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俄同崛起应从民间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09:00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综合报道新加坡《联合早报》23日刊登邱震海的评论,指出普京访华是一次“能源之旅”、“经贸之旅”,更是“战略之旅”。中俄近年来都在不断崛起,因此双方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猜忌。而且中俄的关系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面上,要想有进一步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在文化、民间等方面的联系。

  “中俄年”规模空前

  俄罗斯总统普京虽已是第四度访华,但还是引起国际间广泛关注,究其原因除了中俄此次在能源上达成若干协议,以及双方有意要在四年后使双边贸易额达到800亿美元等这些具体可以量化的成果外,更由于今、明两年中俄破天荒地将在对方国家举办“国家年”,其范畴和规模均超过中法两国年前举办的“中法文化年”。

  尤其是普京访华赶在胡锦涛访美之前,其间究竟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由此,西方舆论在描述普京此次中国之行时,除了用“能源之旅”、“经贸之旅”等词汇外,还用了“战略之旅”来予以形容。

  世界格局与中俄之“变”

  中俄两国在战略、能源和经贸等领域里的合作和依存关系,最近几年已为国际社会所熟知。就现阶段的中俄关系而言,这无疑是世界格局和中俄各自国内状况变化的结果。

  上面提到的“世界格局”,就是冷战结束,中俄面临的战略环境发生变化,双方都需在美国面前保持独立的外交定位;所谓“各自国内状况”,则指中俄各自都在推行市场经济改革,并重新走上振兴或崛起之路。

  相互依存间见猜疑

  中俄关系现阶段的特点是:双方在战略上互相依存,在能源和经贸上互相补充,并在一系列国家战略问题上互相协调。虽然最近几年来双方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声势相当大,可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进度却比较缓慢。

  俄罗斯对中国的贸易有很多优势,包括能源以及重型机械和原材料。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但俄罗斯的决策和行动缓慢之极,大量时间和商机都在流失。

  与此同时,双方也都与美国发展紧密的关系,所以在战略依存之中互相抱有一定的猜疑和警惕。其中,既有对对方与美国发展关系的猜疑,也有对对方振兴后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潜在担忧。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从石油管道的安大线到安纳线直到泰纳线,俄罗斯一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使中国被吊足胃口而又不便发作。

  “互有所需”关系脆弱

  因此,中俄目前的关系仅止于“互有所需”这一极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层面,而隐藏着深层的风险。这一深层风险就是,随着两国的相继崛起,双边关系可能会再次面临“变”的格局。如果说冷战后的现实使双方接近,务实、理性的思维使双方解决了长达400年的边界纠纷,那么面对未来中俄两国相继崛起的现实,这两个大国又将如何相处?

  双方要加强民间联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俄关系只有从目前脆弱的表层进入稳固的深层,才能保证未来两国关系的平稳发展。换言之,中俄只有做到不但在战略、能源和经贸上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和互相协调,而且也能在文化和民间层面做到互相欣赏,中俄关系才有真正稳健发展的基础。而正是这一领域,还有许多可以提升的空间。

  就目前而言,中俄关系出现了“老年热,青年冷”的情况:55岁以上的中国人,拥有强烈的“俄罗斯情结”,而30岁以下的中俄青年人,则是在美国文化的巨大冲击下成长起来的,缺乏共鸣基础。若这个瓶颈不突破,中俄关系从长期看仍有隐患。

  政治宣示施压美国

  普京此次访问北京的国际背景,使这次双边峰会更具全球战略的意味。最近两年来,美欧国家一直指责普京搞专制,压制民主,钳制言论自由,使之在西方世界的形象大不如前。

  而在中国方面,美日等国近来再次加大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力度。而在胡锦涛即将访美之前,华盛顿也趁机在贸易上增加对北京的压力。在此情形下,中俄领导人走到一起,在客观上会起到政治宣示的作用。

  伊朗核争执现在已进入关键时刻,安理会将着手进行讨论。由于中俄两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因此,美国要推行其制裁和孤立伊朗的计划,就必须获得中俄两国的支持与合作。中俄两国元首现在就此协调立场,至少会给美国增加一些压力。

  中俄之间的战略合作过去多表现在国际事务中,双边合作的内容显得比较空虚。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框架,还需要不断增加新内容。

  (晓健/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