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专家点评2005国际大事:日本右倾化冲击中日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1日14:17 中国日报网站

  专家点评2005国际大事:日本右倾化冲击中日关系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2005年,日本政治进一步向右摆,其在历史和领土海域等问题上的姿态更加强硬。这一动向使本已陷于“政冷”状态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日本政治右倾化进一步加剧

  在战后60周年的这一年,日本在否认侵略历史方面变本加厉。国会议员和政府高官相继发表了否认“随军慰安妇和强抓劳工”罪行、否定二战结论和战犯的言论。日本内阁竟也做出了“日本国内无战犯”的正式解释。

  9月11日,日本举行第44届众议院选举,自民党获得大胜,单独获过半数议席,与公明党联手获超2/3议席。这使得自民党“小泉化”色彩更加浓厚,也使得执政联盟在国会压制在野党、强行通过法案的能力空前增强。小泉首相采取了更加惟我独尊、独断专行的决策方式。10月31日,小泉纯一郎再次改组内阁和自民党高层,搭起了一个鹰派色彩更浓的新班底。10月17日,小泉首相第五次参拜了供奉着

二战甲级战犯亡灵的靖国神社,把日本与曾深受其侵略之害的中韩等国的政治关系恶化到了极点。

  今后,日本修改宪法、走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步伐将加快。在地区政策上,日本将继续沿袭“挟美制亚”、“联美抑中”路线,其对东亚邻国的外交将继续强硬化。

  ***中日“政冷”局面雪上加霜

  综观全年的中日关系,中方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作出了许多努力。3月14日,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提出加强和改善中日关系三项原则和三点建议。4月23日,胡主席在印尼会见小泉首相时就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提出了五点主张。

  在中方倡导下,中日进行了三轮外交部副部长级政策对话。4月,町村外相访华。中日还举行了两轮“东海问题”司局长级磋商。在安全领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与日本防卫厅事务次官守屋武昌进行了第六次中日防务安全磋商。

  但日方却对中方的善意视而不见,反而屡屡做出破坏两国关系的举动。2月9日,日本政府宣布将右翼团体在

钓鱼岛上设立的灯塔“收归国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日本采取的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是“非法和无效的”。

  在东海划界问题上,日本对中国在本国海域进行天然气开发活动横加指责。中国在两国谈判中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建议,日本由拒绝接受逐步转为有条件地接受。

  2月19日,美日外交、防务负责人“2+2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竟把台湾问题作为共同关心事项。10月29日,美日再次举行“2+2”会谈,提出了加快美日军事一体化的目标。

  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日本也为一再挑战中国利益付出了沉重代价。中日首脑互访继续中断,中日政策对话和“东海问题”谈判搁浅,在釜山APEC会议、吉隆坡东亚系列会议期间中日首脑都未能举行会晤,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第七次会晤也被延期。这一年,日本也未能圆其“入常梦”。

  今年,中日贸易增幅只有10%左右,明显低于中国外贸总额23%以上的增幅,中日旅游市场的旅游人数也明显减少。4月9日起,中国一些城市还发生了抗议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反对日本“入常”的示威游行。

  此外,日本一再激化与东亚邻国关系的行为在国际社会也是不得人心的,包括美国、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纷纷表态,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倒退倾向提出了严厉批判。

  ***2006年中日关系的展望

  中日两国同处东亚地区,彼此间面临着如何对待“两强崛起”局面的课题。在中日同时“崛起”过程中,主要是由于日本急于突破中日关系底线,使两国的利益呈现重叠性、排斥性和对抗性。

  目前,中国国力正在追赶日本,心态日益自信;日本处在优越感崩溃的焦躁之中。对中国来说,强大国力和强者心态,加上强有力的决策与运作体系,包括政府与舆论、决策与实施、内政与外交的良性互动,是在对日工作中把握主导权的必要条件。

  本人认为,日本在2006年翻然悔悟、回到对华友好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小泉纯一郎很可能再次参拜靖国神社以及坚持对东亚强硬外交,中日政治关系或将呈现“冰冷状态”。但中日经贸往来和民间交流将有望继续得到发展。   (作者:金熙德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