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国制造动武借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08:2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正当伊朗核问题进入敏感的关键阶段,美国情报官员再次抛出一枚令美国朝野和国际社会震惊的重磅炸弹:伊朗政府正和“基地”组织结盟,共同对付美国。据报道,对于美国情报机构的指责,伊朗政府尚未表态。

  “基地”高层藏伊朗

  不愿公开姓名的美国情报部门高级官员透露,在伊朗新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上台后,美国情报部门对伊朗加强了卫星监控和电话监听。他们通过情报监控判断,目前大批“基地”组织重要人物正藏身伊朗。他们可以自由活动,和外界联系,甚至操控沙特和伊拉克等地的恐怖袭击。美国情报部门声称,目前藏身伊朗的头号恐怖分子就是被美国政府悬赏500万美元缉拿的“基地”组织重要人物赛义夫·阿德尔。

  阿德尔是“基地”组织中排名前五位的重要头目,策划过多起重大恐怖袭击行动,美国对他追杀多年却未能得手。阿德尔去年在互联网上公布了一封长信,讲述“基地”组织在伊拉克和伊朗的活动情况。

  美国中央情报局进行分析后证实了信件的真实性。阿德尔在信中说,他在伊朗找到了安全的藏身之地,和“基地”组织在伊拉克分支机构领导人扎卡维相互联手,将伊拉克变成了针对美国的新战场。

  扎卡维曾多次到伊朗

  美国情报官员说,除了阿德尔外,还有3名“基地”组织核心人物目前在伊朗活动。他们分别是“基地”组织领导委员会负责人阿布·哈耶尔、研制生化武器的首席专家阿卜杜勒-阿齐兹·马斯里和头号炸弹专家及训练营负责人阿布·穆罕默德·马斯里。他们和阿德尔一样都来自埃及,是“基地”组织二号人物艾曼·扎瓦希里的心腹爱将。

  除了这几名恐怖分子头目外,扎卡维也曾多次出入伊朗。美国官员认定,伊朗政府显然非常清楚扎卡维的行踪,但是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伊朗成为“秘密走廊”

  美国官员说,从上世纪90年代初,“基地”组织和伊朗军方及情报机构之间就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美国“9·11”独立调查委员会在调查报告中声称,“基地”组织2000年在也门发动了针对美国军舰“科尔”号的恐怖袭击后,伊朗当局和“基地”组织的关系就变得越发

  密切,相互交换情报,其中包括一些制造炸

  弹的技术。

  美国官员说,伊朗政府还默许“基地”组织成员将伊朗边境作为“秘密走廊”,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间穿行,对他们的护照不加盖任何印章就在边境放行,其中就包括8名后来成为“9·11”劫机犯的恐怖分子。

  拉登妻儿在伊朗避难

  阿富汗战争爆发后,许多“基地”组织头目的家属纷纷前往伊朗避难,其中就包括本·拉登的几个妻子和他的3个儿子。此外“基地”组织的发言人苏莱曼·阿布·盖斯也辗转来到了伊朗。

  独立调查委员会当时要求布什政府详细调查伊朗政府和“基地”组织的关系。调查委员会成员罗默说,当时布什政府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伊拉克身上,调动所有情报机构搜集伊拉克的“罪状”,根本没有对伊朗政府展开调查。

  但是在伊朗新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上台后,布什政府对伊朗和“基地”之间的关系突然变得十分热心,不仅要求本国情报机构展开全面调查,还向欧盟和阿拉伯国家的情报机构求助,因为美国向伊朗本土派遣情报人员困难重重。据新华社

  新闻分析

  伊朗核问题接近临界点

  伊朗核问题“报告”联合国安理会已两周了,但5个常任理事国仍未能就这一问题达成妥协。美英法三国和参加“5常”会议的德国主张安理会通过一项强硬的主席声明,俄罗斯和中国则希望就某些措辞继续进行磋商。而伊朗核问题的当事国伊朗仍坚持不让步政策。虽然伊朗核问题将如何发展眼下依旧不明朗,但伊朗的活动余地已越来越小,伊朗核问题正越来越接近某种临界点。

  对于英法提出并得到美国赞同的主席声明草案,俄中代表在磋商中主要表示两点异议。首先,草案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在14天内再次向安理会报告伊朗核问题的新进展,以便让安理会采取进一步行动,俄中两国认为这一期限过短。中国代表希望能给伊朗4至6周改变态度的时间,而俄希望把这一期限延长到6月份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再次举行会议的时候。其次,俄中两国与西方四国的分歧还在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现阶段的作用问题上。俄中认为,目前伊核问题仅仅被“报告”给安理会,这与“提交”有区别,意味着国际原子能机构目前仍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主体,应该继续在该机构框架内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安理会的使命是进一步肯定和加强该机构的权威性。

  伊朗的强硬态度将欧盟推向美国,使之频频与美国联手行动;也使美国得到了从后台走到前台重新主导伊朗核问题的机会。欧洲舆论认为,如若美伊核争论演化为军事冲突,欧洲国家和北约形成某种一致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 据中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