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济特区借鉴中国特区服务模式(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08:45 环球时报 | |||||||||||
经过四个多月的考察和筛选,俄罗斯首批六个经济特区最终所在地终于浮出水面。舆论普遍认为,这标志着俄罗斯在建立经济特区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定的一步。但人们也普遍猜测,新的经济特区能否如俄罗斯政府所愿,区别于原有的经济特区,真正成为吸引外资的桥头堡。
原有的自由经济区已经成为偷税漏税者的天堂 截至2005年6月底,俄罗斯十几年来累计吸引外资908亿美元,还不及中国近两年来的数额。俄罗斯总统普京明确指出,外资流入不足已经成为阻碍俄罗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另一方面,俄罗斯上下普遍存在对外资既爱又怕的情况,既希望外资大量进入,为我所用,又对外资进入排挤和控制民族产业、利益外溢忧心忡忡。 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曾经批准了十几个城市和州区为自由经济区。但由于没有制定相关法律,在给予特区内外资优惠政策上又争论不休,结果各种优惠政策的颁布处于混乱甚至半非法状态,使这些所谓特区名不副实,名存实亡,最终成为了偷税漏税者的天堂。至2000年底,俄政府已将大部分自由经济区撤销,仅存加里宁格勒和马加丹两个自由经济区。 因此,今年7月酝酿多年的《经济特区法》出台后,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俄国内主张不同经济发展路线的各派力量和利益集团长期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它昭示了俄将继续奉行开放和自由的市场经济政策。 六个经济特区都设在发达地区 设立经济特区意味着国家投资兴建基础设施、享受优惠引资政策、新增大量就业岗位等等,这些无疑关乎地区未来的发展,因此《经济特区法》一经颁布,立即在俄各联邦主体中掀起了争相申请建立经济特区的热潮。据俄联邦经济发展与贸易部部长格列夫介绍,此次共收到43个地区政府递交的72份申请,由各界代表组成两个评选委员会对其进行了评估,最终确定了两个工业加工特区和四个技术推广特区。两个工业加工特区是以生产家用电器和家具为主的利佩茨克州及以生产汽车零部件和石化产品为主的鞑靼斯坦共和国叶拉布加市,技术推广型经济特区包括莫斯科市管辖的卫星城“绿城”———发展微电子业,隶属莫斯科州的杜布纳市———发展核物理技术,圣彼得堡市———发展信息技术,以及托木斯克市———发展新材料技术。 特区评选委员会负责人表示,俄政府在确定经济特区位置时,主要考虑各地建立经济特区计划的可行性和实施前景,首批经济特区的共同特点是现有的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大多设在经济本已相对发达的地区。首批6个经济特区中,除托木斯克市位于西西伯利亚东部外,其余5个均位于俄欧洲部分,特区的设立对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而言可谓锦上添花。而急需吸引资金、推进经济转型、改善就业状况的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等欠发达地区却被挡在了门外。对此,俄经贸部部长格列夫解释说,尽管他本人非常希望能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提交的申请中找到一份满意的,但它们都“不够成熟、不够具体”。在今后的评选中,政府将考虑帮助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编写申请文件,使其有机会获得建立经济特区的资格。 特区由中央垂直管理 事实上,俄罗斯的所谓“经济特区”与我国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概念不同,它是指在城市划定的一个区域,更加类似于我国的各类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不同的是,俄将经济特区严格区分为工业加工区和科技推广区,两种特区产业侧重、占地面积、企业入驻条件均有所不同,并规定经济特区设立期限为20年,不得延长。 俄联邦特区管理署署长日丹诺夫表示,中央将从特区建立之初即严格依法对其进行管理,为今后打好基础、积累经验,防止重蹈过去自由经济区的覆辙。经济特区由联邦政府、所在省州及所在城市政府三方共同拨款建设。联邦特区署在每个特区设立直属机构,实行垂直管理,特区署地方派驻机构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特区内还将依法设立监管委员会,负责监督特区的运行情况,如经济特区在建立三年内未能签署任何引资协议,或引资协议未能执行,将被取消特区地位等。 借鉴中国经济特区“一个窗口”的服务模式 为达到吸引外资的目的,俄《经济特区法》明确规定了入驻企业享有的各项优惠政策,包括:统一社会税由26%降至14%,项目投产前5年免征联邦财产税和土地税;经济特区内实行自由关税区制度,进口免征关税和增值税,区内产品免税出口等。特区还将借鉴中国经济特区“一个窗口”的服务模式,成立特区管理公司,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注册手续,减少行政壁垒。为增强投资者信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经济特区法》还规定投资协议有效期内发生的不利于投资者的俄联邦及地方法律变更,一律不适用于特区入驻企业。当然,享受上述优惠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如入驻工业加工特区的企业必须在10年内投资1000万欧元,且第一年不得少于100万欧元;入驻技术推广特区对投资额没有要求,但必须开展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活动。 俄官方测算,建立一个工业加工型特区可吸引国内外投资3.3亿美元,多创造约1.4万个就业岗位。据悉,俄首批经济特区将在2007年正式开始运作,预计在2—3年内初见成效。2006年上半年俄还拟确定一批新的经济特区,俄官方人士还透露,2006年俄还拟出台《经济特区法》修正案,增设两种新的经济特区类型:旅游特区及港口特区。 中国力邀俄罗斯官员访华推介经济特区 我国的政府部门和企业一直非常关注俄《经济特区法》出台及经济特区的确定。对企业而言,过去面对俄罗斯这个极具潜力的市场,企业往往踌躇满志,却因其政策不稳定、缺乏有吸引力的优惠待遇而却步,如今俄经济特区内投资环境有望大大改善,企业看到了在俄大展拳脚的希望。从政府的角度,近年中俄双方一直致力于在扩大双边贸易规模的同时提高其质量,推动相互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俄建立以吸引外资、发展加工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目的的经济特区,无疑为双方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的全面展开创造了极为重要和难得的契机。 为此,俄首批经济特区确定后,我有关部门立即邀请俄联邦特区管理署官员及6个特区的代表于12月14日—18日访华,向中国各界人士介绍俄《经济特区法》的内容、各个经济特区的特点、优势和招商意向,与中国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访华期间,俄代表团还会参观考察我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国在特区建设和运作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谈及开展对华合作方面的考虑,俄特区管理署署长日丹诺夫表示,考虑到中俄两国的比较优势和互补性,首先在工业加工型特区开展合作较为现实。▲ 《环球时报》(2005年12月16日第十五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