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伊朗重启核燃料设施专题 > 正文

伊朗核危机中国表态外交协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02:19 第一财经日报

  当地时间16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有关伊朗核问题闭门会议传出消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与德国代表已经达成一致,要求伊朗中止一切核活动。但到目前为止,六国尚未发表联合声明。至于是否将伊朗核问题诉诸安理会,各国亦未明确表态。

  英国外交部在16日会议结束后发表声明说,六国一致对伊朗日前重启核研究活动表示“严重关注”。英国外交部还说,六国已经达成统一立场,要求伊朗停止一切核活动。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倾向于将伊朗核问题诉诸外交协商方式,在国际原子能组织框架内妥善解决。

  各方立场不一

  会议并未就是否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审议取得一致。

  在此问题上,美国和欧盟持一致意见,即认为应将伊朗核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而俄罗斯与欧美立场相左,它一直希望能将伊朗铀浓缩活动转移至俄境内,以缓和伊朗核争端。

  中国方面更倾向于将此诉诸外交协商方式,在国际原子能组织框架内妥善解决。1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表示,尽管当前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的进程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中方认为,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是个好的选择,符合各方利益。中方希望有关各方均能保持克制和耐心,尽最大努力恢复谈判。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问题专家李国富表示,同美国、英国和法国一样,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俄罗斯和中国都拥有否决权,这将影响以后伊朗核问题被提交至联合国后的裁决。

  尽管六国最终未发表联合声明,但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哈维尔·索拉纳表示,有信心使其他与会国家同意将伊朗问题提交安理会。据报道,英、法、德欧盟三国已经开始起草旨在将伊朗核问题在下个月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草案。

  但李富国认为,从目前情况看,要使各方达成一致并不容易。尽管俄罗斯的立场逐渐地向欧美靠拢,但是俄罗斯已经答应帮助伊朗修建第一座核反应堆,该合同金额高达10亿美元,因此俄罗斯目前依然在期待伊朗能够作出妥协。

  制裁是把双刃剑

  尽管六国会议未能取得一致,但目前看来,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的可能性较大。

  英国外交部发言人16日表示,英、法、德三国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就伊朗核问题于2月2日和3日举行一次紧急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国际社会将明确处理伊朗核问题的方式。

  中国前驻叙利亚大使、中东问题专家时延春认为,提交给安理会并不意味着制裁。安理会的首要选择是敦促伊朗履行国际原子能机构此前决议,重开与欧盟的谈判,并保证其核计划用于和平目的。

  如果提交安理会后伊朗不履行决议,则也可能面临制裁。李富国认为,联合国可能采取包括限制领导人出访、不得进口武器、限制石油出口、冻结核试验公司账户等一系列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制裁。

  但李富国表示,制裁并非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最佳途径。一方面,要赢得各国对伊朗制裁的支持并不容易。目前,俄罗斯、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和伊朗在油气田方面有多种合作,对伊朗的制裁无疑损伤这些国家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制裁后带来的负面效果令人却步。伊朗是世界第四大产油国,对伊朗采取经济制裁将扰乱伊朗政治和经济秩序,导致

原油价格不稳。伊朗15日就警告说,如果遭受经济制裁,伊朗将抬高国际原油价格。动武可能性不大

  在六方就伊朗核问题进行磋商的同时,美国国内发出强硬的声音,即若联合国最终不同意对伊朗进行制裁,美国和欧盟不排除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

  15日,来自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的两名参议员表示,美国可能最终不得不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当然武力是最后的选择。共和党参议员约翰·麦凯恩表示:“我们必须寻求联合国的制裁,如果安理会不同意,我们就要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了。”

  对此,时延春认为,美国动武目前看来可行性不大。首先,目前伊朗是否已经超出和平利用核范围尚未得出最后结论,这没有给美国动武足够的口实;其次,美国还未摆脱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困境,并没有足够的人力、资金投入新一轮战争;再次,伊朗地形复杂,不利美军攻入;另外,伊朗是完全的什叶派穆斯林国家,入侵伊朗将激起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愤怒。

  时延春表示,伊朗核问题仍有和平解决的可能,其中俄罗斯和中国可发挥重要调解作用。

  伊朗表示愿意重新考虑俄罗斯的提议,建立俄伊联合企业,在俄境内为其生产浓缩铀。普京16日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晤时则强调,国际社会应谨慎对待伊朗核问题,避免任何错误行为。(本报记者王晴发自北京)

  相关专题:伊朗重启核燃料设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