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俄罗斯与乌克兰天然气争端专题 > 正文

俄乌两国表面达成协议实则怨气难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5日16:04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 (驻莫斯科记者 宋世益) 2006年1月4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和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总裁伊夫琴科在莫斯科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俄乌两国当天就天然气价格问题达成一致,并签署了俄向乌出口天然气合同。根据合同,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未来5年内以每千立方米230美元的价格将俄天然气出售给“俄乌能源”公司,“俄乌能源”公司将俄天然气与来自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天然气混合,再以每千立方米95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乌克兰。俄天然气经乌境内出口到欧盟国
家的过境费由原来的每千立方米/百公里1.09美元提高至1.6美元。至此,轰动世界的俄乌“斗气”大战终于暂时告一段落。

  激烈的“口水仗”

  在乌前总统库奇马执政期间,乌俄两国关系密切,天然气供应在优惠价格基础上以易货贸易方式结算。俄每年通过乌克兰管道向其他欧洲国家输送1120亿立方米天然气,享受每千立方米1.09美元的优惠过境费率。作为交换,俄以每千立方米50美元低价向乌供应天然气。

  此前,由于乌克兰和俄罗斯去年底就供应天然气问题谈判破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1日降低了向乌天然气管道的输送压力。

  随着天然气之争的骤然升级,乌俄之间也开始了激烈的“口水仗”。乌石油天然气公司1日发表声明,指责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违反双方2002年6月在乌东部城市哈尔科夫签署的关于2003~2013年俄罗斯天然气过境乌克兰的合同规定,认为俄罗斯单方面缩减向乌天然气管道的输气量毫无道理。

  乌总统尤先科也在1月1日对媒体说,乌克兰愿意从1月1日起以合理的市场价格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将供应乌克兰的天然气价格设定在每千立方米230美元,这一价格没有经济根据,对乌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此前的1月3日,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称,目前使俄乌天然气谈判摆脱僵局的惟一正确途径是平静地实现两国天然气合作向市场原则过渡,即乌按照欧洲价格向俄购买天然气,而俄按照欧洲市场标准向乌支付其天然气经乌领土输送的过境费。

  尤先科得利?

  从乌克兰方面看,今年上半年,乌将举行议会选举。未来议会不仅能决定总统权限,而且可以根据大选结果重新组阁。俄乌天然气争端的背后实际上是双方围绕乌议会大选的角力。

  “橙色革命”一周年来,乌政治和经济局势与从前并没有多大改观,尤先科总统的上台时的承诺并没有兑现,部分民众感到失望。当局面临的局势并不乐观。

  俄政治研究所所长马尔科夫认为,尤先科需要这一冲突,以防止其在议会大选中遭到惨败,从而保住其总统职位。而与此同时,尤先科的政治对手欲东山再起。此前被尤先科总统解职的“橙色革命公主”季莫申科表示,她将通过此次大选重返政坛。前不久,俄方宣布结束对其刑事调查,舆论认为此举值得玩味。有报道说,俄去年曾力挺的总体候选人亚努科维奇和季莫申科在大选中联合胜出的可能不小。

  美国点拨乌克兰

  有舆论认为,俄乌此次“斗气”不仅仅是乌内部两派第二次大决斗,也不仅仅是俄乌两国的经济纠纷或政治纠纷,它同时也是俄与西方对乌克兰地缘战略利益的新一轮争夺。俄现在正采取新的战略,即以能源为武器与美国为首的西方进行新一轮地缘政治大博弈。

  美国一直以多种手法对独联体进行渗透,构筑从波罗的海、黑海、里海到中亚的包围圈,不断挤压俄战略空间,以实现其弱俄遏俄战略。“颜色革命”后,乌克兰明显奉行“西倾路线”,急于加入北约,对俄主导的独联体颇多微词,成立“民主选择共同体”与俄分庭抗礼。

  面对如此“铁杆儿”盟友被“断气”,美国等西方国家显然不会不管不顾。舆论注意到,正是在美国一些高官访问乌克兰后,乌在天然气问题上一反常态地强硬,“使人怀疑美方是否向乌指点了一些高招”。美国国务院发言人1月1日说,对乌“断气”是鲁莽举动,这给该地区能源安全带来问题,并引起了用能源来施加政治压力的问题。

  过去,俄一直对独联体内部伙伴的能源供应实行优惠,以为如此可以将这些国家牢牢控制在自己影响范围内,结果并未完全如愿。面对那些“吃娘奶仍骂娘”者,俄现在修正了自己的选择,决定不再贱卖国家财产,转而坚定地捍卫本国利益。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认为,俄将天然气价格作为杠杆,试图影响格乌奉行的面向欧洲的政策。

  下一个是格鲁吉亚?

  俄乌“天然气大战”之所以愈演愈烈,除上述因素外,还与双方各握有可掣肘对方的其它筹码有关。

  从俄方看,能源贫乏的乌克兰对俄依赖程度较大。乌本国的能源只能满足47%至49%的需求,其中自产石油只能满足10%至20%的需求,自产天然气只能满足20%至25%的需求,其全部核燃料、2/3的原油、约一半天然气由俄供给。俄可视情况,随时勒紧能源价格绳索。

  此外,乌如考虑从土库曼斯坦进口天然气,运输仍离不开俄的管道。而12月6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代表在中亚一国际会议上就称:自2007年起,该公司将从土库曼斯坦的采购量扩大到400亿立方米,并转口到乌克兰。

  此次冲突最终以有利于俄罗斯的价格终结,不禁使其他依赖俄罗斯能源的国家担心,因为12月30日俄罗斯《生意人报》题为“武装到立方米”的文章称,俄乌“斗气”是由于俄从2005年开始对独联体国家实行新方针,目的在于将俄对前苏联地区的经济影响转变成政治影响。该文预计,俄打击的第一个对象是乌克兰,而后将是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不过,该文也认为,面对天然气提价,这些国家“在美国和欧盟的帮助下会安然度过,而俄罗斯不仅要失去主要的影响杠杆,还要遭受经济损失”。

  相关专题:俄罗斯与乌克兰天然气争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