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国日报网站评出2005年度十大国际新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9日12:21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评出2005年度十大国际新闻

海军陆战队士兵正在为一名阵亡驻伊美军士兵的棺木覆盖美国星条旗。[《时代》周刊照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国日报网站评出2005年度十大国际新闻

拉佐尼亚·巴哈姆带着女儿德博丝乘坐军方救援直升机,离开了被洪水围困的新奥尔良。


中国日报网站评出2005年度十大国际新闻

巴基斯坦的巴拉克特市30秒就成了一片废墟,瓦砾之下是一具遇难学童的尸体。[《时代》周刊照片]


    中国日报网站评出2005年度十大国际新闻,以下为详细内容:

  审萨政治秀与美国的中东民主试验场

  上榜理由:世纪审判 美国在中东民主试验场

  伊拉克战争结束两年多以后,前总统萨达姆被送上了本国法庭的审判席,伊拉克的国家政权建设也在宗派与种族的权力博弈中接近于完成,但是美国设立的“民主样板”的未来在阵阵的枪炮声中却显得是那么脆弱。

  每一个政治家都无法逃脱历史的审判。但是对于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来说,历史的审判显得是那么遥远,而一个来自现实的审判就在眼前。10月19日,举世瞩目的“世纪审判” 在巴格达“绿区”拉开帷幕。在数次庭审中,萨达姆与法庭的对抗取代了审判的内容,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的确,当萨达姆个人的命运与伊拉克国家的命运相分离以后,萨达姆的未来所具有的只是象征意义而不再具备任何实际影响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萨达姆的审判并不具有众多媒体所宣称的那种“世纪大审判”的意味。对于萨达姆的审判,无疑是美国希望将这个象征意义做得更为突出。虽然美国总统布什表示对宿敌萨达姆的审判并不关注,美国政府也宣称伊拉克的事情由伊拉克人民自己选择,但无论是从时间、罪名、审判程序和审判法官的选择上,都可以看出萨达姆面临的无疑是一场被美国精心设计的审判。

  现在的萨达姆已经从美国的对手成为了美国的棋子。美国希望利用对萨达姆的审判突出伊拉克的民主化,而美国目的有两个:其一,正如美国《外交事务》杂志的文章所指出的那样,美国希望民主化消除恐怖主义(尽管难以达到);其二,就是通过伊拉克的民主化确立美国与伊拉克的良好关系,确保美国在伊拉克的影响。

  对于萨达姆的审判与伊拉克宪法公投这两个重大事件相隔只有短短的3天,这决不仅仅是一个时间上的巧合。美国无疑希望这两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汇聚在一起,给伊拉克人和世界造成这样一个深刻的印象:一个民主的伊拉克正在随着新宪法的诞生和对过去专政的清算而逐步建立。

  按照美国设计的政权建设“路线图”,1月30日,伊拉克举行大选,选举产生了过渡国民议会以及过渡政府;10月15日,通过全民公投批准了新宪法草案;12月15日,伊拉克再次举行议会选举,并将最终产生正式的议会和政府。

  历史似乎总在玩一场反讽的游戏。在《汉谟拉比法典》中,巴比伦帝国也曾自视为世界至高无上者,负有“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的使命。3000多年后,同样标榜“国际道义”的美国用炮火在这片土地上演绎着同样的逻辑,为了现实的战略利益,布什不得不继续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穿新装的皇帝”的角色,除了在伊拉克取得胜利,美国别无选择。

  然而,谎言的代价是沉重的:驻伊美军士兵死亡人数突破了2000大关,而布什宣称还会有更多的士兵死亡;在战争中死亡的伊拉克人则高达3万到10万人;美国国内民众对于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政策日益不满,布什的民意支持率也一直在谷底徘徊;在许多伊拉克人看来,美国大兵和历史上其他外侵者没有什么不同,他们绝非救世主,要求美军撤离的呼声也从未停止过。

  2005年,对于伊拉克而言,一个带有萨达姆印记的时代正渐行渐远,而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政权能否摆脱美国霸权的阴影,走上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与民族和解,则更为人们所关注。

  飓风“卡特里娜”肆虐美国

  上榜理由:一场大天灾暴露出美国惊人的阴暗面,其造成的物质和精神影响广泛而深远。

  8月下旬,美国遭遇了强力飓风“卡特里娜”的袭击。在每年的大西洋飓风季节,美国都会遭遇飓风侵袭,但这次的“卡特里娜”却格外厉害。这场百年不遇的大天灾不仅给美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它更将美国政府救援迟缓、忽视隐患、贫富分化、种族差异、忽视环境保护等问题赤裸裸地暴露于世人面前。

  “卡特里娜”的规模和强度都比较大,给美国带来强风和大暴雨,并导致洪水泛滥。“卡特里娜”主要袭击了美国佛罗里达半岛、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亚拉巴马州,并重创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使该市变成一片“泽国”。

  “卡特里娜”造成的死亡人数约为1078人。经济学家认为,其带来的物质和精神双重损失有可能抑制美国2006年的经济增长,并对全球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在“卡特里娜”袭击之初,美国政府总体应对不够积极、不够重视。从救灾反应来看,更是迟缓,联邦官员与州政府官员、地方政府官员沟通不力,甚至互相推诿。这一切都导致“卡特里娜”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救灾不力令布什的支持率猛跌至4年来最低点,指挥救灾的美联邦紧急措施署署长迈克尔·布朗也被迫辞职。

  “卡特里娜”登陆时并非级别最高的飓风,但是却造成如此严重的破坏,尤其在新奥尔良,飓风并非正面登陆却造成该市80%地区被淹,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未对一些隐患予以重视:这里地势低洼,平均比海平面低约2米,而当地的堤坝却长期以来没有加高和加固。

  “卡特里娜”在美国造成了“只有富人来得及撤离、穷人只能死守”的现象,众多的穷人、黑人不幸地成为了最大受害者。这场飓风暴露了深埋在美国民主制度下的贫富分化和种族差异。

  从组织疏散上来看,一些地方政府忽视许多贫困居民没有代步车辆的事实,以新奥尔良市为例,许多没能逃离的灾民都是穷人和黑人。在救灾过程中,种族问题再一次凸现出来。许多黑人被排除在首要援助对象之外。用美国黑人民权领袖杰西·杰克逊的话来说,新奥尔良市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种族主义隐患。“事实上,对穷人和黑人的漠不关心早已存在。”

  这场天灾暴露了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并非到处都是“美国梦”,在美国一些地区,人们依然面临着贫穷不公的噩梦。

  有媒体指出,全球变暖及其带来的气候变化使美国和欧洲更容易遭受暴风雨和洪水的袭击。而飓风“卡特里娜”正是全球变暖造成的大灾难之一。

  在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曾签署保护环境、限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底,布什政府突然以该议定书损害美国经济利益为由,宣布拒绝执行该公约。如今,4年过去了,美国的顽固态度依然没有改变。

  正是这种消极的环境政策才导致人们遭受“卡特里娜”飓风这样的天灾。美国应该接受教训,不应该再忽视全球变暖问题、不应再顽固地对《京都议定书》说“不”了。不知道此次“卡特里娜”在袭击美国南部地区的同时,会不会也给布什政府敲响了警钟?

  南亚大地震

  上榜理由:地震无情人有情,一场伤亡惨重的大地震成为印巴关系进一步缓解的契机。

  2005年10月8日上午,南亚次大陆发生里氏7.6级地震,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都有强烈震感。截至10月19日的统计结果,这场大地震共造成7.9万多人死亡,成为百年来死亡最惨重的地震之一。巴基斯坦在地震中受灾最为严重,西北边境省有37958人遇难,死亡人数还有可能进一步上升。巴控克什米尔地区高官也表示,当地至少有4万人死亡。此外,印度方面宣布,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目前已有1360人死亡。

  然而,地震无情人有情。南亚大地震发生后,贫困的巴基斯坦灾区不仅得到了来自联合国、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和组织的金钱和物资援助,还首次得到了多年来与之龃龉不断的印度的大力援助,这为进一步缓解印巴关系提供了契机。

  在过去几十年中,围绕着克什米尔等问题,印巴两国间爆发了多次激烈武装冲突,双方都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两边部署了数以千计的士兵。然而,此次地震发生后,一些印度士兵主动越过克什米尔实控线,帮助巴基斯坦人修建在地震中被毁的建筑。随后,印度政府也向巴基斯坦示好,表示愿意向巴方提供救援帮助。

  10月30日,印度和巴基斯坦代表经过艰苦谈判,就临时开放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允许克什米尔人共同参加震后救援达成一致。双方发表联合声明称,印巴将从11月7日开始暂时开放实控线上的5个边界检查站,以允许救援物资从实控线的任何一方运送到另外一方,并移交给对方的地方当局,双方居民也可通过这5个检查站步行穿越实控线。

  由于文书办理拖延等因素,克什米尔边界的实际开放日期被延后了几天,但在11月19日,印巴双方终于开放了克什米尔边界,这是58年来两国人民第一次获准步行通过边界与另一边的亲友见面。克什米尔,这块被誉为“喜马拉雅山下的瑞士”的美丽土地,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动荡后终于让人们看到了和平的希望。

  全球恐怖袭击

  上榜理由:日益猖獗的全球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大敌。

  2005年里发生了很多天灾,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然而,日益猖獗的全球恐怖主义对人类造成的威胁绝不亚于这些天灾。

  当7月7日的伦敦还沉浸在申奥成功的喜悦中时,蛰伏了近半年的恐怖分子就发动了针对伦敦平民的恐怖袭击。对伦敦地铁和公交车的爆炸袭击造成52人死亡,近千人受伤。然而,随后全球各地发生的一系列爆炸袭击表明,伦敦的爆炸仅仅是一个开始。

  自7月到11月,埃及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印度尼西亚旅游胜地巴厘岛印度首都新德里、约旦首都安曼相继发生炸弹爆炸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在上述这些恐怖袭击中,人们都能够看到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影子。当代伊斯兰极端主义强烈主张依照伊斯兰原教旨教义和极端泛伊斯兰主义,重建伊斯兰世界,并主宰整个人类社会。伊斯兰极端主义为日益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提供意识形态基础、精神动力和纽带,两者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可以说,国际恐怖主义是伊斯兰极端主义付诸实践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全球恐怖主义的抬头,也和复杂的国际局势息息相关。9·11事件以来,恐怖主义非但没有因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而有所收敛,反而出现了“越反越恐”的局面。反恐成了国际政治生活中出现最频繁的话题,同时,反恐也越来越像一些国际政治主体实现自身利益的最为实用的借口。这些国家天天打着反恐的旗号,却少见反恐之实,只是一味地攫取利益。这样不但给了恐怖分子喘息之机,同时也让一些中立的人士产生反感,甚至转而支持恐怖分子,更有甚者自己走上了发动恐怖袭击的道路。可见,要真正赢得反恐战争,国际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