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走进美国太平洋海啸报警中心(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9:36 中国新闻网 | |||||||||
![]() ![]() 密码控制的铁丝网大门里是美国太平洋海啸报警中心。 ![]() ![]() 全球地图上红箭头标明严加关注的最近地震活跃带。 ![]() ![]() 每个工作人员都随身携带着报警器。 ![]() ![]() 地震学家在电脑上查阅:在中国西部某地,有几个点表明着轻微的地震活跃预报。 中新网檀香山珍珠港十二月二十五日 (记者 贾国荣) 南亚大海啸一周年前夕,记者来到檀香山珍珠港海滩边,获准进入密码控制的铁丝网大门。 草地远处四五座简易房毫不起眼,丛林里两三个碟型卫星大天线引人瞩目。近看屋墙嵌上的赫然招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太平洋海啸报警中心”,始知此乃举足轻重之地。
进屋一面墙的全球地图上,一支粗大的红箭头十分夺目,它直指印度洋边一片海域,红笔纵横勾画,标明严加关注的最近地震活跃带。 几位值班的科学家监视着数台电脑屏幕滚动的数据,来者太空气象和环境侦察卫星、全球地震传感监测网、深海浮标、浪高标尺和近百个监测站的综合信息,在墙面并排的超级计算机里汇聚,显示成各种曲线图形。 科学家指出,这里全天候分分秒秒监测着,只要地层海下振动异常,海里长波浪和海平面变化失常,电脑接到报警到预测判断后发出警报,需时五到十分钟。 在此我们看见去年南亚大地震的海啸报警和电话记录----那天恰逢圣诞节,值班人员奇少,太平洋国家接到警报,而印度洋沿岸国家没有加入预警接收系统,通讯录上没有他们的任何联络办法......可惜呀,二十一万六千人的生命荡然无存。 “印度洋啊,七百年没有地震,来一次就不得了......”科学家遗憾地叹息 。 记者请一位地震学家在电脑上查阅中国的信息,他一边说“那里好远”,一边输入键盘后,屏幕马上显示:在中国西部某地,有几个点表明着轻微的地震活跃预报。 记者注意到,值班中心安放着几部电话,分别表明直通州政府和美国最高机关。 如今这里每个工作人员都随身携带着报警器,二十四小时开机。科学家在身边模拟了一下报警声:“滴!滴!”的红灯一闪一闪。 更惊恐的是人工智能警报声,值班人员模拟检验了一次,“哇啊!哇啊!”,声震所有房屋。 最惊心动魄的恐怕是屋外高处装置的巨大警报器,科学家指着它说:“这一响可全城大乱。” “请千万别出声......”记者望着它告别报警中心,身后铁丝网大门悄然关闭。 相关专题:印度洋海啸一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