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世界新闻报专题 > 正文

中美关系未来如何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14:42 世界新闻报

  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引起了全世界媒体的关注,成为各国国际报道的头条,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将会有怎样的发展呢?在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世界新闻报》邀请了国防大学教授潘振强、前驻欧盟大使丁原洪和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三位专家进行了座谈。

  

中美关系未来如何发展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与美副国务卿佐利克(左)握手

  世界新闻报:这几年来,中美关系有什么新特点?

  金灿荣:中国在过去几年发展比较快,美国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都不太理解,美国对我们的战略疑虑加深。中国政府注意到了美国的疑虑,在2004年APEC会议期间,胡主席见布什时,主动提出战略对话,美国犹豫了一段时间,接牌了。

  去年中美有两次战略对话,战略对话效果不错,佐利克提出了一个responsible stakeholder (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概念。responsible stakeholder是个新东西,有几个方面值得肯定,一是态度值得肯定,对方是在思考如何和中国搞好关系;二是肯定中国是国际社会的成员,认为中国有筹码在国际社会里;三是认为中国非常复杂,中美关系复杂,趋向未定;第四,定位未来中国,是个responsible stakeholder。

  丁原洪:我觉得我们对美国的一些提法不要过分重视,美国对中国从来是两手的,美国现在说什么“两面下注”,美国争取中国往美国希望的方向走,也做好了其他可能变化的准备。在佐利克这个词之外,我们还需要看看美国其他方面的做法。

  今年美国发了几个重要文件:国情咨文,国家安全报告,美国不单纯是stakeholder,它还有另外一面,它的军方调动,它到印度去,日本去,不能不说有针对中国的一面,美国继续用他的两手,不同时期提法不同。整体来说,美国对华政策是美国国家利益决定的,我们争取稳定中美关系,但这有没有可能,我们也需要做两手准备。

  潘振强:我对中美关系观察比较久了,我卷入中美关系和基辛格访华是同步的,是1971年。我认为,要有个平常心来对待中美关系,这是一对非常复杂也非常重要,同时也是非常脆弱的双边关系,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美政策定位比较清楚,我们希望和美国搞好关系,不对抗,做朋友,做伙伴,我们当然希望做responsible stakeholder连续性非常强,美国就不是。

  美国对我们始终是不放心的,从尼克松开始,对我们的两手就没有变过。他们对我们有需求,或者说共同利益,但另外一方面始终对我们不放心。两手政策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常态。克林顿1998年提出建设中美战略伙伴关系,我们国内有些学者很激动,但我到美国看了一下,发现美国人不这么看。

  现在又提出了stakeholder这个概念,要引导中国成为一个responsible stakeholder。接触加遏制,接触加防范,接触加融合,看它侧重于哪个方面,看他所处的状态,经常有些变化,因此中美关系一会上一会下,这也好象变成了中美关系的常态。

  1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