此地长达4年的驻留。

  美国当然不甘心就此在中亚失势,于是转战蒙古就成为了另一种选择。美国2003年发起针对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战争时,蒙古就坚定地和其他30多个国家站在一起,并向伊拉克派出士兵,参加驻伊联军的各项工作。而美国也投桃报李,去年已经把蒙古列为其16个经济援助受惠国之一,美国是继日本、德国之后,蒙古的第三大经济援助国。

  作为历史上第一位访问蒙古国的在任美国总统,布什11月访问之时给蒙古军队带去了1100万美元援助,用以提高蒙古在反恐方面的军事装备。美国与蒙古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关系升级,表明美国向蒙古的渗透加速,制衡中俄的企图更加明显。

  中俄:蒙古不是美国的高原

  大国的明争暗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即使今天全球化的发展已经使得国家间联系日益紧密,也不可能阻挡大国间的利益争夺。与蒙古有着相当历史渊源且比邻而居的中国,不可能对美国的越洋渗透视而不见,而俄罗斯更是如此。

  由此可见,美国在蒙古的如意算盘不会如其所愿。在历史的演进中,蒙古20世纪的大半时间都是在前苏联和俄罗斯的控制之中,几乎是苏俄理所当然的势力范围,这种状况直到苏联解体之后才有所改观。

  而说到中蒙关系,政治层面上,两国已建立起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经济层面上,两国经贸合作正在日益深化,中国已成为蒙古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国;国际政治层面上,双方的沟通和配合也算良好。

  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也决定了中方对中蒙关系的极大重视,始终致力于同蒙古成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国的发展也给蒙古带来了极大机遇,中蒙之间在各个层面的交流深化,会使得美国的拉拢策略遇到不可跨越的阻碍。

  此外,放眼整个亚洲,美日军事同盟在东亚地区本就给中国造成了一定压力,而日本罔顾历史的种种带有右翼色彩的举措也使中日关系陷入低谷。如此境遇之下,美国又加快了对蒙古的渗透,这对中国整个亚洲地缘战略相当不利。因此,无论从长远考虑,还是从眼下所需,中国都不会让蒙古成为美国的又一个后花园。

  前苏联解体之后,驻蒙俄军于1992年全部撤出蒙古,但由于俄方停止向蒙古提供武器装备等问题,两国关系一度陷入低谷。

  不过,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北约东扩和美国单边主义急行军的压力之下,蒙古对俄罗斯的的战略意义又开始凸显。

  1999年,蒙俄两军借纪念诺门坎战役60周年之机恢复高层交往;2000年,俄军总参谋长克瓦什宁率俄罗斯军事代表团访蒙;同年,俄总统普京访问蒙古,两国关系得到全面恢复。

  新世纪以来,俄蒙关系进展顺利,2003年两国宣布建立和发展“蒙俄睦邻传统伙伴关系”。去年伊始,俄方表示同意免除蒙古所欠前苏联的全部巨额债务,这在蒙俄关系史上可谓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俄罗斯对蒙古的频频示好,在表明俄方加强俄蒙关系的同时,也表明美国的渗透战略将会受到俄罗斯的强力遏制。

  蒙古:从一边倒到多支点

  历史的沧桑早就表明:处于大国之间的小国或弱国历来步履艰难且小心翼翼,任何可能的选择失误或会招致横祸。国际政治文明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小国虽不至于再有“亡国”之虞,却必须有处理好与相邻大国关系的现实考量。

  在1991年前苏联解体之前,蒙古的外交政策完全奉行对苏一边倒,也可以讲蒙古没有自己的独立外交政策。前苏联解体之后,蒙古为适应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和国内政局的演变,逐步加大了对外政策调整力度,实现了蒙古外交战略的根本性转变。

  蒙古调整对外政策的核心是从“一边倒”到“多支点”,即确立了不结盟、等距离、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处于大国之间的地缘特点,使得蒙古的外交政策越来越独立、越来越务实。蒙古主张同俄罗斯和中国“均衡交往”,开展广泛的睦邻合作,同时重视同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以及印度等国的关系。

  尽管近年来蒙古已经同中国确立了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同俄罗斯建立了睦邻传统伙伴关系,但是,蒙古实际上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戒心却始终存在,因而欲借美国之力牵制中俄,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由此,蒙古视美国为自己的长期战略伙伴和“第三邻国”。但是,无论蒙古准备从美国那里得到多少收益,也无论蒙古准备借美国力量牵制中俄而从中获益多少,以下问题蒙古不可能逃过:

  美国力量再强,都不可能充当蒙古真正的“第三邻国”;蒙古不过是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可以舍弃的一颗棋子。

  因此,美国在蒙古的存在只能是具有地缘战略的象征意义,而不会是类似于日韩等国的实质意义;蒙古生存与发展的国际力量最终只

能源于中俄,这是其地缘特点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蒙古别无选择。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