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担心在非洲利益受损 恶炒中国新殖民主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09:55 国际先驱导报 | |||||||||
英国外交大臣竟声称,“中国今天在非洲所做的,多数是150年前我们在非洲做的” 国际先驱导报驻拉各斯记者林小春报道 为什么英国《金融时报》要炒作所谓的中尼军火交易?实际上,不仅仅是《金融时报》,当前大多西方媒体对中国在非洲的一举一动都高度关注。而这种“关注”也反映出它们的一种不健康心态,即中国的到来会损害西方国家的切身利益,尤其是石油。
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产油国,也是世界第八大原油出口国,供应着美国15%的原油。以尼日利亚为中心的西非几内亚湾被美国视为“后备油库”。 “中国在尼日利亚的一切举动,更多是为了确保石油来源安全,而不是其他。”《金融时报》的报道援引美国驻尼前大使沃尔特·克林顿的话说。与多数观察家一样,克林顿认为,中国在非洲的存在不可轻视,需要拿出针对中国的长期政策。 不仅如此,很多西方媒体现在大肆炒作中国在非洲搞所谓“新殖民主义”。有些媒体宣称,中国已非50年前无私帮助非洲抵抗“帝国主义”的那个中国,污蔑中国现在在非洲就是“赤裸裸的交易”。而且,有些媒体还总是有意将中国“走进非洲”与非洲的所谓“腐败”、“独裁”和“违反人权”等联系起来,丑化中国形象。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1月发表的一篇文章就形象地表达了这一观点:“大约600年前,明朝的航海家到达这个大陆的东海岸,带回了一头长颈鹿以满足皇帝的好奇;今天,中国的船只在同样的航线定期航行,带回了石油、铁矿石和其他商品,以满足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发展的贪婪胃口。” 事实上,西方媒体的这种观点也代表了某些西方政府官员的看法。英国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劳2月中旬访问尼日利亚时发表了一篇演讲,将中国与贫困、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一道列为非洲面临的十大挑战之一。据与会人士讲,斯特劳当时还竟然声称,中国在非洲所做的事件,“多数是150年前我们在非洲时已经做过的”。 分析人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今年1月中国发布的《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正是对这些诬蔑的回击。该文件让非洲国家吃了一颗“定心丸”,大多数非洲人仍一如既往地把中国视为“全天候朋友”。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