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评论:美国是中国与欧盟关系加深的阻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16:54 新世纪周刊

  撰文/任孟山

    中欧利益共同点多于中美利益共同点,美欧利益共同点多于中欧利益共同点。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是中国与欧盟关系加深的阻碍

    当今国际政治格局中,中国与欧盟是两支不具有超级国家能量却具有
超级影响力的力量。

  回望2005年,中国外交在年度收官之际,国家领导人频频踏足欧盟诸国。胡温的高层出访,使得中国外交在欧盟各国流光溢彩。而在即将到来的2006年中欧关系进程中,中欧的发展路线图会更加流畅。

  但中欧关系中关于军售解禁、市场经济地位、贸易争端、美国力量的影响等痼疾将依然存在,这不仅是双边关系良好运转的近忧,也是必须思考的远虑,而对这些问题将在明年解决抱有幻想是不切实际的。

  经贸继续合作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在冷战后国与国关系发展中,经济力量超越意识形态的驱动作用已经成为了世界潮流。

  “亚欧大陆是地球上最宽广的胸膛”,希腊哲人曾经的预言在今天可以找到丰富的数字佐证:中国与欧盟的领土相加是世界土地的1/10,人口相加是世界人口的1/4,国内生产总值相加是世界总额的1/3。

  欧盟在2004年东扩之后,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已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年,中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额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

  毫无疑问,以上情形在2006年将会继续。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有三:第一,保证双方合作的政治层面不会有大的变动。中国最高领导人在岁末的出访,为双方继续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此外,中欧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也为双边关系顺利发展构建了良好框架;

  第二,国内经济的良好发展为双边关系进展夯实了内部基础。中国最大的智囊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公布,预计今年中国GDP增长率将达到9.4%左右,同时,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可以保持在接近9%的水平上。中国的发展速度将为双边经贸与技术的合作额度与深度埋下坚实根基;

  第三,中国与欧盟交流渠道畅通且各有所求。“欧洲的经验加上中国的潜力是一对绝佳组合。”英国工业联合会干事迪比琼斯曾经如此评价。

  虽然中国市场广阔且潜力巨大,但在很多方面却受制于美国高新技术转让的限制。目前,欧盟是中国最大的技术和设备供应方,中国的高速发展对欧洲经济的复苏具有重大的牵引作用。比如温家宝此次访欧期间,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与空中客车公司签署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将购买150架空中客车A320系列飞机,价值147亿美元。

  军事合作难以圆满

  中国日渐崛起的姿态与现实给国际政治格局带来巨大影响,相比而言,中国与欧盟政治层面的互信程度与合作态度明显好于中美之间。无论是在结构性矛盾方面,还是在地缘政治方面,中国与欧盟互不构成威胁。而在打击恐怖主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遏制单边主义上升、加强联合国作用、打击跨国犯罪等国际合作方面,双方共同利益聚集,相互借重。

  最重要的是,欧盟不挑战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台湾问题,在这方面,来自欧盟的实际行动与官方表态基本吻合。以上这些,在中欧关系新一年的发展中将会继续向前推进。但是,这不表明双方存在的分歧会减少。

  无论是

知识产权,还是所谓的中国人权、西藏问题,欧盟国家的领导人和欧盟领导人都曾经对中国加以指责,虽然态度温和,不似美国那么霸道,但仍然是妨碍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

  更为重要的问题在于,欧盟对华军售禁令的持续存在,与中欧关系的持续推进明显不合节拍。从宏观层面上讲,解除军售禁令是一个政治原则问题。中国国家领导人和外交部高官多次明确表示,欧盟解除这一禁令绝不意味着中国将大规模从欧盟采购武器,而意味着欧盟消除了在政治上的对华歧视倾向。

  在这一问题上的一波三折,表明了当今国际关系中大国博弈的力量对比。欧盟领导人曾在讲话中多次透露解除禁令的积极信号,但来自美国的压力,包括作为美国扈从的日本的态度,却使得欧盟国家谨小慎微,却步不前,以至于总是功亏一篑。而在2006年中欧关系的发展中,这一问题看起来仍然无法功德圆满。

  近忧与远虑

  除了军售问题,还有四大问题考验着中欧关系。首先是中欧贸易战的可能性依然对中欧关系顺利发展保持压力。中欧贸易战已经不是仅仅存在于

纺织品纠纷,而是已经蔓延到其他贸易龃龉。虽然今年的纺织品纠纷最终以双方都承担责任的方式得到了解决,但是中国做出的让步更大。在平等的国家交往中,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双边关系发展弊大于利。

  纺织品贸易争端表明中欧原有贸易格局被打破,双边贸易额扩大的同时,欧盟也经常对中国商品采取数量限制、关税配额及设置贸易技术壁垒等手段,限制中国有竞争力的产品输出到欧洲。可以预见,只要欧盟国家对自身的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中欧贸易战的存在就将是一个长期问题。

  其次是至今欧盟没有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尽管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欧盟、美国等世界经济巨头一直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据中国商务部提供的数字,自1979年中国遭遇第一起反倾销案(糖精纳案)以来,迄今欧盟对华累计提起100 余起反倾销调查。“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成了中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的“拦路虎”,不利于中国企业在欧盟境内的竞争。

  第三是与欧盟成员国事务协调的难度加大。目前,欧盟面临巨大困难:欧盟宪法先后在法国、荷兰两个欧盟倡始国全民公决中受挫,欧盟为下一个中期预算方案争吵不休,欧盟成员国就解决中欧贸易争端意见不一,在联合国改革与增常问题上,欧盟各国步调不一各有诉求。

  欧盟利益与欧盟成员国家利益的不完全重合,以及欧盟决策程序中成员国一票否决的运行模式,使得中国在协调事关自身利益的问题上,工作量加大,工作难度增加。

  最后是欧盟在多大程度上看美国脸色行事。从历史角度来看,欧洲各国之所以联合,意在集合多国之力量成为世界一极,不受制于人,特别是美国。但现在看来,美欧矛盾并未像某些评论家所言,自

伊拉克战争以来“西西矛盾”加剧。

  事实是中欧利益共同点多于中美利益共同点,美欧利益共同点多于中欧利益共同点。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是欧盟无法摆脱也不愿意完全摆脱的外部力量,这会对中欧关系顺利发展有一定负面影响。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